“想了很多遍,还是什么都不想干”:光想不做,正在慢慢毁掉你

一、想了很多却什么都不做,是很多人的通病

周末一大早就接到大学闺蜜小瑾的电话,她还没开口,我就打趣问了一句:“你今天又想怎么样?”

“嘿嘿,我,我想考研。”

听完这句话,我竟然无言以对,只能默默问:“上个月不是说你想创业吗?”

“对啊,我想了一个月,觉得不太现实。”

“那上上个月不是想努力升职吗?”

“对啊,也想了一个月,不是没实现嘛。”

“你行动了吗?”

“没啊,我想了很多遍,还是觉得学习适合我。”

“你就全凭想象?”

“我也想做啊,但是总有各种事情耽搁,我就没做成。”

如果不出意外,我认为小瑾一个月后还是停留在想的层面,而不会采取任何行动,她的这种状态,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光想青年”。

“光想青年”指光想着干点啥,就一直干想着的人,来源于最近的网络热词。这类人的特征是:想法多,行动少,心里幻想过一千遍自己会怎样怎样,现实里却还是咸鱼躺。

“光想青年”的主要症状有三个。

1.理想很丰满:他们总想要改变现状,变美变瘦变漂亮,有钱有闲有人爱,在脑海中想象了一万种可能的理想。

2.行动力很差:现实却总会因为拖延、懒惰、没勇气等各种借口,让理想生活光停留在想上。

3.情绪波动大:每换一种想法就开心,理想没实现又沮丧,没多久找到新理想重新斗志满满,情绪一直处于波动状态。

小瑾就是一个十足的“光想青年”,永远只是想却不行动,所以一个目标也没实现,只能不停地以想象度日。

“想了很多遍,还是什么都不想干”:光想不做,正在慢慢毁掉你

二、没有行动力,正在慢慢毁掉你

大多数人毕业的时候都想的都是要努力工作,但为什么却成了“光想青年”呢?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目标大而空,不具备操作性

小时候被问理想,大部分人的回答是这样的。

“我想当科学家。”“我想当老师,我想当医生。”“我想开公司。”

这些理想看起来很美好,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不是一般远,就像现在很多人也经常会这样说。

刚毕业时说:“我的目标是月入过万。”工作两个月说:“我的目标是升职加薪。”工作一年后说:“我的目标是成为老板。”

这些目标有一个共性,大而空,完全不具备操作性。

拿月入过万来说,看起来有可能实现的目标,但放在刚毕业的人身上来说,完全无从下手。

躺在床上想:“我的目标是月入过万。”想了一千遍,坐起来想行动的时候却根本不知道第一步该做什么。

这就是“光想青年”出现的重要原因,目标脱离实际,有还不如没有,结果只能停留在幻想层面,而难以落实。

(二)遇事拖延,形成习惯

拖延症,成了很多人的习惯。

原本五分钟就能做完的事非要拖两小时,原本前一天能做完的事非要拖到第二天。

拖着拖着就变成了不做也行,拖着拖着就成了“光想青年。”

王鸣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做文员,准备边工作边考研,一个月过去了,他想:“还早,一个月后再准备。”

两个月过去了,他想:“明天我就开始。”

第二天他又对自己说:“我今天累了,明天一定看书。”

就这样拖了一天又一天,直到考研报名他才意识到问题严重,又想了想,干脆放弃了。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正因为偷懒,所以拖延,给自己找了一大堆理由不行动,最终理想还是理想,离实现十万八千里。

(三)完美主义,惧怕失败

有些人在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经常用完美主义要求自己,这对于行动力来说并非是好事。

过度追求完美的结果是很多事宁肯不开始,因为无法容忍失败。

我之前参加写作课的时候遇到一个女孩,写作业很不积极。

当别人都在忙着找素材写文章的时候,她通常不见人影,我忍不住问她原因。

她很沮丧地说:“我也很想写,但我总是觉得构思不够完美,我接受不了不完美的文章。”

抱着这种念头直到课程结束她才只写了一篇文章草草交差。

美国管理学大师赫伯特·西蒙说过一句话:“最好是好的敌人。”

追求完美主义会让很多本该完成的事情停留在想象层面,最终成为光想而不行动的人。

“想了很多遍,还是什么都不想干”:光想不做,正在慢慢毁掉你

三、教你四招,让你远离光想不做的误区

“光想青年”会影响一个人的能力,那么怎么做才能提高行动力呢?你需要学会下面四种方法。

01.运用“成功锚法”,实现自我激励

要想摆脱只想不做的困局,首先要做的是学会自我激励。

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能力的发挥会达到80%-90%。

通过自我激励可以增强内心动机,让脑海中的想象有实现的可能,可以采用“成功锚”的方法。

“成功锚”法是指通过回忆过去成功、美好的事件和片断,来鼓励自我斗志从进而采取行动的方法。

举个例子说明,你刚大学毕业想找一份心仪的工作,却在屡屡碰壁后丧失了信心,只想却不再行动,这时你应该这样做。

001.回忆高光时刻

每个人都会有很多成功时刻,回忆这些瞬间,会让人增加信心。

你可以静下来,仔细回想让自己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这个成就感可以不止源于工作,也可以是生活,比如下面这些。

我的性格很开朗,在哪里都人见人爱。我在大学期间拿了三次奖学金。我书法写得不错,拿过国家级奖项。

尽可能多回忆自己的高光时刻。

002.迅速记录

接下来要把这些事情记下来,为了更有仪式感,你可以这样做。

每想到一件事就拍一下手,接着迅速记下这件事,这样不断拍手,不断记录,会让你觉得自己也很优秀。

003.激发斗志

逐条记录之后,尝试把成功的片段串联起来。

这时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天赋,也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从而大大激发斗志,也可以对找工作有所帮助。

