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A股终于跌破钻石底。无论是白马股还是中小创,都露出了其本来的面貌——一帘幽梦。本来以为多空会在2600决战,结果只是老乡撤退的时候路过而已。满仓的田鸡君欲哭无泪,只能化悲痛为力量,给大家带来一个实业家炒股炒成骗子的故事!

阳光之下无新事!一个实业家如何沦为金融骗子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伊瓦.格鲁克,于1880年出生在瑞典。提起瑞典你们会想到什么?无边无际的针叶林和无法无天的诺贝尔,两者的交集就是火柴。

克鲁格从工程学校毕业之后,做过一阵子并不成功的美漂。回国之后,克鲁格开始接手家族的火柴作坊。可是谁也不曾料到,短短的三五年间,他竟然垄断了瑞典的火柴行业,靠得正是“互联网思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典成了欧洲最主要的化工品出口国。随着一战的结束,化工品大量过剩,克鲁格借此机会低价收购制造碳酸钾和磷的工厂,切断了竞争对手的供货源。随后克鲁格利用国际贸易的经验占据火柴行业的风口,向战败后的德国出口火柴,赚取了高额利润。

在此期间,克鲁格与瑞典信贷银行建立对赌关系,将自己的股份1.25倍溢价的期权卖给瑞典信贷银行,约定日后以同样的价格买回股份,否则三年后股份归瑞典信贷银行所有。在金融资本的支持下,克鲁格开始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火柴做大用户流量,随后要求竞争对手将公司贱卖给自己。

阳光之下无新事!一个实业家如何沦为金融骗子

在兼并最后一个竞争对手之后,克鲁格突然抬高价格,坐收巨额的垄断利润。此后,克鲁格的瑞典火柴公司保持了每年分红25%的神话,并且向瑞典皇室贡献大量的特许权费,彻底垄断了瑞典的火柴市场。

1922年,克鲁格搭乘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邮轮从欧洲来到美国。彼时的美国正沉浸在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神化中,咆哮的二十年代建造了举世无双的摩天大楼,铺设了纵贯东西的铁路网络,积累了史无前例的黄金储备,更是创造了美国梦都不曾梦见的股票指数。

美国股市上价值最高的三只股票是通用汽车、IBM和西海岸的一栋两层小楼,它们分别代表了强大的制造业、成长的高科技和永不见顶的房地产。另一方面,美国的司法体制限制了市场的想象空间,标准石油和电话电报公司已被拆分,下一个待肢解的恐龙是摩根财团。克鲁格的到来可谓恰逢其时,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没有尽头的增长概念:世界牛市。

阳光之下无新事!一个实业家如何沦为金融骗子

所谓“世界牛市”,就是让美国投资者投资全世界的垄断权。当时,美国是限制卡特尔的存在的,但是欧洲普遍存在着垄断企业。克鲁格提出的方案是让美国投资者购买瑞典火柴公司发行的债券,瑞典火柴公司利用募集的资金贷款给一战的战败国,同时获取这些战败国的火柴专营权。利用垄断赚取的利润,瑞典火柴公司将补贴欧洲战败国的贷款利息,同时偿还美国投资者的债券。

这个概念一提出,立刻引爆了市场,因为它完美融合了清晰的商业模式、稳健的现金流量、无限的复制空间,以及与政治欲迎还羞的朦胧。投资者过度兴奋以致于没有人能提出三个事后看来极其基本的问题:在当时以金本位发行货币并且管制外汇的美国如何将募集资金汇出境外?已经背负凡尔赛体系的债务和政治负担的战败国如何确保债券的优先偿还?瑞典火柴公司的审计师和财务报表在哪里?

