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做的比较好的业务都能挣到钱,这两年做什么好像都没有太多的利润,”广西超大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广西超大”)董事长助理王学成说的显然不只是传统的班线业务,还有多元化发展中的那些新业务,而他对这个发现的定位是——市场回归理性的一种趋势。

▲广西超大董事长助理王学成

事实上,对于广西的客运企业,公铁竞争的压力来的要晚一些。

2013年12月26日广西第一列动车开始售票,但广西超大的发展转型从2011年已经开始了布局,他们认为,到了不转不行的时候,说走就走的转型可能会让企业死的更快。而在5年前开始布局的这一轮多元化发展中,广西超大发现他们不仅需要不断寻找市场机会,更重要的是理性对待市场。

2017年的新业务 >>

2017年3月1日,广西超大开始了一个新业务:城市垃圾的清运。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城市垃圾年清运量从1979年的2508万吨增至2016年的 2.17亿吨,28年间数字变8倍多。如果把城市每年产生的垃圾堆在一起,可以堆出500多座百层高楼。破解如此大的环卫压力,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

然而,我国环卫市场化程度仅20%,若将已全面市场化的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剔除,全国环卫市场化率仅10%左右,对比美国65%的市场化率,差距甚大。

不过,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加速中,城市环卫的市场化也呈现出跳跃式增长。

2016年,政府签订的环卫服务合同金额同比上年增幅高达223%;2017年,城市环卫市场化延续了2016年的强劲走势,截止1-6月份合同金额接近600亿元,全年将轻松跳过1000亿元关口;预计“十三五”末全国环卫市场化率将超过50%,运营规模达到600亿元。

南宁也在这股市场化浪潮中开始了环卫的体制改革,2014-2016年南宁市政府环卫市场化服务项目由6个增长为13个,年服务金额由2153万元增长到9510万元。

在2016年南宁市环卫服务项目招标中,广西超大凭借在运输领域的资质与管理能力,拿下了火车东站垃圾堆放点标段,负责火车东站及周边住宅、学校、政府机关垃圾收运工作,日垃圾量按200吨计算,每吨服务费90.32元,年运营费650万元,合同服务期一年,是当年市区金额第二大项目。

根据项目要求,广西超大购买了10辆宇通5160垃圾压缩车、1台装载机,配备8个压缩车司机、1个装载机司机和17名负责垃圾装卸的操作工人。

每天早晨4点多,8辆垃圾车开始分线路进小区、学校、机关等进行垃圾收集,然后统一运送到压缩站,除了近200个固定收集点,火车东站周边垃圾中转站的垃圾也需要装车运送到垃圾压缩站,而每天早晨8点之前,所有垃圾收集运送作业必须完成,车辆回场清洗。在市场化运营之前,这个标段的工作,需投入16辆车,配备20名驾驶员和每车4名操作工人。

虽然在投标时没考虑到随车操作人员和装载机的成本,但根据统计和测算,垃圾运送业务的利润仍高于传统班线业务。更重要的是,财政开支上的节省,推动了市政府对环卫社会化经营的积极性,而环卫业务可以有效复制客运企业在车辆、运营方面的经验和优势,作为转型发展的新业务,经营风险小、投资收益高。

但广西超大对新业务的思考很理性,自己能看到的市场机会其他人也会看到,环卫行业原有企业的实力更不容小视,重点是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好服务、做好品牌。2017年6月,广西超大中标了南宁市青秀区四镇垃圾清运外包服务项目,此次的合同服务期为三年,项目总额为2250万元,“如果走上正轨形成规模,我们可以沿着垃圾清理的产业链进行延伸性发展。”显然广西超大对这个新业务还有更大的抱负。

换个思路做物流 >>

从目前道路运客运企业转型发展的情况来看,货运是一个主要方向。

广西超大是广西乃至全国唯一一家获得国家客运、货运双一级资质的道路运输企业,曾经拥有货运车辆量近2000辆。当年,道路货运市场的开放,让集体、个人纷纷参与到货运市场中来,并以成本优势迅速成为货运市场的主力,广西超大和很多客运企业一样,将货运业务进行了剥离。但在很多客运企业重新将货运作为发展方向的时候,广西超大却有自己不同的想法。

广西超大以前主要做的是大宗物流,但现在有大宗物流需要的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公司,社会化的大宗物流需求并不大,社会化的物流需求主要是网购带来的散货物流。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快递年业务量已突破300亿件,稳居世界第一,除去顺丰、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等大型快递企业自由的物流能力,与个体经营车主相比,广西超大也并不具备优势。

