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帝感動,降雨雨七晝夜,洛水漲,魚得救,而黃帝得河圖洛書,此即“洛書魚獻”之典黃帝得書處位於洛陽漢魏故城南,舊伊、洛、匯流處。河圖、洛書是以黑點和白點爲基本要素,以特定方式構成不同序列組合,並排列成數字方陣的兩幅圖,它是宇宙在人間的縮影,是一部由圖案組成的無字天書,這部天書在古代是聖人們的專有讀物。

《河圖》與《洛書》是古代先賢創造的兩幅神祕圖案,被譽爲中華文明的源頭,由於古遠時期沒有文字,因此這兩幅圖被披上神祕面紗,被譽爲“無字天書”"宇宙魔方"。

河圖、洛書是以黑點和白點爲基本要素,以特定方式構成不同序列組合,並排列成數字方陣的兩幅圖,它是宇宙在人間的縮影,是一部由圖案組成的無字天書,這部天書在古代是聖人們的專有讀物。因此,《河圖洛書》被稱爲“帝王之學”。除了“弗行而知,弗見而明,弗爲而成”的聖人們以外,普通的百姓沒法接觸也無法讀懂《河圖洛書》。

數字的出現是人類最早見到的文明之光,數字產生之前,人類社會的一切都是混亂和黑暗的。因此,數字是遠古人類最早的崇拜對象,這是文化啓蒙之初世界各民族的共同特徵。

中國遠古先民對數字的頂禮膜拜,表現在對“1”—“10”的基本數字,以及由此產生的數字疊加、相乘產生的百、千、萬等。在古代中國人的文化觀念中,“1”—“10”都是不現代數學意義上的數字,它們更多地具有祥瑞、美學、世界觀等意義。

河圖與洛書同出一源,即古代數學觀念,河圖與洛書所表達的就是遠古時期先人們的一種數學思想,而最直接、最基本的表達方式就是數字性和對稱性,相加之“和”或相減之“差”的數理關係,則構成了其基本內涵。現代人已經證明,河圖、洛書與算盤和“萬字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聯繫。

相傳,上古時期的洛陽孟津境內,黃河中有龍馬揹負"河圖"浮出水面,獻給伏羲,伏羲由此演成八卦,成爲後來周文王創作《周易》的來源。又傳,大禹時,洛陽洛寧縣洛河中又有神龜浮出水面,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以圖所示治水成功,後來又以山脈、江河湖泊等自然界限,《易·繫辭上》所云"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說的就是這兩件事。

洛書上的橫、豎、斜三條線上的數字之和均爲15;河圖上排列的黑白點,就是宇宙間的奧祕所在,這兩張看似簡單的圖形,卻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雛形,確立了中華文化的第一個史詩般地的里程碑。

河圖洛書術數文化開啓了陰陽五行術數源頭,最早出現於《尚書》及《易傳》中,諸子論著也多有涉及,後來的太極、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風水等皆出二圖。

1987年,安徽省含山縣凌家灘遺址出土的龜腹玉片,上畫洛書圖像,距今約5000多年。據此,人們認定5000年前的人們已精通河圖、洛書之數了。同一年,河南濮陽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把時間上推到6500年前,該墓中有貝殼擺繪的青龍、白虎圖像中四象、28宿俱全。

學姐普遍認爲河圖與洛書方圓相濟,陰陽互抱,互爲裏表,密不可分。河爲體,洛爲用;故河圖主常,而洛書主變;河圖重於合,洛書重於分。

漢代大儒劉歆認爲:“河圖洛書相爲經緯。”朱熹、蔡元定認爲:“河圖主全;洛書主變。”認爲河圖其數爲三,奇數,寓意天圓;洛書其數爲二,偶數,寓意地方。蔡沉說:河主象、主偶、主靜;洛主數、主奇、主動。

河圖洛書到底源於何時,出自誰手?相關文字散見於各類史籍,但記述有異,見解不一。小編整理幾種流行的說法,供參考。

龍馬負圖。相傳伏羲氏教民“結繩爲網以漁”,養蓄家畜,改善生存。大德感動上蒼,因此,天降祥瑞,以授神物。忽有神獸,高於常人。凌波踏浪,遊弋自如。神獸由黃水而入於圖河之中,只見龍鱗熠熠,雙翼腋生。因其龍背馬身,故稱之爲龍馬。龍馬揹負圖點,暢行於圖河,此即爲後人所云“龍馬負圖”。

不久,又有神龜負書現於洛水。伏羲氏得此天賜神圖,遂成八卦。此乃《易·繫辭上篇》所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之典。現有得圖寺,以紀念伏羲氏得龍馬負圖 而開拓文明的功績。

洛書魚獻。黃帝親民愛民,予民休息,民愛之。此情感動天帝,於是風調雨順,人民安樂。一天,天神曉諭黃帝曰,洛水將有龍圖龜書,得之,天下可久安。黃帝遂率衆巡於洛水之上。

忽一日,大霧瀰漫,隱約似有大魚困於河灘,黃帝同情之,命人殺牲以祭天帝,並叩拜以求天帝相助。天帝感動,降雨雨七晝夜,洛水漲,魚得救,而黃帝得河圖洛書,此即“洛書魚獻”之典黃帝得書處位於洛陽漢魏故城南,舊伊、洛、匯流處。

靈龜之數。堯率衆酋長遊於洛水,玉璧掉入洛水,瞬間光芒萬丈,忽有靈龜出沒。堯遂修祭壇於此處,擇良辰吉日將璧玉沉入河底。稍傾,河底復見光芒,又有祥雲縈繞其間。大風過後,雲開霧散,有大龜殼漂於水面,廣九尺,綠色赤文。龜殼文理清晰,上有列星之分、七政之度,記有歷代帝王興亡之數。此即“靈龜”之來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