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找工作赚外快在国外屡见不鲜。对于初到国外的华人新移民和留学生而言,一份对英文水平要求不高的兼职工作相当诱人。 在国外中文网站上,高薪招聘华人买手和采购员代买的信息非常多。与此同时,犯罪组织也打起了华人买手的主意。

近期,连续发生的多起“华人充当买手卷入身份盗窃”案件揭开了这一新型诈骗的神秘面纱。

当心这个骗局!已有华人被捕,面临多项控罪

买手被捕

据美媒报道,今年2月间有三名20多岁华人被诈骗集团利诱,从纽约搭公共汽车到特拉华梅西百货公司,用假身份证和信用卡购买数千元商品,被店员当场识破并遭到逮捕。

此前,纽约一名华人女子邵某也因同样的举动被捕。

第一次采购是去纽约曼哈顿,司机接了她和其他几位买手后先去见老板,老板给大家分发商场信用卡,再让他们去购物,过程顺利。

三天后第二次采购,老板安排去维吉尼亚州的一家商场购物。不料当天购物完毕后,一走出商场就突然被警方逮捕。目前,警方正以盗窃信用卡、信用卡诈欺、收受赃物、身份盗窃等罪名起诉邵某和其他三名买手。

骗局披露

“我就是单纯在网上找个工作,不明白怎么就成了犯罪分子。”被捕后,邵某非常不解,另外三个买手中还包括自己的丈夫。

被关押了8天后,邵某试图联系老板,但发现老板已经退出微信群,也没有手机号码等其他联系方式。直到此时,邵某才发现自己掉进了圈套,成了“炮灰”:老板真实姓名是什么,住在哪里,一概不知,甚至连张照片都没有。

找陌生人当“炮灰”是诈骗集团惯用伎俩。值得注意的是,案件中的信用卡并非银行信用卡,而是商场自己的购物信用卡,非常容易伪造。不法分子通常第一次为买手提供真卡,让其购物顺利,之后再换成盗窃或伪造的商场信用卡。

邵某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其他找兼职的华人和留学生提个醒,不要因为应聘的门坎低就上当。

目前邵某被控信用卡盗窃、信用卡诈欺、收受赃物、身份盗窃等多项罪名。除了官司,她也担心自己正在进行中的绿卡申请会受影响。

律师提醒

通过网络或微信进行的诈骗层出不穷,刚到国外的留学生或华人新移民更应警惕,了解和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有益无害。

华人律师提醒,在老板没有实际办公地址的情况下,一定要查看其驾照等有照片的身份证件,如果对方不愿意提供就要警惕。此外,商场信用卡虽不是银行信用卡,但也容易被伪造,代购买手应询问商场信用卡的来路。

如果被骗成为买手该怎么办?

①被骗初期发现犯罪行为,要及时退出并报警。

②被骗身处其中,无法逃离。找机会拨打911报警,强调chinese(中文)警方有中文翻译服务。

③若完全无法抽身,积极收集证据成为污点证人报警后积极提供相关证据获得轻判。

通过微信或网络交易,切记“多问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赚钱这么容易”, 不要因为贪小便宜而吃大亏!

本报图文综合西班牙欧华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