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业观察(李子琪)前几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最新IPO排队名单,青岛百洋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洋医药”)位列第49,之前百洋医药曾在披露招股书后中止上市,材料更新后又再度向A股IPO发起冲刺。

百洋医药是一家医药全产品线批发配送企业,主营业务为健康品牌产品销售推广,主要运营品牌及产品有迪巧、泌特、纽特舒玛、承善堂等;以及面向医院及药店的医药批发配送,百洋医药已建立覆盖全国30余省市、超过1.2万家医院、20万余家药店的营销网络。

作为迪巧系列钙制剂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唯一总代理商的百洋医药,健康品牌产品的销售推广是其主要利润来源。

2018年年底,百洋医药拟IPO募集资金约6亿元一举引起业界关注,根据招股书披露的百洋医药现金流量表,其2016-2017年及2018年1-6月,分别花费7030万元、2.6亿元、6.6亿元用于投资购买理财产品,累计约10亿元,有业界人士对其募集资金的行为是否必要存疑。百洋医药对此解释称募资主要用于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DTP 药房建设项目、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建设项目。

通过研读招股说明书发现,百洋药业2015-2017年及2018年1-6月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92亿元、30.34亿元、30.96亿元、17.22亿元,2016、2017年分别同比增长26.85%、2.02%;净利润分别为0.6亿元、1.73亿元、2.09亿元、1.11 亿元,2016、2017年分别同比增长188.11%、20.4%,净利润增速出现不规律下滑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百洋医药的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是4.30亿元、5.52亿元、7.12亿元和8.6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均为40%以上,若应收账款未能如期到账则有可能影响到公司资金周转速度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或对百洋医药的现金流产生打击。

此外,报告期内百洋医药两项主营业务健康品牌产品销售及推广和医药批发配送业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58.35%、54.02%、50.18%、45.78%和36.29%、37.67%、42.39%、48.29%,不难发现,近几年百洋医药在健康品牌销售推广上的比重有所缩减,而医药批发配送业务的比例则逐年上升。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一变化或与百洋医药进行业务结构调整有一定关系,百洋医药超7成的品牌销售推广收入都是靠迪巧系列产品实现的,但是不久前迪巧的经典品牌小儿碳酸钙D3颗粒停产,使得百洋医药的主营业务健康品牌产品销售推广中“品牌服务”项目的毛利率从2016年的45.08%下降至2017年的33.62%。

招股书中还披露了百洋医药推行两票制的风险,药品带量采购规模预期将逐步加大,这对于药品中间流通商将造成负面影响。对此,百洋医药相关负责人强调,“两票制主要是针对终端销售场所为医疗机构的处方药等药品,公司目前经营的主要品牌产品以非处方药为主,所以对非处方药、健康产品等以药店为终端销售场所的产品影响较小”。

2019年2月,百洋医药宣布在高端仿制药制剂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采用渗透泵控释技术的二甲双胍新药奈达在美国获批上市,预计年内在中国获批上市,有望成为中国首个渗透泵控释剂型的二甲双胍产品,为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和伴高胰岛素血症者带来利好。百洋医药历经近10年的创新研发,最终掌握了渗透泵这一高端固体制剂技术,5个缓控释制剂项目获得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立项支持。

百洋医药向外界透露,未来奈达在中国上市的价格,可能只有美国市场原研药价格的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