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這個詞,進入我們的視野已經超過五年了。

這個被微博帶火的詞彙,被認爲是“描述當前中國社會傳播語境的一種形象性的說法”。更形象的說法應該是,在社交網絡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大爲發展的今天,我們逐漸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簡而言之,許多弄潮兒,已經進入了碎片化生存。

仔細檢索自己的生活關鍵詞詞,你會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好好利用過碎片化,你自己的時間、精力甚至生命,反而被碎片化了。

1.非典型性碎片化的一天

6:30:睜眼,開手機,微博微信刷一遍,博覽天下,唯我獨尊;

7:00:洗臉刷牙喫早飯看手機——哈,昨天小張喝醉又被女朋友狂罵了,點個贊!

7:30:地鐵公交車時間好無聊,看完昨晚那個網帖吧,還得刷一下微博,不能錯過段子手們任何一個好看的梗!

8:30:頭昏眼花啊,開始幹活……且慢,剛纔小敏那條朋友圈什麼意思,她是去馬爾代夫度假了嗎?土豪任性的生活,讓我等屌絲情何以堪啊?!

10:00:開會太無聊,吐槽一下領導太囉嗦!啊,什麼,讓我回答下季度工作規劃?我……腦子有點亂……

12:00:同事天天在一起喫飯,沒什麼好聊的啊,我還是去刷刷INS比較有趣。

 ……

23:30:不能再看手機了,我的枕邊書都好幾天沒翻過了……咦,等一下,我看完這篇長微博,這也是閱讀,這也是讀書……雖然這是個狗血的四角戀故事。

24:00:關機,睡覺,必須睡覺了!

以上,是許多人略有相似的一天。

手機已經成爲許多人的“器官”,隨時隨地online,每天閱讀大量方塊字,獲知許許多多原本不是那麼需要的信息資訊。

許多原本不屬於碎片化的時間——上班前準備時間,通勤時間,中午的休息社交時間……如今都被人爲地碎片化了。

結果是,人們的注意力不再集中,除了必須要完成的工作或者學習,時間不能再整段地利用,心情更是因爲這所謂的碎片化,而變得浮躁起來。

2碎片化這個僞概念

在我們不知道碎片化這個概念之前,我們都知道浪費時間是可恥的。

可是自從微博橫空出世,許多人在睡覺前、衛生間裏、公交車上低頭刷手機時,美名其曰“我在利用碎片化時間呢”,但實際上呢,跟浪費時間也沒太大的區別,更多時候都在看一些無關緊要的碎(la)片(ji)信息。

現在讓我們看看所謂的“碎片化”的真相,說是觸目驚心也不爲過呀。

碎片化時間≠節省時間

踏入社會後,我們很難再有整塊的時間給自己用。

一天8小時的工作之外,拋去喫飯睡覺和通勤,所剩無幾,而且都是零零碎碎的。所以,當移動互聯網全方位滲透進生活中之後,許多人都大呼便利,終於可以利用碎片化“爲自己爭取一點時間做點事情了”。

可是這些碎片化的時間,並沒有爲更多人爭取到自由或者學習的空間,反而讓更多人罹患了微博微信依賴症和拖延症——刷完這條微博再喫飯,看完這條微信再洗臉,看完這屏朋友圈再幹活……

久而久之,所謂的碎片化時間,卻是把我們曾經的大塊時間不自覺地切割成了小塊時間。

節省時間這件事沒做到,浪費時間倒是非常輕而易舉而且不易察覺,人人都還得意洋洋地認爲,自己對碎片化時間的利用,延長了自己的生命呢。

碎片化閱讀≠讀書

所謂的碎片化閱讀,尤其是社交媒體提供的信息資訊,並不能真正代替讀書,旅行和交談。

這個觀念已經獲得了越來越多人都認可和推崇,所謂碎片化閱讀,許多時候收穫的都是一些沒用的資訊信息,與真正的深閱讀不可同日而語。

當然,也有網友頗能代表一羣人的心聲:“我辦20元流量即可瞭解世界的動態,我一年的工資纔夠我去鄰國曬曬太陽。”——瞭解世界動態,對許多人來說非常重要,而讀書呢,多數時候是爲了更瞭解自己的內心。

碎片化購物≠省錢

你手機裏裝的“省錢軟件”越多,你花錢就越多。有許多東西,你原本根本不需要買,買了也不過是堆在家裏,用不到,還佔地方,久而久之,就當垃圾清理了,美其名曰“斷舍離”。

淘寶裝在了手機裏,等公交車的幾分鐘,又或者餐廳裏等上菜的幾分鐘,就可以不動聲色地花個幾百大洋:有錢,任性!

可是到了月底賬單一出來,傻眼了:沒覺得自己買東西啊,怎麼花了這麼多?

以此類推,各種所謂的團購省錢軟件,都是碎片化購物的利器,隨便看一看,這個便宜,那個實惠,隨便團一團……

你的碎片化,只是別人的商機。

省錢?

天方夜譚吧。

碎片化社交≠社交

曾經一度,QQ羣風靡年輕人的社交圈,聊天說笑之外,還有功能性的作用,比如同學QQ羣,比如車友QQ羣。不過離開電腦,人們又處於“離線”生活狀態。

伴隨着手機QQ和微信的出現,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聊天,也可以無時無刻不在“社交”。

尤其是,春節時搶紅包簡直是所有人都熱衷的遊戲,這也是所謂碎片社交的集中表現方式,不少人在微信羣裏發紅包,以增進朋友感情,增加羣裏的熱鬧氣氛。

可是小部分人在任性地發紅包,大部分人在埋頭搶紅包,說幾句話的功夫紅包就會被搶光,所以沒人交流;也沒人在意到底是誰發的紅包,能搶到手纔是最要緊的,所謂增進朋友之間的感情,也成了僞命題……

3碎片化偷走了什麼

碎片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和習慣,偷走了我們許多寶貴的時間,珍貴的專注力以及深入思考的能力。

可怕!我的注意力哪兒去啦?

