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我第一次评论《长安十二时辰》了,上一次是惊艳于它的服化道,佩服于它的历史还原度,感动于人物角色的立体化,为此专门开贴,探讨了《长安十二时辰》的人物战力,做了一回技术贴,这一次,则是困顿于这部历史剧目的拖沓,《长安十二时辰》,都拍成了“长安十二年”,颇有看不下去的冲动。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重新梳理《长安十二时辰》已播出的38集(截止8月5日中午),力图用浅薄的文字,配以自以为严谨的逻辑,对《长安十二时辰》的可看性,进行些许探讨。《长安十二时辰》拍成“长安十二年”,你已经看不下去?这其实与下面3大因素息息相关。只要弄清楚这三点,剧情不再拖沓,反而会让你们依依不舍!

《长安十二时辰》拍成“长安十二年”,看不下去?与3大因素有关

长安十二时辰

01十二时辰,48集,一集讲述半小时,看着剧情酣畅淋漓,其实时间刚过几分钟

很多观众质问《长安十二时辰》,时间跨度只有24小时,却非要拍成48集,一集不过半个小时,每每看着剧情酣畅淋漓,洋洋洒洒半集过去了,蓦然回首,十二时辰刚刚过去几分钟,便心生气馁之意,累觉不爱!

《长安十二时辰》拍成“长安十二年”,看不下去?与3大因素有关

这段文戏,用半集的时间演绎了几分钟

比如:在23集,龙波率众突袭靖安司救出鱼肠,崔器以少数人众迎战,一场敌我悬殊的战斗从这一集的20′12″激战到42′26″,其中,既有动作戏,更有对手戏,真是酣畅淋漓,不过,等感叹崔器为之力战而亡时,却发现,都到了23集了,长安的天还没有亮……

平行蒙太奇这一电影表现手法,同样被大量作用于《长安十二时辰》之中。往往在人物交错,台词信息量巨大的同时,很多观众发现,这些场景是同时发生的,时间线压根没有向前推动,而是原地踏步,这个踏步都把地板踏出了坑…………

比如:在18集时,易烊千玺饰演的李必去求见老师何执正,洋洋洒洒一番说辞,随后镜头一转,热依扎饰演的檀棋与姚汝能为救出张小敬,前往忽悠赵参军,更是一番言语交锋,这两大剧情从18集的13′22″开始,一直到29′30″为止,竟然表述的是同一时间线下的两个辅线内容,这让那些恨不得1集1个时辰,12集就希望能结局的观众如何忍受!

天君评析

《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不多见的慢剧,它不追求时间的顺畅,而在乎紧致时间下的剧情平行演绎,一个时辰下充斥的内容越多,表现的人物矛盾越突出,则越能凸显此剧的品质,天君希望,各位不如静下心来,不要去在意时间线上的拖沓,专注于剧目内容本身,能够获得更好的观剧体验。

《长安十二时辰》拍成“长安十二年”,看不下去?与3大因素有关

张小敬

02三大主线齐头并进,看着看着就要翻个本本,梳理下人物关系

用48集反映长安反恐24小时,剧集长了,就需要填充更多的内容,于是,编剧设置了三条剧情主线,你没有看错,单论主线就有三条,即:张小敬反恐一条;李必参与政斗一条;龙波为首的反派一条,三条主线交错并进,各自又延伸出不同的辅线,勾连出更多的人物。

在三大主线下,不良人、靖安司、太子党、龙波派、狼卫、祆教教徒、右相、波斯众多势力轮番登场,好不热闹。

《长安十二时辰》拍成“长安十二年”,看不下去?与3大因素有关

龙波一党,重要反派力量

主线众多,辅线更多,党派众多,人物更多,再加上剧中争斗复杂,永王与太子的争斗,太子与右相的争斗,狼卫与长安的争斗,龙波与张小敬的争斗,犬牙交错,天君在想,如果不做个笔记,很容易搞不清楚你是谁?他是谁?那人又是谁?

比如:18集时,囚禁王老头、李必的黑心面具人摘下面具时,天君翻了本本;

23集时,姚汝能照看将死之崔器时,崔器临死非要吃一口腰间的饼,天君翻了本本;

观看33集,张小敬借助伊斯潜入靖安司时,突然出现右骁卫老赵时,天君就翻了本本;

天君评析

剧情复杂,人物众多,如此多的内容集聚在一集半个小时的内容之中,成为很多观众意指《长安十二时辰》剧情拖沓的桎梏所在,殊不知,这也正是这部良心古装剧的精髓所在,看电视剧,既要留心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变化,也要弄清人物行为的前因后果,这样抱着一种探究的心理,去融入到电视剧剧情之中,你就会蓦然发现,这样看一部慢剧,其实更是过瘾,值得更多推敲,甚而,你都能成为狄仁杰,或者柯南!!!

