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夜

周黑鸭(1458.HK)彻彻底底的“黑”了,继被沽空机构直指顾客都是“幽灵”后,又因不规范清洁、售卖临期产品登上了“热搜”。

尽管“鸭王”嘴硬,否认夸大销售数据,但食品质量把控出现问题却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财经网注意到,此前,曾有消费者投诉过其售卖过期产品。更有网友透露,到期卖不出去的产品将由员工买单。直营模式下,工厂到门店流通时间过长,周黑鸭的“锁鲜装”也难以锁鲜。

全国仅两家工厂 物流滞后产品难保鲜

据悉,周黑鸭的“锁鲜装”可保鲜3-7天。根据规定,店内所有卤制品生产超过5天即不能出售。以上规定本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举措,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3月15日,江西有媒体曝光,周黑鸭江西南昌一店超过公司规定售卖期限的产品仍采取“特殊”手段出售,采用其他条码替代、修改产品条码等方式继续售卖,且不给购物小票。此外,店员没有健康证也能持证上岗,店内冷藏温度、消毒流程形同虚设。

随后,3月17日,周黑鸭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坦诚,经核实,上述问题均为门店基础管理制度落实不力,检查缺位造成,责任主要在于管理层,将对全国门店进行排查。此外,周黑鸭强调称,为保证顾客的消费体验,公司内部规定在产品出厂5天内必须完成销售,并通过系统设置了销售管控提示,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销售行为设置处罚考核。

然而,周黑鸭在回应中并未具体解释,违反规定的销售行为如何认定以及将采取何种处罚考核。财经网注意到,有网友在留言评论,门店内7天商品卖不出去的产品将由员工买单。

周黑鸭店员售卖临期产品“苦衷”:物流滞后,千家门店仅两家工厂送货

来自:微博截图

而对于过期产品周黑鸭将采取何种方式处理,是否真如上述所说?针对上述问题,财经网曾致函公司问询。不过,截至发稿前,公司尚未回复。

财经网注意到,相关曝光视频中店员曾提及,“怎么可能不卖第六天的货呢,他动不动(到货)来第三天的。”

周黑鸭店员售卖临期产品“苦衷”:物流滞后,千家门店仅两家工厂送货

来自:视频截图

据了解,周黑鸭门店主要是直营模式,采用高度集中的规模化生产。常理而言,直营模式对产品质量的管控,应该更加严格。

但不容忽视的是,2018年中报显示,虽然周黑鸭自营门店总数达到1196家,覆盖全国16个省份,但公司目前仅在湖北、河北设有两个加工厂。

生产过于集中,导致公司不得不面临物流、运输成本等方面的问题。正如上述被曝光门店店员所述,产品从工厂运往门店,往往需要近3天的时间。

业绩难掩颓势 陷数据造假风波

早在食品质量把控不严被爆出问题前,周黑鸭已先遭受来自沽空机构的一记重创。

今年3月,知名沽空机构Emerson Analytics连续两次发布长篇报告,质疑周黑鸭的营收与净利润真实性。Emerson Analytics指出,周黑鸭湖南长沙一家门店的POS机单据显示,8分钟时间内,共有36张单据被取消,每张单据之间的时间差距平均为13秒。

Emerson Analytics通过调查周黑鸭国内中部地区524家门店的销售情况后表示,周黑鸭依靠大量“已取消交易”的销售单据虚增门店销量28%,同时通过夸大客单均价虚增收入和利润。Emerson Analytics分析称,2018年,周黑鸭的净利润应下调为2.55亿元,称该股股价有较大下跌空间,只值2.4港元。

尽管周黑鸭极力反击,声称公司取消订单是正常及合理的行为,然而,周黑鸭本身的业绩已难掩颓势。

中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5.97亿元,同比下滑1.3%;净利润3.32亿元,同比下滑17.3%。

此外,在绝味食品、煌上煌的多方夹击下,周黑鸭的毛利率也早已呈下滑趋势。2016-2018年上半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62.32%、60.93%、59.86%。

中信建投研报称,周黑鸭收入下滑、利润率承压,主要受整体消费环境承压、行业竞争激烈的双重影响。

盈利能力下滑的情况下,周黑鸭也做了多种尝试。2017年,周黑鸭曾推出新品小龙虾(聚一虾)试图丰富产品结构。2018年,公司又从进军新零售试水无人零售店,到跨界营销卖口红。

然而,上述种种行为均未拯救公司持续下滑的利润。

据周黑鸭2018年业绩预报显示,因原材料成本上升、经营利润率下跌,以及2018年4月起河北周黑鸭食品工业园投产的折旧及能耗成本上升等,公司预计2018年净利润较同期下滑30%左右。2017年,公司实现净利润7.38亿元,据此计算,2018年,周黑鸭净利润约5.16亿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