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发帖,均已原创为主,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如果我的观点过于偏颇,请用您的语言来鄙视我。如果我的观点与您不谋而合,请你留下您的点赞与关注。祝各位朋友身体健康!

2019年亚冠小组赛完成了前两轮。从第二轮比赛来看,中超BIG4整体发挥不佳,四场比赛未尝胜绩。山东鲁能和北京国安面对日本J联赛对手,双双战平,各拿一分;广州恒大和上海上港面对韩国K联赛对手,在客场均吃遭败绩。

恒大历次亚冠面对韩国球队的战绩

我统计了历次亚冠广州恒大对阵韩国球队战绩:

2012年亚冠,恒大与全北现代两回合积分战平国足为何怕逼抢——观2019年亚冠BIG4比赛有感2013年亚冠,恒大获得最终冠军,小组赛面对全北现代两回合积分战平,决赛面对首尔FC两回合积分战平,依靠客场进球多规则获得冠军。国足为何怕逼抢——观2019年亚冠BIG4比赛有感2014年亚冠,广州恒大与全北现代小组赛两回合积分战平国足为何怕逼抢——观2019年亚冠BIG4比赛有感2015年亚冠,广州恒大与首尔FC小组赛两回合积分赢获胜,16强广州恒大与城南FC两回合积分战平,靠客场进球多规则挤掉对手。国足为何怕逼抢——观2019年亚冠BIG4比赛有感2016~2018年亚冠,广州恒面对浦项制铁、济州联小组赛依靠积分获胜对手。国足为何怕逼抢——观2019年亚冠BIG4比赛有感

从2012~2018年广州恒大与韩国K联赛共两回合交手18次,如果把没两回合比赛看出一次完整的较量,广州恒大与韩国K联赛俱乐部的9次较量中,依靠积分胜出的只有三次,其他6次计算积分全部打平。

巅峰时期的广州恒大

2012年~2015年这个区间是广州恒大最为巅峰时期,即便如此,面对韩国K联赛巅峰时期的全北现代、首尔FC、南城FC两回合较量计算积分全部是平手。

2013年、2015年广州恒大能两夺亚冠的法宝,并不是所谓“传控调度”如何强,而是依靠三位巴西人突出的个人能力,让广州恒大拥有了近似欧化的防守反击。

广州恒大最初在李章洙的指教下冲上中超。车范根时代的广州恒大更趋向于韩国足球,但中国球员毕竟不是韩国球员,所以,车范根的广州恒大在亚冠的比赛中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

里皮与斯科拉里对广州恒大的认知可以用“入骨三分”来形容。

里皮时代的广州恒大在亚冠上给人的感觉就是“稳”。就是那种我可能赢不了你,但只要你想赢我,那么你一定先丢球。里皮看到了中国球员怕逼抢的弱点,为了弥补这个弱点,里皮的法宝就是速度。

里皮利用穆里奇的速度压制对手的边路进攻,让对方边后卫不敢压上来。再利用孙翔的速度套边实现多打少,调出对方一个中后卫或者后腰协防。利用张琳芃的身体优势配合郜林在边路策应,这样彻底把中路拉空,再通过孔卡的串联实现足球运行路线的左右左移动,使得对手疲于奔命,埃尔克森顶在中路,压死对手一个中后卫,于是实现了多点开花的局面。

国足为何怕逼抢——观2019年亚冠BIG4比赛有感

斯科拉里比里皮更像意大利人,斯科拉里预见到了广州恒大在速度优势渐弱,再想找到穆里奇、孔卡这样的人不太可能。于是斯科拉里选择增加了中场活动范围大的保利尼奥,引进高拉特,引进阿兰。这个时期的广州恒大更加意大利对,组织进攻更多发起于后腰的郑智与保利尼奥,高拉特是前场万金油,阿兰就是斯基拉奇与比利亚的合体。斯科拉里就这样用缝缝补补的方式再次为广州恒大捧得一次亚冠。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在足球是世界里,速度是一切的核心。足球世界中的“快”体现在传、跑、接、转、补位、拦截、射门的每一个环节。

最近又开始有人旧话重提,说中国球员怕逼抢,一逼抢技术动作就变形。

我倒要问问,在这个世界上有球队不怕逼抢吗?