《长安十二时辰》拍成“长安十二年”,看不下去?与3大因素有关

张小敬作用重要,很多故事线都围绕他展开

03成也耐人寻味,败也耐人寻味,睁大眼睛看,因为一不小心你就看不懂了

有部分观众看古装剧,要么喜欢看有偶像在演的,比如:《陈情令》,肖战、王一博演啥都好看,要么喜欢看轻松愉快的,比如:之前的《纪晓岚》系列,对于《长安十二时辰》这种时间线缓慢,故事线复杂,剧情烧脑的电视剧作品,却难以表现出持续的兴趣。

这一方面,天君也有所体会,之前在看完18集,故意略过19集看20集时突然发现,刚刚有脱逃迹象的张小敬已经出来,曹破延这个我以为是最后BOSS的人物突然就那么死了,总感觉错过了很多内容,只能叹口气,重新返回19集去看,于是,天君又翻起了本本。

老调重弹,成也耐人寻味,败也耐人寻味,一定要睁大眼睛看,因为一不小心你就看不懂了!

头条文章讲究信息增量,《长安十二时辰》却也时刻表现出更多的信息增量,不同的角色,可能有一重身边,也有其他的身份,比如:龙波,既是想用伏火雷炸毁长安的龙波,更是与雷佳音饰演张小敬共同戍边的第八团战友萧规;还有部分人物,都是历史角色的原型,比如:何执正的原型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程参则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岑参。

《长安十二时辰》拍成“长安十二年”,看不下去?与3大因素有关

以贺知章为原型的何执正

就是因为不知道《长安十二时辰》的信息增量,多少网友在第18集,何执正吟诵《咏柳》时,对此进行了颇多的驳斥,其实,这本就是《长安十二时辰》更多融入有唐一代的某种文化尝试。

天君评析

有因必有果,很多观众爱看《长安十二时辰》,就在于它的剧情能够耐人寻味,值得推敲,同样,更多观众在观看这部古装剧不同集数后选择弃剧,也在于它的耐人寻味,其实,轻松、愉快、甚至偶像云集的古装剧比比皆是,现如今的《陈情令》、《九州缥缈录》都能满足条件,但是,如同《长安十二时辰》一般能够带来耐人寻味的电视剧却少之又少,能够给人带来稀缺性的影视体验。想通了这一点,你就可以安之若素地看下去,而且还会对《长安十二时辰》看得津津有味,甘之如饴。

从《长安十二时辰》想起《西游记后传》,一部鬼畜神剧带来的稀缺性影视体验

看着《长安十二时辰》,能够在如今偶像古装剧、轻松古装剧中杀出一条血路,虽然有一大批观众对其看不下去,虽然,调侃都拍成了《长安十二年》,但是,这也是逻辑性古装剧的一种成功。

《长安十二时辰》拍成“长安十二年”,看不下去?与3大因素有关

张小敬

对此,我想到了小时候看过的一部鬼畜神剧《西游记后传》,这部凡是打斗动作都会重复三遍的神剧,当年遭到了大量观众的嘲笑,部分观众认为这根本就是为了拖延时长,剧情何其拖沓!直到另一部神剧《石敢当之雄峙天东》问世之后,人们看着这部如同翻拍《西游记后传》的神剧之后,反而开始想念《西游记后传》的卡带式表演,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时再回看《西游记后记》,顿时觉得剧情很流畅,打斗自带特技,看着很是过瘾,那么,《长安十二时辰》何尝不是如此,当天君看完38集,再回去重温原有的内容时,顿时感觉,这部良心古装剧的魅力更大,原先看不懂的内容现在秒懂,编剧架构的庞大故事主线、辅线也能够清晰呈现,这样的体验更为玄妙,关键的问题在于,当你再看一次《长安十二时辰》时,所谓的剧情拖沓感觉就会消失,某处的过多渲染,都是为了之后的内容形成铺垫。

最后,以一句张小敬的台词作结,带你再次领会《长安十二时辰》的长安魅力。

隋时,长安,是龙首原上俯瞰众生,庇护万民的帝国之心,唐时,已成环宇四海,超前万古的第一大城。

我是尬笑天君,专注影视原创内容,关心影视演员动态!关注我,给你好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