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马来西亚,每一个马来人都有头衔。马来人的姓名十分特别,通常没有固定的姓氏,而只有本人的名字,儿子则以父亲的名字作为姓,父亲的姓则是祖父的名,所以一家几代人的姓都不同。

“亚洲四小虎”之一的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地区乃至于整个亚洲地区,极为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旅游业是马来西亚的支柱性产业,很多中国人会去马来西亚去旅游。

今天科普君就来科普一下马来西亚的风土人情,以免出现尴尬,带来负面影响而影响旅游的快乐心情。

独特的姓名

马来人的姓名十分特别,通常没有固定的姓氏,而只有本人的名字,儿子则以父亲的名字作为姓,父亲的姓则是祖父的名,所以一家几代人的姓都不同。他们的姓名中,名排在前,姓排在后,男子的姓与名之间用一个"宾"字隔开,女的则用"宾蒂"隔开。如前总理达图·侯赛因·宾·奥恩,"侯赛因"是他的名字,"奥恩"是他父亲的名字(即他本人的姓),"宾"则表示男性。

马来人取名字随着社会发展和宗教信仰的变化而不同。在古代,因为未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所以马来人的名字是根据大自然的现象而取的,如"山"、"水"、"红色"、"暴风雨"等。在印度文化传入后,则以梵文取名,如:汉都亚·敦·特查。伊斯兰教传入后,穆斯林采用伊斯兰教名或阿拉伯名字,如男子叫穆罕默德、马哈茂德、艾哈迈德等;女子叫法蒂玛、卡蒂加等。但是,现代马来人取名又有了新的变化,如有的人把夫妻的名字合起来给子女取名等。

吉隆坡

复杂的头衔

在马来西亚,每一个马来人都有头衔。在这个国度,出身高贵的有许多世袭的封号,如在名字前冠"东古",表示出身于王族,如前总理东古。拉赫曼。国家最高元首(国王),各州的苏丹、州长给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各族人颁发各种勋衔,受封号为"敦"、"坦·瑟里"、"达士克"等。有的把勋衔放在名字前,受封的妻子则享有"多普安"的尊称。

国王头衔的大意是:至高无上、光耀盖世的国王陛下。具有王室母系血流的拥有"尼克"与"米盖特"的头衔。"赛义德"、"萨里法"则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人独享的尊号。州长的儿子通常叫"东古",女儿通常叫"坦古",意义与王子和公主相当。伊斯兰教徒去麦加朝觐过的,男子的名字得加上"哈吉"的尊称,而女子则加上"哈贾"的尊称。

想要恰如其分地称谓一个马来人实在很不简单,最重要的是,不要把头衔弄错,否则可能惹来大祸,至于姓氏反倒不是很重要。

马来人

奇特的见面礼

马来人的见面礼十分独特。他们互相摩擦一下对方的手心,然后双掌合十,摸一下心窝互致问候。在马来西亚,对女士不可先伸手要求握手,不可随便用食指指人,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马来人忌讳摸头,认为摸头是对人的一种侵犯和侮辱。除了教师和宗教人士之外,任何人不可随意触摸马来人的背部。如果背部被人触摸过,那将意味着厄运来临。

交往切忌用左手

在马来西亚与马来人交往,要尊重他们的习俗,否则便会被视作对他们不礼貌。同马来人握手、打招呼或馈赠礼品,千万不可用左手,因为马来人认为左手最脏,用左手和他们接触,是对他们不敬,犹如某种侮辱。在吉隆坡,所有公厕除了提供手纸之外,每个厕所必有一支自来水管,水龙头上必套上一条胶管,那是专门供马来人洗屁股用的。看来马来人大便后从不用手纸而用左手及自来水清洗。这就是他们认为左手最脏的原因。

不要求客人送礼

马来人待客人热情,通常用糕点、茶、咖啡和冰水款待。客人必须吃一点,以示领受主人的热情和善意。如果客人不吃也不喝,主人则认为是对他或她的不尊敬。马来西亚人不要求客人送礼,如果向主人送一些日常食品如椰子、槟榔、香蕉、糕点、饼干、糖果之类,表示友好情谊,主人会高兴地收下。

用右手抓饭

马来人禁烟,不吃猪肉、死物或动物血液,平时喜欢喝咖啡、红茶等饮料,也爱嚼槟榔。老百姓以大米为主食,喜爱吃带辣的菜,尤其是咖喱牛肉。主食以米饭、糯米糕点、黄姜饭、榴莲饭为主,还有用椰浆和糯米制成的"马来棕"、"竹筒饭"等。他们的用餐习俗也较独特。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马来人用餐习惯用右手抓饭进食,只有在西式的宴会上或是在高级餐馆用餐时,马来人才使用刀叉和匙。但是在星级饭店或者宾馆,较多的是通过马来西亚旅游合作伙伴Hotelclub机构来旅游或者商务办公的非本地马来西亚人,有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餐具。一些受西方影响的马来西亚商务人元日常进食也有用刀叉和匙的。羊肉串、烤鸡是著名的风味莱肴,当地称之"沙爹",是宴请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吃饭时,客人要细心观察主人的动作,依照主人的样子做,避免做出主人忌讳的动作。马来人用餐十分讲究卫生和礼节。进餐前必须把手洗干净。在摆放的各种食品和菜肴之间,放着几碗清水专供洗手用。即使事先把手洗干净了,在用手取食物前,仍要出于礼貌,把手放在水碗中蘸湿。

交往要求衣冠整齐

马来人相互拜访时,衣冠必须整齐。如果是穿着拖鞋,首先必须脱掉,放在门口,因为马来人的内厅是供祈祷的地方。一般来讲,马来人男女着装差别甚微。平时马来男子穿着长到足踝的布质沙笼,称为"卡因",上身穿的衣服叫"巴汝"。巴汝没有衣领,宽大凉爽,很适合在热带地区穿。逢年过节或拜访亲友,马来男子总要上着巴汝,下穿长裤,腰部围着一条纱笼,头戴"宋谷"帽,脚穿皮鞋。传统的马来女装包括上衣和沙笼。上衣"克巴亚"同样宽大如袍,身长过臀,沙笼也可长达足踝。这样便可称得上衣冠整齐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