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之旅》

美是一种状态,可以刹那芳华,也可以恒久如斯。刹那芳华,如昙花一现,倾尽一生的美丽;恒久如斯,如知性女子,不同阶段绽放不同的美。

在《花艺之旅:寻访世界顶级花艺大师》一书中,余若以美为引,寻访了世界上9位知名花艺大师,他们中有戴安娜王妃和卡地亚的花艺设计师约翰·卡特、爱马仕长达15年的花艺设计师巴蒂斯特·彼图、马云的御用花艺师凌宗湧等。他们审美的标准各异,作品的风格各异,但在书中的字里行间,始终跃动的是对美不变的追求。

书中的开篇人物,是对色彩有强烈“偏执”追求,曾为诺贝尔晚宴设计花艺的帕尔·本杰明,他用颜色的起伏律动设计作品,每一处颜色的搭配都独具匠心,颜色是作品的灵魂;他喜欢呆在温度低的地方,认为这是生命保鲜的妙方。他用低温下的冷静与炫彩颜色中的热烈,来成就自己如康乃馨般强壮的生命,32年“冻龄”有术,成就艺术与人生的完美融合。

我最喜欢的是“只想从头到尾矢志如一,只做我的小生意”的约翰·卡特,他的淡然令人心动。他的工作室就是一间小小的经过改造过的马厩,整面外墙都是金银花,再加上内里的简约,恰到好处的梦幻,使整个工作室如尘世中的童话世界。我喜欢他那颗不扩张店面,也不去办连锁店,只做小小生意,保持对花艺纯美追求的初心。“我不会那样做,那样做的时候你必定是爱上了经济收益的成就感,而我爱的是花”。他不断攀登花艺艺术的巅峰,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不懈地去努力,他的生命已经调整成了“花时间”,每天凌晨2点起床,出发购买花材,然后到工作室忙碌,每晚8点早早睡觉,生命纯粹而简单。

美,没有标准,也不应有统一的教科书,重要的是哪一种美的状态更适合自己。正如同东方的美与西方的美不同,东方的花与西方的花不同,在书中,东西方的花艺师对艺术的理解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状态。东方的花艺师在与花的“交流”中,更多的喜欢在气质层面去解花语,让花传递出自己的情感,颇有“禅茶一味”的感觉;而西方的花艺师,更重要的是色彩、造型以及现代感,那是一种动感而又热烈的花艺。

来自台湾的花艺师凌宗勇,他说他看重的是花的骨气,而不仅仅是花的色彩,他喜欢呈现生命最自然本真的状态。他不刻意去区分新与旧、东与西的差别,而是尽可能地向自然溯源,向生命本身溯源。

寻访9位花艺大师的旅程,也是9次与美邂逅的旅程,他们呈现出的不仅仅是缤纷多彩的花艺,也是9种不同的生活态度、生活哲学。以花装点人生,以花成就事业,以花修养身心,固然是生活与美学的完美结合,但其实不论你爱上的是一棵树、一株草、一种小动物,还是绘画、写作、制图、编程、金融或是管理,若能保持一颗寻找美、发现美、成就美的心,美好可以随处绽放,美就在我们心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