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上午的讲座中,张立辰从中国画的思想根基——中国传统哲学展开话题,从中国传统哲学所衍生的代表性图式八卦太极图讲起,介绍了中国画阴阳、黑白、虚实相生,刚柔、曲直、方圆相济的艺术法则和审美观,还介绍了中国画笔墨语言的表现形式和章法布局的构图法则。在下午的讲座中,结合历代中国画的经典作品,张立辰深入浅出地为听众梳理了中国画吸收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艺术语言不断演进的发展历程。

2019年 7月27日,中国美术馆邀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立辰讲述“从中国画的语言特质谈如何赏析中国画”,讲座分为上下两场,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听众400余人。张立辰从认识中国画的本质特征入手,讲述了中国画特有的哲学观及审美观,通过分析中国画“笔墨结构”的独特语言,让听众感受到中国画无穷的艺术魅力。

中国美术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百成与张立辰会谈

张立辰为中国美术馆艺术讲堂题词

张立辰,著名画家。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国美术学院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科委员会主任。出版有《张立辰精品专辑》《笔墨张立辰》等画册。

主讲人张立辰

讲座现场

张立辰曾师从于潘天寿、吴笰之、陆维钊、诸乐三等名师,学养深厚,在中国画创作和美术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上午的讲座中,张立辰从中国画的思想根基——中国传统哲学展开话题,从中国传统哲学所衍生的代表性图式八卦太极图讲起,介绍了中国画阴阳、黑白、虚实相生,刚柔、曲直、方圆相济的艺术法则和审美观,还介绍了中国画笔墨语言的表现形式和章法布局的构图法则。刘勰在《文心雕龙》当中写到“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八卦太极图中的阴阳、黑白、虚实的基本观念,是研究中国画笔墨文化的思想源头。当讲到中国绘画意象观的形成时,他说到,“中国文化天人合一、道技合一的哲学观念,决定了中国画的意象发展之路;中国画的意象造型观念决定了以水墨和线条为主的画体形式,形成了中国画独有的笔墨语言表现体系和章法布局的构图法则体系。”依托中国画的思想根基,他分析了中国画的现代性发展之路。他指出,我们要充分认识中华文化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中国画的现代性发展要充分汲取传统文化的养料,传承传统文化的基因,实现自律性的发展。张立辰还讲到,“从唐宋到明清,绘画语言的发展变化极大极快,例如,明清以来,大写意中国画的兴盛和诗书画印的合流,就是中国画按照民族文化发展规律和自身艺术语言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的典范。”

张立辰与听众互动

讲座现场

听众认真记录

在下午的讲座中,结合历代中国画的经典作品,张立辰深入浅出地为听众梳理了中国画吸收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艺术语言不断演进的发展历程。“中国绘画历来非常重视笔墨语言,历代艺术家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始终追求自然万物的生命气息在一笔一划中的转换,穷其一生追求中国画笔墨质量的升华。”解读潘天寿先生的《松石图》和《朱荷图轴》两幅作品时,他从构图法则和笔墨语言两方面,引导听众从章法布局中起承转合的处理和笔墨语言的特质读懂中国画。

张立辰总结说:“我们今天所提的文化自觉,是指我们要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清楚它是如何发展的,应该向何处去!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画、乃至中国文化在当代的繁荣发展。”潘天寿先生曾赠予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新生三句话,他与听众分享并勉励后辈:“第一、要进入中国画的殿堂必须首先认识中国画的本质特征;第二、要学好中国画必须首先从规律入手,而不是从技术入手;第三、学高不学低。”

听众提问

听众提问

在答问环节中,一位西安美术学院的学生提问:如何才能在当代题材的中国画创作中更好地体现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张立辰回答道:“想要学好中国画,要认清中国画的本质特征、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深入理解中国画笔墨的精髓,才能进入中国画的堂奥。”有听众问及欣赏中国画的方法,张立辰指出:“艺术欣赏,最终还是要回到艺术的本体语言上,艺术审美离不开对艺术语言的深入理解。就国画而言,它的审美价值在绘画语言上集中体现于绘画的点线、笔墨的技法、章法布局等之中。”

通过对中国画语言特质的解读,听众了解了中国画的审美价值,领略到国画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讲座结束,听众们纷纷表示,讲座提高了大家对中国画的审美鉴赏能力,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中国美术馆将会继续依托丰富的精品馆藏资源和优秀展览,以提高公众的综合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为宗旨,推出更多高品质的讲座活动,深入探讨美育话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