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侠小说着重于塑造丰富且个性化的人物形象。而这些形象身上多具有鲜明的个体特征。他们或颇具爱国情怀、为国为民;或崇尚慈悲为怀、性格平和。然而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他以道家文化为基础,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道侠形象。他笔下的道侠身上颇具道家风骨。这样的创新描写,使“道化”人格成为金庸小说中一道不容忽视的奇特风景。

随性自然:道家文化与金庸的武侠世界!

1、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在道家的哲学中,有种类似于理想的人格,而这种人格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他们的身上既拥有着神的特性,又拥着人的先天特征。他们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他们认为世间万物皆由于道。他们在精神上与道家仙人完全一致,齐物生死,提倡万物与我同生,天地与我共体,在思想上他们主张自由无拘束。

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多具有“神人”的特征。作者描写了诸多形态各异的人物,他们或是容颜美好、美若天仙;或是眉清目秀、风姿隽爽;或是气质淡然、萧疏轩举。总之是气质超群,恍如神明。

一是超乎常人的不俗之姿,《神雕侠侣》中曾经这样描写小龙女:“她面色白净如雪,娇弱似有病态,即使是在烛光映照之下,依然面色苍白,因而衬托的她更加气质脱俗,花容月貌。世人通常喜好用美若天仙来描述女子的美丽,然而仙女的美到底为何种模样,却谁也无法道出一二,只知道一见到这少女,众人便觉得心中的仙女大抵就该是这般美丽。她身上仿佛笼罩着一层薄雾轻烟,如梦如幻,好像仙人一般。”

随性自然:道家文化与金庸的武侠世界!

在《书剑恩仇录》中金庸对香香公主的描写更是清新脱俗,陈家洛首先被香香公主的歌声吸引,于是便看到了一个容貌绝美的女子,湖边的红花树下,坐着一位白衣如雪的少女,正用梳子梳着她垂肩的长发,她悠然地坐在湖边,圣洁而美丽,仪态好似仙女,湖水中映着她俏丽的身影,花瓣一片一片地落在她的身上。除此之外,更有阿九公主、“神仙姐姐”王语嫣、凌霜华等等,她们具有着超然脱俗的仙人之姿,几乎达到了道家的至高境界。

金庸将她们描写地飘然若仙,她们不仅拥有美丽的容颜,同样拥有纯洁的心灵。在《笑傲江湖》中,金庸塑造了一名美丽善良的女子—任盈盈。令狐冲初见任盈盈便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他认为任盈盈生得有如仙女一般,凡间少有这样的女子。此外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对于爱情的坚定执着。

任盈盈在绿竹林中对令狐冲一见倾心,就是因为在他的身上找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精神归宿。令狐冲超然脱俗于名利之外,重情重义,这种个体内深藏的价值观深深地吸引了任盈盈。换句话来说,他们两者的结合,实际上是由于志同道合。

随性自然:道家文化与金庸的武侠世界!

其实,从名字的设定就不难看出金庸对任盈盈的喜爱之情,“盈”有柔弱、温和的意思,这与任盈盈的个性特征十分吻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老子》中“盈”和“冲”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盈”取丰盈、充实之意,而“冲”取虚静、空无之意,两者相得益彰、相互共存,组成完美的“大道”。

任盈盈与令狐冲本人也是如此,一个内敛安静,一个奔放洒脱。似乎完全相反的性格背后,却有着一样干净纯洁的心灵,有着一样不慕名利的人生追求。他们隐于山林之中,笑看风云变幻,真可谓神仙眷侣。金庸借任盈盈与令狐冲之名,表达了自己对道家神人的仰慕之情。

其次是类于仙人的居住之所,金庸小说在对于人物所居之处的描写,幽静典雅,好似仙人居住的地方,如《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黄药师居住的桃花岛是金庸笔下第一个桃花源,那里桃花常年盛开,美好地仿佛仙境一般。桃花岛与柏拉图笔下的鸟托邦十分相似,在陶渊明笔下桃花源是人们心中理想社会的原型。

随性自然:道家文化与金庸的武侠世界!

此外桃花岛也有着深刻的道家渊源,桃花岛在古代被称为白云山,秦代时安期生违抗圣旨向南逃奔到桃花岛隐居,修身养性,直到白发苍苍,人们称他为“千岁翁”,一天酒醉墨汁洒在山中的石头之上,变成桃花的图案,凹凸不平,因此将这块石头命名为“桃花石”,山命名为“桃花山”,而石头所在的岛则命名为“桃花岛”,被人们誉为“海上仙山”。

这些描述和庄子想象中仙人的处所十分相似。庄子认为真正的神人不仅居住在犹如仙境一般的地方,同时也要兼具向往自由的灵魂。在《笑傲江湖》中,金庸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人间圣地。令狐冲在遭受冤屈时,众人去找懂得音律的绿竹翁评理。于是来到了绿竹巷。

书中对那里的风景有所描述:“令狐冲沿着小街,进入了一条不那么宽的巷弄,在巷弄的终点处,有一大片绿竹丛,随风摆动,清新别致。琴声悠扬,巷弄之中幽静凉爽,仿佛将俗世的喧嚣隔绝在外。当真是俗世陋巷,尽显风流。”正是这样宁静的环境,使得令狐冲心神俱静,而且遇见了自己的人生伴侣任盈盈,后来经历了世态种种,两人决定归隐山林,笑傲江湖。这与庄子的思想不谋而合。

随性自然:道家文化与金庸的武侠世界!

