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一位黑人女性诺奖作家托妮·莫里森去世了

1993年12月,作为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托妮·莫里森在斯德哥尔摩发表了名为《被劫持的语言》(The Looting of language)获奖演讲。很意外,她没有提及任何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身份,没有从自己的肤色,没有从自己的性别开始谈起,根本没有提及任何与此相关的词汇。她只是谈到了写作本身,即语言所能代表的一切。当然,现在看,我们能从这个语言中联系到一切。因为“被劫持的语言”,从使用者自动放弃语言的审美特性开始,已经涵盖了那些没有说明的东西。压迫性的语言就是一种暴力,它反映的不止是知识的局限,而且对知识进行局限。在她看来,语言的活力只能在于能够描述作者现实的、想象的及可能的种种生活。只有未被压迫和污染的语言才能带来真正的知识,否则最终总会走向毁灭。她总结说:“文字工作是崇高的,因为她具备生成性;他生成的意义保障了我们的差异,我们人类的差异——这使我们区别与其他生物”,“我们死去,这也许是我们活着的意义。而我们运用语言,这也许是衡量我们活着的尺度”。

美国第一位黑人女性诺奖作家托妮·莫里森去世了

这就是为何莫里森讨厌别人评价她的小说是“诗意的”——这其实是我们阅读她的小说最为直观的感受,但她拒绝诗意的评价,因为这种诗意的审美属性遮蔽了她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因为她想写的不仅仅是文学,而是想达到文学以外的目的,召唤某种意义生成,召唤一种更为原始的、质朴的、具有丰沛生命力的黑人语言的生成。

2004年,莫里森带着她近期的作品《爱》参加了澳大利亚作家和记者拉莫娜·科瓦尔的一档文学访谈节目。她不但现场朗诵了小说的某些段落,还向那些读者解释了她小说中为何总是出现多个不同的世界。在她的小说里,我们习惯了死者总是出现,仿佛有另外一个世界生活在活人的世界中间。她说,承认鬼魂的存在,对她而言只是一种文化现象,她从不觉得这是迷信和吓人,这只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回忆,“召唤祖父母和孩子们、姨妈们,与他们谈话,得到他们的建议或你的其他什么需要,这在我成长的文化中并不罕见。但更重要的是,这也是审视世俗中存在状态的一种方式——这是我们许多人都能觉察到的神奇生活,它能转变成别的东西,比如宗教、艺术或其他东西。其中存在着另一种生命的短暂回音,我确实能感觉到”。

美国第一位黑人女性诺奖作家托妮·莫里森去世了

具体到她的这本小说《爱》中,这个独特的声音就是L,她是那个家族的主厨,她作为一个全局者,一个上帝视角的叙述者,一个不存在的幽灵贯穿全书。当初莫里森的图书编辑对这个角色有一些疑虑:“我们是不是从一开头就应该知道她已经死了?”莫里森说:“我想让读者早些知道,她已经不在世上。但问题是,她不知道,我没法让她说些什么,让人一看就知道她已经死了。”这个角色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小说内部叙事转换的问题,而且模糊了现实与幻想的界限,接近了魔幻主义的维度。

当然,莫里森的众多作品中,我特意举《爱》作为例子,只是觉得这本小说的标题正好符合她作品一贯的主题,她曾经说,“我写爱或爱的缺失”。莫里森描述黑人百年历史的“三部曲”《宠儿》(1987)、《爵士乐》(1992)和《乐园》(1999)分别表现了母爱、情爱和宗教意义上的爱。在《爱》这部小说中,莫里森继续从性别、种族和文化的角度对爱进行严肃的思考。在《爱》的结尾处,希德和克丽斯廷通过交谈,唤醒了少年时代铸就的那段刻骨铭心的姐妹情谊,长达几十年的仇恨被爱的暖流化解。而L是英文爱(love)的首字母,作为爱的象征,L对科西家的女人充满爱心,并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保护她们。因此,就主题而言,《爱》与之前的“三部曲”是一脉相承的。但是,这部小说更为独特之处在于莫里森将爱置于新的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从而获得对这一主题以及相关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新认识。

美国第一位黑人女性诺奖作家托妮·莫里森去世了

这并不是一部很容易理顺的小说,随着书中人物杂乱登场,各种复杂关系也缠绕在他们的历史与回忆中。正如《纽约时报》的书评称,“一如莫里森女士从前的许多小说一样,这个故事 也是从多个视角讲述的,时间上也来回穿梭。这一方法导致了叙述上的刻意遗漏,目的是为了营造一个神秘的氛围,让读者无法得知角色过去的某些重要秘密。”莫里森在呈现以上事件时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平铺直叙,而是将其打乱。书中有多个叙述视角,从第一人称到第三人称,从斜体字到正体字,从过去时到现在时。全书各个短章在不同的标题下集中展现一两个角色生活、思想的侧面,而且很少解说,书中人物的观察、意识流的思考是小说的主体。莫里森向读者展现故事的精彩片断,读者必须跟随并不断发现新的重要事实,自己通过一定的想象来“缝合”它们,从而破解其中的含义,得到各种启示和领悟。换句话说,莫里森好像故意不让读者安心,她在此处放下一个词又在那里放下一句话,就像安置大量的碎片,读者读小说则像在做拼图游戏一样,一边听从她的引导,一边运用自己的智慧,参与整个图形的建构。

美国第一位黑人女性诺奖作家托妮·莫里森去世了

其实从这种独特的叙事手法中,你能察觉到一本好的作品是什么样的。它绝不会简单的讲述一个好看好听的故事,让你入迷,让你感动。它会在叙述中吸引你的注意力,而且调动你的好奇心与智慧,重新建构和组合她所能展现出的小说图景。当读者费尽心机想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和作家时,作家同样挑剔着,遴选着自己中意的理想读者。她渴望读者参与她的创作中,渴望她的故事生生不息的流传下去,就如同那些民间故事一样,经过每一个人的传递都会有新的内容加入。这就如同当年莫里森在诺贝尔致奖词中提到的那个故事,他们共同完成的故事,“这事我们已经做到了——一块儿做到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