不做货运物流,但广西超大看到了另一个机会,随着电商业务的增长,物流仓储市场保持着稳定增长。上半年,仲量联行发布的《中国物流仓储市场需求趋势》报告显示,尽管受物流总量增速放缓影响,仓储业仍将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到2017年,我国大型仓储企业营业收入将达到500亿元左右。

广西超大的决策是利用自己的场站优势发展物流基地。截止目前,已建成和正在规划建设的有货运南站、伶俐物流港、玉洞物流港、田东物流园等4个物流基地,仓储面积达13.8万平方米。

▲广西超大田东物流基地

▲广西超大伶俐物流港

投重资建设物流基地,不仅是因为看到了机会,更是在于之前货运南站的成功尝试。

货运南站占地一百亩地,不仅为中通、中国邮政等提供物流配送的场地,还通过招商吸引了住宿、餐饮、洗车、维修等配套服务的商家,既满足了快递企业的需求,也增加了广西超大的收益。目前货运南站投入的管理人员仅20人,今年8月就实现利润200万元。

▲货运南站物流信息发布中心

在运营中广西超大还发现,快递公司大多是轻资产企业,他们需要大量的物流配送场地。这一认识与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的观点相同,新物流创新创业的形态中间发展成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用轻资产扩张的模式来重构物流生态。

一方面是轻资产物流企业的仓储需求,另一方面是广西电子商务交易额逐年增长。2013年至2016年广西电商交易额增长了近5倍,年均增长率达70%,特别是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子商务,连续三年实现稳步增长,2016年广西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30亿元,身处优势位置的广西超大怎么能不紧抓机会。

目前,距离南宁20公里的玉洞物流港一期200多亩园区的招商已经基本完成,主要是大宗货物的仓库。伶俐物流港两期工程规划500多亩,刚刚完成的一期工程200多亩,则作为中国邮政、中通快递、德邦物流等物流企业的集散中心。

▲玉洞物流港

最难突破的是主业 >>

事实上,广西超大是一家从成立就注重多种经营的企业,除了刚刚涉足的环卫新领域,快速发展的物流园区,汽车销售、驾校、出租车、宾馆、广告、农场等业务都在稳步发展。但王学成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客运仍是广西超大的主业,但如何发展的确是个问题。

当年,广西超大在剥离货运业务后,将重点转向了客运。

当时的客运就像是“印钞机”,一辆60万元的客车,一年左右就能收回成本。稳定的客流,节假日“疯狂”的人口迁移,让广西超大与全国大多数客运企业一样赚得盆满钵满。然而,时过境迁,高利润不可能一直存在。

广西高铁开通的晚,之后却是高歌猛进,现在广西每天开行的211.5对动车已通达全国16个省市、区内12个地级市,高铁里程位居全国前列。

广西超大的客运线路也不得不从面向全国收缩到以广西境内为主,虽然票价和速度上相比高铁没有什么优势,但灵活、方便等特性,让客运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

到2017年之前,广西超大的客运量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下滑,王学成认为,这才是回归正常的状态,不同运输方式本来就应该各有分工。

但2017年以来,顺风车以有点猝不及防的形势冲击着客运行业。没有任何管理成本,没有明确的安全保障,也不承担任何税收,与这个有点儿像“海盗船”式的客运方式,王学成认为,确实是不太公平的竞争,但显然现在并没有什么好的应对策略。

那么,如何解决上座率下滑和车辆闲置的问题,广西超大的思路和大多数同行企业一样,就是发展旅游,这也是交通运输部对于客运企业转型积极倡导的方向。

按理说,这是与传统班线业务最接近的转型,利用客运站发展旅游集散中心,借助集散中心搭建平台,与线下的旅行社和线上的旅游网站共同唱旅游发展的大戏。现在广西超大南宁江南旅游集散中心的建设已经通过了审批,但如何唱这场大戏,王学成觉得还真有点没头绪,旅游市场蓬勃发展是大家都看到的机会,竞争也非常激烈和充分,作为新加入的广西超大可能还需要一些耐心。

和发展旅游一样,客运站场的综合开发也是一个难突破的事情,目前的客运站也引入一些商业,但非常有限,想要进一步发展却是颇多掣肘,“有点“抱着金饭碗”还要饿着的感觉,”王学成说。

虽然有着诸多发展中的问题,但广西超大对于发展还是颇有信心,据透露,虽然目前的年平均上座率约在30%,但企业的总收入还略有增长,王学成将此称之为理性的转型。

针对当下我国客运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新特点,广西超大用实际行动积极开展客运转型,为客运企业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为了帮助更多的道路客运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提高上座率、降低运营成本,以应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客运市场,宇通客车于8月28日正式推出了新一代商旅客车——宇通CL6,全方位满足客运企业的转型需求,实现小投入、大收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