庄子认为,逍遥游是灵魂回归自由的旅程,其愿望是通过体道完成净化心灵的过程,实现彻底自由的精神境界,这是将身体与道家思想完美结合的理想状态,要达到这个境界,就必须通过一系列否定,实现超越自我的理想。道是自然之道,天是自然之天,人是自然之人,天人合一并非是以天合人,也并非以人合天,而是天人与自然相融合,最终达到道的理想境界。“道通合一”,人原本就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与自然万物同根同源,都是由道化生而来的,人越是接近于自然便越是有机会体会道的真谛。

再次是不拘世俗的处事之法,金庸小说中的主人公多蔑视封建习俗礼教。庄子在《齐物论》中表达了这一观点,他认为,独自与天地的精神来交往,不以傲慢的眼光来看待世间万物,也不会搬弄是非,与俗世中人和谐相处,这便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这种境界在金庸小说中有各种体现。

《倚天屠龙记》中的张三丰品格清高、无拘无束,在徒弟张翠山纠结于自己与邪教之女殷素素成亲之事的时候,他不但不责怪徒弟,反而以豁然的态度安慰徒弟,他认为世间正邪本来就没有确切的划分标准,人应该胸怀宽广,不该以名门正派自居而轻视别人。面对人间的凡尘俗事,他看得十分通透。道家以一种独特的态度来肯定这些“神人”。在道家看来,人的行为应该遵从本心,不应该过多的考虑世俗的影响。

随性自然:道家文化与金庸的武侠世界!

周伯通虽然年过百岁,武功高强,却仍然不谙世事,天真无邪,行为举止好似孩童一般,在他心中功名利禄毫无价值;令狐冲顺从天性,随性而为,心中毫无门派观念,虽然被名门正派所抛弃,却不失为一个心胸坦荡的君子;黄药师看似不遵从礼法,性情怪诞,实则至情至性,豁达洒脱;峨眉派的开山祖师郭襄虽为一女子,然而其做派气概却不输男儿,她性格爽朗,不看重门第,与各路英雄把酒言欢。

道家通过对神人的认同,表现了自己独特的信仰。道家认为人不应该为世俗所束缚,应该活出自我,做到天人合一。恰如《神雕侠侣》中的杨过、老顽童、黄老邪他们看似与封建礼教相违和,也并没有兼济天下的伟大胸怀,可是其身上高贵的独善其身的气质,恰恰顺应了天道,在天人合一的修炼中,获得了无与伦比的精神享受。

随性自然:道家文化与金庸的武侠世界!

2、随性自然的人生态度

道家认为,人性即是人的自然属性。道家认为人的自然属性,不是今天我们对人本质特征的归纳,而是人类对朴素生活状态的追求。道家认为,按照自己的本性,从事自己真心热爱的事,走一条自己喜欢的路,而其在“为人”、“本性”上均表现出性情之美,这就是所谓的“率性随缘”、“其心长乐”。金庸的小说中就塑造了很多这样的人物形象,他们遵循本性,用随性自然的人生态度书写了一曲恬淡的诗篇。

1957年金庸离开带有左派性质的《大公报》,而选择了进入长城电影公司。同年,金庸先生再次选择离开这个同样具有左派性质的机构。金庸认为那里太过拘束,为了更好地传播自由思想,他创办了《民报》。起初金庸与沈宝新注册为野马出版社,而野马就是民报的前身,金庸道:“以野马命名,灵感来自于庄子的《逍遥游》,取其向往自由之意。”这份对于自由的向往之情也表现在金庸同年的作品《神雕侠侣》之中。

《神雕侠侣》是金庸小说中道家观念的巅峰之作。其间道家思想的存在屡屡可见,而杨过身上道家观念则表现得最为明显。杨过,字改之,此名为郭靖所赐。郭靖希望杨过在未来的口子里可以知错就改,成为一个有担当的英雄。然而杨过辜负了郭靖的一片好心,在生存环境极度恶劣的情况下,顺应自己的本性,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终他成为了为人所敬仰的神雕大侠。

随性自然:道家文化与金庸的武侠世界!