不少人感慨說,自己忙忙碌碌一天下來,好想啥都沒做。同樣一天24小時,有些人卻可以處理好工作,打理好家庭,還能做好許多個人的事情,到底是他們更出色,還是我們更無能?

都不是。

是很多人太難集中注意力做事情了——要寫一個方案,QQ突然有同學羣的頭像在閃動,進去聊一會兒!15分鐘後,意興闌珊地出來,微信上有朋友發來的消息,約中午一起喫飯,聊幾句去哪裏喫什麼菜要不要定位子;10分鐘後,午飯安排好了,同事打來電話,有個郵件需要馬上看一下……一上午,方案一個字兒都沒寫,最要緊的是,發現自己什麼都沒做,兩手空空。

專注力被認爲是成功者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只有在事情上足夠地專注了,人才能夠全情投入,才能夠有爆發力做得比別人更好。

但是當我們的時間被QQ、微信、微博等變成了碎片之後,想要要求一個不習慣時間管理的人有專注力,實在是難於上青天。

沒想到!我居然浪費了更多時間

這個不必說太多。

碎片化,意味着我們掌握在手裏的都是三五分鐘,最多半個到一個小時,這些時間看起來太微不足道,太無關緊要,也就讓很多人習慣把它們揮霍在網絡上,或者是遊戲上,而從前人們坐在地鐵、公交車上,利用這幾十分鐘看幾頁書的故事,很少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發生了……

細思恐極!深入思考的能力也丟了

因爲碎片化的信息太多,而且大部分的碎片信息,只要瀏覽即可,無需深入閱讀,更無需深入閱讀,久而久之,人們也就不愛動腦子,不愛深入思考,漸漸失去了這一種能力。

曾經有不少段子諷刺微博“哈哈黨”,犀利地揭穿了人們在微博上浪費的時間以及不愛動腦子的本質,腦子用得越少,思考能力也就會越來越差。

再也不能!做一個沉靜獨立的美男(女)子

在2015年春節之前,搶紅包大戰就已經開始了,支付寶推出了整點搶紅包,微博上名人發搶紅包,而微信羣裏也有不少人在給朋友發紅包……搶一個紅包往往只要幾秒鐘,會耽誤什麼事兒呢?實際情況是,許多人忐忑謹慎地等待着整點的到來,不但時間浪費了,心情也很浮躁無法做好其他事情;微博上,看到別人都在搶明星網紅的紅包,也忍不住去試試看,一個兩個三個……

浪費的時間越來越多,心自然也無法沉靜下來;最誇張的要數微信羣裏的搶紅包了,因爲搶紅包的速度非常快,很多人拿着手機不敢放下,生怕一眨眼的功夫紅包就被搶光了(現實的確如此)。

所以原本你以爲幾秒鐘就可以做的事情,實際上控制了你的時間和心情,讓你無法再集中精力做其他事情。

4碎片化利用小TIPS,我也只能幫你到這裏了

真正有心的人,會把時間綜合利用,做好時間管理,把工作化整爲零,又能夠把碎片時間拼湊成完整的時間塊。

與其養成依賴大塊時間才能集中注意力工作的習慣,還不如提前訓練職場真正需要的碎片化時間利用能力——

你先得分清楚到底什麼是碎片化時間啊

等人的幾分鐘,會議開始前的十分鐘,又或者是在機場大廳百無聊賴的一小時,這可以算作是碎片化時間,你不能安排工作,也無法安排生活上的事情,這樣的時候,刷刷微博玩玩微信完全無可厚非;

碎片化社交的目的,也是爲了社交啊

不要以爲插科打諢就是促進感情,就是在進行感情交流,更多時候,時間長短不是檢驗感情深厚與否的唯一標準,最要緊的是真誠。

所以微信上交流最多的不一定是你好的朋友,反而有可能是浪費你時間最多的人。

學會拒絕,不要成爲“便利貼”

面對別人的囑託,你心想“反正只要幾分鐘”就節制地答應,這也是不可取的。事實上,看似只需要幾分鐘的事情,積攢得多了就會佔據你很多時間和精力,而且還會養成別人把瑣事都推給你的壞習慣,讓你成爲“便利貼女孩”或者“便利貼男孩”。拒絕也未嘗不是一件保護自己時間和精力的大好方法,尤其是對方完全可以做到的事情,你就不要做老好人了。

放棄,也是一種能力

學會辨別什麼是有用的碎片化利用,什麼是以碎片化的名義來浪費自己生命的事情。爲了搶幾分錢的紅包,虎視眈眈地在微信羣裏盯着這件事,你偶爾換個角度看看也覺得很可笑對不對?

培養專注力這麼重要的事情,多少人告訴過你了

專注力纔是我們完成工作和高質量生活的重要途徑。至於怎麼培養?先從關掉手機網絡開始試試看吧……

公開課二維碼.jpg

原文 90200

原作者名: 小木頭

轉載來源: 改變自己(微信號:wechanger)

轉載原標題: 我每天刷朋友圈幾十遍,卻沒有做一件正經事

授權說明: 口頭授權轉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