即便是巴萨,一样怕对手的逼抢。差别在于巅峰时期的巴萨传控固然行云流水,但其逼抢速度、力量、强度一样强劲。这样连续在对方前场断球,让自己的传控战术不停顿,就把自己遭到对手逼抢时间大大压缩。巴萨通过二次抢断获得了大量的反击机会,很快确立优势,对手自身就垮掉了。

巴萨中场核心球员巅峰期一过,速度、力量、逼抢与拦截的能力开始下降,面对马竞、拜仁的逼抢一样“狼狈”。

有很多人觉得面对韩国球队中国球队总是疲于奔命,非常狼狈。这是最大的错觉。这跟日韩两支球队迥然不同的踢球风格有关。

日本从80年代开始摈弃“力量型”打法,经历20多年时间,统一形以“控制球”为核心的,具有巴西与欧洲拉丁派相结合的足球风格。日本球员有巴西式技术,又有欧洲球队的纪律与服从性,虽然身体、力量不占优势,但依靠传接球可以把以力量著称的球队拖垮。

韩国足球风格更接近欧洲传统打法,技术讲求简练、实用,运用技术强调实效性。更多以连续的快速一次性出球完成传、接、转移的运动战术,并以中长传为主,短传为辅。因此,韩国足球利用场地宽度非常大,用过这种调动,经常可以拉开足够的空挡,运动中射门能力强、射门力量足,头球争夺能力强、抢截凶狠。

因此,日本足球是用“软刀子”杀人,韩国足球是用“狼牙棒”狠砸,场面不一样,但结果都一样,杀死对手,赢得比赛。

中国足球怕逼抢是表现,核心问题是两个方面:

其一,“慢”。拿球慢、传球慢、接球慢、转移慢、动作连接的频率慢等等。这些“慢”都加在一起,很容易就让对手的防守实现多人合围,球还有不丢的道理。其二,“平衡能力差”。中国球员要说绝对力量,一定有。但运用力量的平衡能力差,这也就是在竞技运动当中常说的“核心力”。“核心力”差,对受迫性快速调整身体姿态的能力就差,对抗时,重心就不稳,会出现幅度不小的晃动,这样还如何能有效控球呢。

这两个核心问题,一旦解决,那么,球员的对抗能力要满上很大一个台阶。但这两个问题,对于技术已经成型的球员而言,很难改变。毕竟,竞技体育运动,不是你在健身房练一段时间就能改变“核心力”的。因为,单方面的力量增加都会影响其他的运动协调性,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十二三岁就开始进行相关的系统训练。

怕逼抢是训练不足吗?

有人总是指责中国球员怕逼抢是训练不足。实际上,现在的中超俱乐部职业球员的训练强度与训练质量比起甲A时代要高出很多。现在中超平均净赛时能打50分钟以上,有兴趣的可以去统计一下,广州恒大对大邱的整场比赛净赛时是多少?比赛节奏有多快?个人觉得一定比西班牙人的比赛节奏快得多。

我专门查了字典,训的解释是从言从川。本义为用言语(贯通)使人心思如河流般流淌顺畅,即,老师言传身教。练的原意是把生丝煮熟;亦指把麻或织品煮得柔而洁白,即,磨练、锤炼、脱胎换骨的意识。

因此,训和练合起来,组词,就是说,老师言传身教,学生通过磨练、锤炼、脱胎换骨,把老师教的东西完全变成自己的。

大部分足校能真正起到“训”和“练”作用吗?

中国的孩子在足校学球,更多是跟着教练学习,只是完成了“训”的过程。“练”是需要大量实战的,并且是高水平的实战,才能完成“磨练、锤炼、脱胎换骨”的过程,才能把老师教的东西真正变成自己的。

国内的情况,从11岁~17岁这个区间段,一年又能有多少比赛?高质量的比赛又能有多少?

如果以中国现在的九年义务制教育学校来类比,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所经历的考试、测验无数,才造就了高考的各类状元的诞生。如果中国九年义务制教育学校都只是老师上课学生回家写个作业就齐活儿。就这样的状态去参加高考又能拿到啥成绩?恐怕连蓝翔都考不上。

都说欧美足球青训水平高,国内跟多教练去观摩学习,回到国内说,他们训练的方式与内容跟我们没啥太大差别,甚至我们对小球员训练课的强度更大。但他们就是看不到,欧美足球青训的球员,每年要打多少场比赛,其比赛的质量之高,我们根本就没有条件去比这个事实。

试问,欧美青训的孩子都是从小就在各种“大考”、“小考”拼杀出来的“考试机器”,而我们的青训孩子都是“做作业”出来的“考试小白”,让他们长大后到亚洲、世界这样的“考场”去竞技,这本身就不公平。仅仅怕被逼抢那还是个人通过不谢努力结果,否则,其紧张气氛就能让人大小便失禁昏厥……

当然,这些去“观摩的教练”未必看不到这个问题,但人家就是不说,为何?解决不了的问题,说出来只能让大家痛苦,给领导添堵。

国足为何怕逼抢——观2019年亚冠BIG4比赛有感

因此,我非常看好广州恒大青训的“5+5”策略与计划,能让U13~U17这个最关键的年龄区间的小球员,在国外多大比赛,一年要50多场比赛,总会有十几二场高质量的。

俗话说,水滴石穿、积沙成塔!

愿这些奋战在西班牙的小球员们好运!

愿中国足球的未来好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