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火力准备阶段,通过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无人机等打击岛内机场,雷达,防空阵地,指挥控制等设施,我军战机强力掌控台海上空的制空权,这时候就轮到空降兵及空中突击旅配合渡海船团出手了,我们有多少个机/伞降单位。当年我们不只制空权掌控力度不够,大型运输机及直升机数量也欠缺,现在随着我军空中运输单位的发展,类似以色列及俄罗斯快速夺控机场及军政设施的画面大概率会在台海上演。

作者:赤剑天涯

首先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很多军迷乐此不疲的与人讨论着自己的收台分析及进程推演。大战在即,舆论先行,有个开放包容的讨论环境更能激发所有心系天下的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及智慧,构思本文的初衷就在于通过对比往昔两岸军事军力的异同,更坚定军迷们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信心。

对比96年台海危机,武器装备及战术战法运用,最大的差异应该在于无人平台的广泛应用。在2009之前的几次台海危机,我军的无人机顶多如图上一样,打打对岸的雷达,当时无人机的应用多以反辐射无人机为主。

现在都9102年了,台海之上的博弈,也许会成为21世纪应用无人平台最广泛,使用无人机规模最大的战斗。考虑到对岸也有相当数量的无人机,所以也许会发生第一场无人机对无人机的战斗。我军先进的无人机将广泛应用于战场打击,火力/电磁压制,战场监视,毁伤效果评估,信息传导等领域。

对岸的雷达将面临着一开机就会被打击的局面,不开机就成没用的摆设。高炮及防空导弹前边刚对伪装成战机的无人机开火,后边就因暴露阵地而遭到各种火力猛烈打击。躲在地下工事不安全,毕竟担心工事坐标已暴露被定点清除,想拉着队伍上山或者城市打游击,也会被各种不知疲倦的空中哨兵折磨得放弃最后一丝抵抗意志。

而改变第二大的当属导弹与导弹之间的攻防战,当年我军弹道导弹数量少,擅于精确点穴的巡航导弹没有,对岸的“爱国者”及“天弓”导弹还有相当的拦截概率。现在按照我军对台猛增的弹道导弹数量及分散布置,集中使用的原则,就算对岸100%的拦截率打掉了同时来袭的18枚弹道导弹,还有超过百枚弹道导弹的漏网,基本对岸的反导弹体系会在我军第一第二波火力准备阶段损失殆尽。

第三空中突击旅空及降兵快速夺取对岸可用机场及重要军政设施。当年我们不只制空权掌控力度不够,大型运输机及直升机数量也欠缺,现在随着我军空中运输单位的发展,类似以色列及俄罗斯快速夺控机场及军政设施的画面大概率会在台海上演。

在火力准备阶段,通过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无人机等打击岛内机场,雷达,防空阵地,指挥控制等设施,我军战机强力掌控台海上空的制空权,这时候就轮到空降兵及空中突击旅配合渡海船团出手了,我们有多少个机/伞降单位?台岛上就有多少重要设施会被瞬时夺控,真是立体登岛,四处开花,让敌防不胜防。

在武直的有力掩护下,大量的运输直升机搭载着人员和装备夺控要点,一辆辆山猫全地形车及轻型突击车鱼贯而出,这画面实在太美。要不你以为我军空突旅干啥喜欢小车扛大炮?还不是快速夺控实在太好用。

第四火力掩护阶段,曾经我们只能依赖陆炮上舰,战鹰发射无制导火箭压制对岸的反登陆力量,如今我军的掩护火力射程更远,威力更猛,精度更高,持续性更强,响应速度更快。火力准备阶段,已能精确摧毁敌岸滩人员,武器及工事,然后再做炮火延伸,掩护大军登岸。

曾经对岸的主力火炮射程是20~30公里,我们海军的主力舰炮射程也是20~30公里,射速也不快(只有17发每/分),不得已把陆炮及火箭炮搬上了船,以火炮数量来压制敌反登陆火力。

现在我军主力的130舰炮射程都超过30公里,使用火箭增程弹可达100公里外,射速达40发/分,精度还更高,现在一门舰炮的打击效能超过过去十数门,我军的精确制导武器水平也直追大敌美帝。可以设想现在我军掩护部队上岸时,完全可以用炮火全覆盖的密度打出精确制导武器的精确度,已经被我们掌握了具体坐标的对岸永备工事,在我军的多次火力打击之下,还有多少工事能残存?又有多少工事不被削弱效能继续发挥作用呢?(本文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