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今年央视春晚的朋友,都会对葛优搭档蔡明、潘长江等人共同演绎的小品《“儿子”来了》印象深刻吧!

  在大多数涉及保健食品欺诈的新闻里,推销人员往往会使用打“亲情牌”等招数,甚至“有人跪下喊爸妈”。这一小品将此情节搬上了春晚舞台,演员们用自己扎实的表演功底告诉我们:有些保健食品销售的套路很深啊!

  在此,要提醒广大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

  保健多渠道,防骗第一条,

  套路不看清,亲人两行泪!

  为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市场秩序,有效遏止保健食品经营乱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自今年1月起,西城区食药监局大力开展了保健食品监督检查。

保健多渠道,防骗第一条!

  执法人员重点检查以下项目:

  所经营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是否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是否真实,是否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是否与注册或者备案的内容相一致。

保健多渠道,防骗第一条!

  检查经营场所及其周边,是否存在通过发放、张贴、悬挂虚假宣传资料等方式推销保健食品的情况。

保健多渠道,防骗第一条!

  是否建立并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是否索取并留存批准证明文件以及企业产品质量标准。

保健多渠道,防骗第一条!

  揭秘保健食品欺诈九大套路 帮您识别骗局,保护自身权益

  套路一:免费礼品。

  保健食品销售人员免费送礼品,如鸡蛋、大米、购物车、面、油、杯子等等,引诱老年人上钩;推销人员大多通过发宣传单,免费发放礼品,或用保健食品包装盒、票据换礼品的方式,让老年人进入圈套。

  套路二:假借公益。

  一些保健食品销售公司会假冒某某公益活动的名义,打着公益的幌子,吸引老年人来听普及健康知识的讲座,其实是为推销产品做铺垫。

  套路三:夸大承诺。

  一些保健食品销售公司往往无据承诺、虚假承诺、夸大承诺。他们宣称销售的产品能治高血压、降血脂,对胃好、对肾好、对肝好,还可控制糖尿病……类似的保健食品欺诈销售方式不断重复,最终引诱老年人信以为真。

  套路四:登记信息。

  无论通过什么途径吸引来的老年人,一些保健食品推销人员往往会要求他们详细填写住址、病史、电话等基本信息。同时趁机问问老人家里有没有老伴、几个孩子、身体怎么样,一方面拉近关系,另一方面套取更重要的信息,为后续销售保健食品打基础。

  套路五:“专家”讲座。

  有些保健食品销售公司会邀请所谓的专家、医生到推销现场。宣称此专家对某些疾病有非常专业的治疗水平,比如在某大医院光挂号费就要300元。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迫切需求推销保健食品。

  套路六:现身说法。

  有些保健食品推销人员安排老年人参与活动并上台分享。这些被安排好的老年人会说自己是本产品的会员,这个保健食品效果确实好,成为会员还有各种免费待遇。其他老年人会因为这些现身说法的老年人是自己的邻居、同事、同一个小区的而轻信他们,随之购买产品。

  套路七:“亲情”服务。

  有些保健食品推销人员经常家访,去老人家里提点水果、蔬菜看望,陪老人聊天。只要老人高兴,让他们买保健食品就不是问题了。

  套路八:免费旅游。

  有些保健食品销售公司会组织老年人免费旅游、免费吃住,以公司搞庆祝活动、回馈客户为名,实际上到了所谓的旅游地点,就关起门来进行保健食品效果诱导,然后去参观保健食品生产车间,其实跟销售的保健食品没任何关系,让老年人认为自己看到的是“真材实料”。

  套路九:非法集资。

  有些保健食品销售公司以购买总公司股票,或者是某公司将要上市为名,宣称现在存钱或者购买股票,可以获得高额回报,比如20%的年利息,引诱老年人去大额投资、购买。这样的投资实际上有去无回。

供稿/西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