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座”这个一度当选2018年度社会生活十大流行语的词汇,至今仍然热度不减,借着一段女子带孩子躺在列车硬座上睡觉,遭质疑后霸气掏出6张火车票凭证的视频又一次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霸座”为何如此霸占人们的眼球?无非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出行密切相关、舆论道德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缘由罢了。那造成霸座的原因是什么呢?

“霸座”现象屡见不鲜

1、运力资源稀缺

我们国家众所周知的人口数量原因,导致了运力资源稀缺,尤其是廉价便捷的铁路运输。且只能保证旅客安全、如期抵达目的地,不能保证舒适性、人座一一对应性,这也是铁路等部门长期售卖无座票、无座跟有座票价一样的根本原因。要知道,即便如此,铁路、公交等公共交通部门相当数量的线路车是不盈利的,甚至是亏损状态。

春运期间人山人海的火车站

2、公民契约道德意识有待提高

“先来先得、自私自利、传统道德与法律认识模糊”等观念支配下,难免会霸座。“先来先得”只适用于无主座位的情况(如公交巴士等城市交通车辆,不适用铁路、民航等票面上注明座位的情况),自私自利应当加强“个人利益不得损害他人、公共利益,不能违背传统道德”教育管理。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往往让人困惑

传统道德与法律认识模糊、契约意识淡薄,使得霸座之人理直气壮、吃瓜群众不良指责。在城市公交、地铁等统一无座位标明的车票情况下,可以适用先到先得的原则:谁先买票上车谁就优先取得座位,代表了持票人在乘车期间有座位坐的合法正当权益,期间可以排除他人对所坐座位的请求,而不管对方是不是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正所谓“让座是情分,不让是本分”。当然,在所坐座位非专座、坐座位人无疾病等特殊情况下还是要本着尊老爱幼的原则能让就让,这个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不能本末倒置,以传统道德为由干涉他人让座自由,这是对现代契约与法治精神的粗暴干涉和践踏。在票面上标明座位座次的情况下,应当按照票面标明位置入座,无座的须让位有座的,有调换座位需求的,在征求对方意见的前提下也可以互换位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