阳光之下无新事!一个实业家如何沦为金融骗子

显然,克鲁格是有经营天才的,他并不打算营造一个幼稚的“庞氏骗局”。募集资金之后,克鲁格很快再欧洲取得进展。第一个突破口是波兰,随后是爱沙尼亚、希腊、匈牙利、葡萄牙。瑞典火柴公司也更名为国际火柴公司,这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其拥有150多个工厂和6万多名员工,业务遍及35个国家,一度占据了世界火柴产量的90%左右。

只是克鲁格发现,全世界都已经无法满足美国人的胃口,许多专业投资人要求认购克鲁格的债券,建筑工地的工人、杂货铺的少女和退休的老年人希望克鲁格能够与他们分享投资的乐趣,所有投行都声称自己加入了克鲁格债券的承销团。只有摩根财团除外,因为克鲁格的商业模式打破了摩根财团对欧洲主权贷款的垄断,市场上时刻流传着小摩根做空克鲁格的流言蜚语。

阳光之下无新事!一个实业家如何沦为金融骗子

最终,克鲁格带着天量的资金来到了柏林。他必须完成与德国的交易,因为当时欧洲已经没有哪个国家能承接国际火柴公司的资金了:克鲁格发行的债券存量已经超过了瑞典全国的信贷总量,其中一般债券是以克鲁格个人名义担保的。唯有德国能够拯救他!

曾经的世界第四强国现在连一战的战争赔款都无法支付,而克鲁格只有一个竞争对手:摩根财团。为了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克鲁格仓促之下与德国签下了5000万美元的贷款协议,同时与波兰政府签下了3200万美元的贷款协议。当克鲁格带着协议回到纽约的时候,国际火柴公司发行美国存托凭证的价格一路走高,而作为纨绔子弟的小摩根从度假地回来之后才发现,摩根财团已经从欧洲主权贷款市场彻底出局。

不知道走上人生顶点的克鲁格彼时是兴奋还似乎疲惫,或许他过于兴奋以至于不曾留意八成利润源于其他业务收益的国际火柴公司的市盈率已经突破100倍,又或许他十分疲惫以致于忽略了等待德国审批协议期间在柏林广场上见到的喧嚣的纳粹冲锋队。

阳光之下无新事!一个实业家如何沦为金融骗子

总之,风口在1929年10月突然消失了。在他飞赴柏林敲定与德国贷款的那个星期一,美国市场暴跌20%以上,所有的流动性仿佛一夜之间消失。当克鲁格回到美国的时候,已经没有人愿意认购他的债券,咆哮的二十年代留给他的是数千万美元即将到期的负债、保持二十年的25%分红承诺以及Ernst发布的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不过,胡佛政府已经宣布救市,全力开动印钞机,克鲁格相信他所需要的只是2000万美元和三个月的时间。于是,克鲁格向当时美国第四大投行希金森公司和瑞典信贷银行拆借短期资金,同时启动了与意大利的贷款与垄断权绑定谈判。可是,瑞典皇室在收到最新一笔特许权费之后就指示瑞典银行停止与克鲁格的合作关系,意大利和德国分别迎来了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对美国政府救市的幻想最终葬送了国际火柴公司,还拖死了希金森公司。

阳光之下无新事!一个实业家如何沦为金融骗子

上面两千个字讲述了克鲁格成功的故事,实际上他用了五十年的时间,而故事的结局仅仅发生在十个星期内。在故事结束之前,我们还需要记住关于克鲁格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1932年3月12日欧洲银行家和美国银行家在巴黎举行联合会议,商讨如何偿还各大银行的主权贷款,克鲁格也在这一天饮弹自尽。随后,他在瑞典的矿山、化工厂和轴承公司被收归国有,帮助瑞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发战争财。

第二件事,1922年秋天克鲁格搭乘伯伦加莉亚号邮轮前往美国,这是自从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后世界上最大的邮轮,克鲁格向达官显贵们介绍“世界牛市”的概念时,一位欧洲亲王递给他一根雪茄,他摸遍全身都找不到一只火柴。

第三件事,克鲁格之所以被热捧,是因为他对文艺的深刻修养。在美国期间,他发掘了一个15岁的瑞典籍售货员,耗资千万拍摄多部以她为女主角的电影。他们是二十年代美国最出名的瑞典人,在克鲁格的建议下,这个名叫葛丽泰.格斯塔夫森的瑞典女孩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更符合英语发音的葛丽泰.嘉宝。

阳光之下无新事!一个实业家如何沦为金融骗子

第一件事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危险的游戏,哪怕以生命作为筹码也要愿赌服输;第二件事告诉我们这个游戏的参与者是多么的健忘与短视;第三件事告诉我们伟大的是金钱,但是不朽的却是艺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