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3月,翼王石达开在江西樟树镇击败湘军陆师主力,将曾国藩围困在南昌孤城;湘军二号人物罗泽南不久之后在武昌城下被悍将韦俊击毙,胡林翼则差点被活捉,湘军元气大伤。与此同时,杨秀清调集各路兵马东援天京,一举摧毁“江北大营”、“江南大营”,钦差大臣、湖北提督、太平军老对手向荣吐血而亡,和春、张国梁则收集残兵败将防守丹阳、金坛,暂时无力对天京展开进攻,太平天国达到军事上极盛时期。此时,许多观察家都认为太平天国可能会再次北伐,一举推翻满清,华夏大地就要更换新主人了。

对手杨秀清已死,洪秀全为何不阻止韦昌辉扩大事态?

就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太平天国集团内部之权力斗争也到了白热化阶段,“光杆”司令洪秀全与权臣东王杨秀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这也好理解,在“军师负责制”下,洪秀全贵为天王却“临朝理政”,行政权大归左辅正军师杨秀清掌控;永安封王时,东王可以节制诸王,杨秀清又掌握军权。此外,杨秀清还取得“代天父传言”之权力,关键时刻能扮演上帝,连洪秀全都要向他下跪。可以说,杨秀清掌握了教权、政权、军权,是太平天国实际掌舵者,而洪秀全贵为天王,却是十足的“光杆司令”。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洪秀全与杨秀清之间的矛盾激化不可避免。

对手杨秀清已死,洪秀全为何不阻止韦昌辉扩大事态?

李秀成在《自述书》中说到:“东王威逼太过,此三人积怨於心,口顺而心不息。少怨积多,聚成患害,积怨仇深。东、北、翼三人不和,北、翼二人同心,一怨於东”;“ 北翼两王不服,君臣不别,东欲专尊,後北与翼计杀东王。翼与北王密议,杀东一人,杀其兄弟三人,原清辅而已,除此以外,俱不得多杀。”说的是,东王杨秀清太过嚣张,目中无人,不但欺负洪天王,连其他手握兵权的王爷也不放在眼里,所以大伙就联合起来诛杀东王,但只杀东王和与他两位兄弟即可,其余不得多杀。可以说,大伙在密谋“诛杨”时还是相当克制,不想因此而伤及元气,自废武功。但是,杨秀清死后,洪秀全却没有阻止韦昌辉滥杀无辜,将天京事变扩大化,最终导致2万余人死亡,这又是为何呢?

对手杨秀清已死,洪秀全为何不阻止韦昌辉扩大事态?

对于这问题,也许有人会说洪秀全没有实际权力,想阻止北王韦昌辉滥杀无辜也是力不从心,无能为力,他很无奈。其实,这未必能说明事情真相,洪秀全没有实权是真,但威望还是有,只要洪秀全公布“诏书”,说杨秀清是乱臣贼子,韦昌辉此次行动乃是“奉诏”而为,然后再对东王余党保证,一概不问。此时,韦昌辉就算想滥杀,也找不到理由,更加没这胆子,否则就是与全体太平天国军民站在对立面,也违背之前约定的“只杀杨秀清,及兄弟仨,辅清、原清,其余皆不得多杀”之协议,得不到盟友石达开支持。要知道,韦昌辉只带本部3000精锐回京勤王,实力远逊东王在京势力,若是天王公布“诏书”,韦昌辉就算想扩大事态也没这实力。所以,洪秀全迟迟不出来公布“诏书”,承认此次事变之合法性,从而阻止韦昌辉滥杀无辜,扩大事态,应该另有隐情。小编看来,洪秀全在犹豫,既害怕承担事变之后果,更害怕大权继续旁落。

对手杨秀清已死,洪秀全为何不阻止韦昌辉扩大事态?

洪秀全不出来公布“诏书”,承认韦昌辉、秦日纲此次行动之合法性,肯定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才做出决定。洪秀全之所以犹豫,跟杨秀清之特殊地位有关,因为东王不是一般之人,而是可以代“天父传言”,是上帝耶和华在人间的最高代表,神圣不可侵犯。太平天国是一个政教合一政权,以中西混血的拜上帝教为立国理论基础,宗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享有特殊地位。试想,若是洪秀全及时出来公布“诏书”,斥责杨秀清实乃“乱臣贼子”、“以下犯上”,韦昌辉、秦日纲乃是奉命行事,是“替天行道”,杨秀清罪该万死,结果会如何呢?不用说,拜上帝教信仰会立刻崩溃,神圣无比的“天父”居然犯错了,大伙还能相信谁呢?如此一来,太平天国灭亡之速度就加快了,洪秀全可承担不起这后果。要知道,洪秀全后来可是为杨秀清平反的,还搞个“东王升天”节,让全体军民世世代代都不要忘记东王,但不能去追究死因,道理就在这。

对手杨秀清已死,洪秀全为何不阻止韦昌辉扩大事态?

杨秀清之特殊地位,自然使得洪秀全在其被诛杀之后犹豫要不要公布诏书,毕竟这代价实在太大,有点承受不起。但是,洪秀全之前也玩过“升天见天父”之游戏,大不了这次再玩一次,假装自己上天见了“天父” ,然后“天父”说杨秀清已经造反,让自己这“二哥”替天行道,清理门户。如此一来,不说能完全避免诛杀杨秀清给天国军民所带来之思想震动,但可以将影响降到最低,这也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最佳做法了。那么,为何洪秀全不愿意这么做呢?这就要说说洪秀全内心深处之第二个犹豫了,即是担心大权继续旁落,自己仍然是“光杆司令”一枚,诛杀杨秀清对自己啥好处也没有。试想,如果“天京事变”止于杨秀清兄弟三人之死,韦昌辉、石达开等必定是最大赢家,朝政大权从东殿转移到北殿之手,拥有副军师身份的韦昌辉在法理上继承杨秀清之职位,洪秀全则毫无所获。

对手杨秀清已死,洪秀全为何不阻止韦昌辉扩大事态?

洪秀全是天王,是一国之主,掌握最高权力是人生最大之追求,可偏偏他就没能掌握这至高无上之权力,杨秀清死后,他怎会甘愿继承充当“光杆司令”呢?对洪秀全而言,嚣张跋扈的杨秀清掌权与心狠手辣的韦昌辉或雄才大略的石达开掌权,又有何区别呢?所以,洪秀全想充当幕后推手,让韦昌辉、石达开以及东王余党继续斗下去,最好是两败俱伤,自己来收拾残局,坐收渔翁之利。

可以说,虽然老对手杨秀清已死,但洪秀全为了夺取最高权力,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君主专制之梦想,他不舍得那么快结束“天京事变”,自然也就谈不上阻止韦昌辉扩大事态,滥杀无辜了。各位说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