这种独立的性格,无论别人如何规劝依然坚持己见的个性,与道家思想完全一致。杨过的性格就属于随心所欲的类型,这与他自小所生活的环境有关。从他逃出全真教,再到他无视世俗,与自己从小称为姑姑的师傅相恋,再到他为了要杀郭靖,而与蒙古第一高手金轮法王联合,都可以看出他的不羁。这一切都是道家逍遥随性思想最直接的体现。

其次是小龙女这个人物的塑造。小龙女在古墓之中长大,很少出古墓,也很少见到外人,她的活动范围与成长方式都很单调,这也是她如此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原因。小龙女的一生从出世开始,经历了入世,再出世,最终依然选择入世。在选择的过程中,无论面对怎样的问题,她都遵循顺其自然的处事方式,坚持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原则。当自己的师姐李莫愁要抢她的玉女心经时,她也只是一味的躲逃,并不想与其交战。

其实在小说中,她的出手大多数是在自保和避无可避之时。从这里便能够看出道家观念对她的深刻影响。显然,从道家思想在此书的明显表现,我们不难猜测出《神雕侠侣》中杨过和小龙女的最后结局。在襄阳保卫战之后,杨过与小龙女携手离去,与雕为友,从此绝迹江湖。这与道家所提倡的“功成名就,全身而退”的观念十分一致。

随性自然:道家文化与金庸的武侠世界!

《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因为他任达不拘的性格而不被武林正派所接纳,可当他发觉这些所谓的正派也常常干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恶事之时,经过了艰难地心理斗争之后,他决定顺其自然跟随自己的心意。令狐冲这个人,聪明伶俐、洒脱不羁、本性善良,确实极为可爱。不同于杨过的心高气傲,令狐冲在为人处事上显得更加随心所欲,从臭名远扬的田伯光,到邪教中人向问天,再到以仪琳为首的恒山派尼姑,不管是富贵还是贫贱,是正义还是邪恶,只要情投意合,就是好友。

此外,令狐冲的超然还表现为他对酒的喜爱,只要瞧见酒便魂不守舍,虽然酒量不佳,却实在嗜酒如命。然而对于令狐冲这一人物的成功塑造,金庸先生显然是煞费苦心的,在令狐冲的身上存在着清醒与不清醒两个层面,清醒之处是当令狐冲面对着名门正派和师父岳不群的丑恶面目,他决定遵从本心绝不随波逐流,当面对抉择之时,他决定竭尽所能支持自己的好友。

而不清醒在于令狐冲的所有作为均是在被动的情况下作出的选择,在看到了师父岳不群伪君子的真实面目后,依然对师门有所希望,因此其内心无比的痛苦挣扎,处在无比煎熬的状态。无论是恒山派掌门人还是众人都为之眼热的武林盟主的位置,这些均不是真心需要的。可是世事偏不如他所愿,最终令狐冲选择携手任盈盈逍遥于山水之中。

随性自然:道家文化与金庸的武侠世界!

《天龙八部》中的乔峰是一位率性而为的性情中人。他豪气冲天,侠肝义胆。而乔峰的率性而为最初体现于其与段誉的纵情对饮,此外在杏子林中萧峰在处理丐帮事物时显现的大将风度。乔峰错误地将眼前的段誉认成了自己一直寻找的慕容复,而即使北乔峰和南慕容处于对立的地位,可是只要两人的脾气秉性相合,无论是敌人还是朋友,乔峰都愿意敞开心扉与对方畅饮烈酒。

而他的所作所为无不显示了其慷慨不羁、豁达洒脱、不拘礼节的豪侠气概。乔峰最初用自己的豪杰气魄和宽阔胸怀解决了包不同等人与丐帮之间的矛盾,同时又解决了丐帮内部的斗争,真可谓是义薄云天、英气逼人。可是在与下属对话的过程他无意间发现自己居然是契丹人。面对着如此突如其来的巨变,他依然沉着冷静、镇定自若,他向丐帮长老交代了丐帮诸多事宜之后,便辞掉了丐帮帮主之位。

聚贤庄组织的英雄聚会,目的就是为了依靠众人之力捉住乔峰,并以此来祭奠他无辜惨死的师父及养父母。可是乔峰念及对阿朱的承诺及其对于苦难者的同情,他义无反顾地请来了薛神医为阿朱治疗伤势,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聚贤庄之役,面对着自己过去的手下,情同手足的故友,无比尊敬的武林前辈,都想要杀掉他以绝后患。

随性自然:道家文化与金庸的武侠世界!

然而乔峰并不十分悲伤,反而用豪饮的方式来切断与这些所谓“武林豪杰”之间的关系,金庸写到此时也借助众人之口大发赞美之词:“众多豪杰认为即使他是契丹鞋子,杀人如麻,却也不失为一个豪气冲天的铁血男儿。”

认真想来,金庸小说最吸引读者的并非是武,也并非是侠,而是一种快意恩仇、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金庸小说在对于传奇的书写过程中,蕴含着人类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而这些人物身上崇尚率性而为、不拘礼法的性格也体现了金庸对道化人格的追慕。

【未完待续】

运营/婷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