当内部动机被激活,行动的可能就会大大增加,摆脱光想不做的困境。

“想了很多遍,还是什么都不想干”:光想不做,正在慢慢毁掉你

02.形成“最优主义思维”,放弃完美主义

过于追求完美主义,而造成恐惧失败,也是“光想青年”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为了摆脱这一现象,应该尝试形成“最优主义思维”。

最优主义是指:在不完美的表现中找到价值和满足。

举个例子说明,蒙蒙是一个自媒体工作者,常常用完美主义要求自己,原本有点想法也经常不行动,总觉得不够完美。

这时她可以做三件事。

001.接受事实

首先要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的事实。

蒙蒙可以这样告诉自己:“我不过是平凡人,犯错也是很正常的,不可能十全十美。”

先接受自己,才能采取行动。

002.不自我谴责

自媒体人经常会有写好的文案推倒重来的情况,这时蒙蒙可能会自我谴责,陷入“自我谴责——情绪差——不行动”的循环中。

她应该做的是这几件事。

自我接纳:时刻告诉自己:我很努力,我很优秀。减少谴责:不管写什么,对与错都不要谴责自己。精力换角度:把思维上的精力投入到工作本身。

003.掌握“足够好”策略

蒙蒙需要问一问自己:到底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可以列一个表格,找出工作中最重要的3个方面,问自己“到底做到什么程度就足够好?”

比方可以这样写。

文案:每个月完成5篇广告:每个月接6个,阅读量>1万涨粉:每周自然涨粉200+

不必追求每一项都完美,在最重要的方面做到足够好,就是最优主义。

当能够用最优主义思维来考虑问题,就会避免过分追求完美影响行动力,从想落实到做。

“想了很多遍,还是什么都不想干”:光想不做,正在慢慢毁掉你

03.学会“HARD目标制定法”,找到真正目标

思维上转变想法,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行动。

能够找到合适的目标,让目标有掌控感,是摆脱成为“光想青年”重要的一环。

要做到这一点,可以试一试“HARD目标制定法”。

“HARD目标制定法”是由《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领导力研究者马克·墨菲(Mark Murphy )提出的。

“HARD”是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分别是Heartfelt:真心实意的、Animated:有画面感的、Required:要求明确的、Difficult:有难度的。

例如你毕业后想创业,在家想了一个月也不知道做什么,这时你可以这样做。

001.Animated:有画面感的

你可以先在脑海中想象你目标完成的画面,越具体越好。

例如这样的画面:我创办了一家自动化公司,每个月接了很多订单,一年后买了车。

想象完成后的画面,可以帮助你明确方向,找到自己最希望做到的目标。

002.是Heartfelt:真心实意的

有了画面之后要衡量你是否真的想完成这个目标。

可以写出3个理由,列举你要实现这个目标的原因,例如这些。

    我喜欢自动化加工。我不想上班,希望有自由的工作。我喜欢车,所以很想要。

只有真心实意的目标,才能让你有行动的欲望。

003.Difficult:有难度

目标要有一定难度才可以,为了实现你的目标,你要知道你的距离有多远,你需要做哪些事。

例如这些。

技术不成熟——提高技术上的攻关。创业必备——有一定的人脉和资金。短板——学会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

有难度的目标会激发征服欲,从而充满斗志。

004.Required:要求明确的

最后一步就是把目标明确,具体到每一个阶段的小目标都要规划好。

例如什么时候开始营业、多久可以回本、半年后接多少单等等,越详细越具体,越容易实现。

当目标制定好,就会有行动的欲望,摆脱只是想象的局面。

“想了很多遍,还是什么都不想干”:光想不做,正在慢慢毁掉你

04.尝试“神圣停顿法”,摆脱拖延症

很多人被拖延症所扰才会成为“光想青年”,所以除了上面三种办法,还需要成功摆脱拖延症。

歌德说过:“只有投入,思想才能燃烧。一旦开始,完成在即。”

只有开始,才有可能成功,所以拖延症患者可以试一试“神圣停顿法”。

“神圣停顿法”的核心是:在要开始做下一件事时,有意识地停顿片刻,尽最大可能回到当下时刻,可以有效避免拖延症。

小书是一个拖延症重度患者,每次要开始工作总是忍不住先玩会儿手机,或者做点不相干的事,五分钟的活一上午都干不完。

这时他可以这样做。

001.开始前先静下来

开始工作前,小书应该放下一切事情,先让自己静下来。

可以闭上眼睛,深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排除无关杂念。

002.刻意停顿

接下来刻意停顿,用几秒或者几分钟的时间停顿。

在停顿的时间里从上一件事中走出来,把精力集中在当下。

003.设置自我期待

前两步做完已经很专注了,为了加强成就感,可以设置一个小小的自我期待。

例如对自己说:我做完这个表格就比昨天的自己优秀很多。

有了自我期待,会更容易投入工作中。

当想要拖延的时候,或者迟迟无法进入状态时,可以用“神圣停顿法”,从而达到行动的目的,摆脱只想不做的误区。

“想了很多遍,还是什么都不想干”:光想不做,正在慢慢毁掉你

掌握四种办法,可以让你的想法落到实处,摆脱“光想青年”的现象,提高你的职场竞争力。

如果你也是“光想青年”中的一员,不妨试一试,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