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好友,我的伴郎有着比我更传奇的经历,在这里和大家简单的聊一聊。

我和他都是青岛人,都是老西镇人。上大学的时候,大一我们住在上下铺。我们两个人加起来有将近400斤,真是为难了那张小窗了。这位仁兄食量巨大,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只要有饭局我就带着他。简单举个例子,他晚饭后还要买六个包子当点心吃,然后在看书。这个例子我不知已经和多少人讲过了。这位仁兄大学四年可谓顺风顺水,考研的时候也很顺利,考上了山东大学。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的平顺。不过,后面就开始有故事了。2009年这位仁兄硕士毕业后要考本校的史学理论,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考上。不得已回我们青岛的一所职业学院教公开课。但是他并不甘于放弃,第二年,他又考了北大和复旦,也是目标高远的人。他经常跟我讲去了上海,买早饭吃,来了二十块钱小包子,一点感觉没有,再要了二十块钱,终于有一点感觉了。也就算了,实在是太贵了。他去考北大,结果英语考的很不理想,所以也没有成功。后来这位仁兄就干脆来北京了,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博。前后换了好几住处,蚁居在北京。2011年他终于遇到知欲之师。2012年,他终于考上了北师大,就这样,我们本科同学。我考硕士用了三年,他考博士用了三年,2012年我们又成了同学。

我在读博期间遇到了很多问题,这容以后再表。我来说说这位仁兄,博一的时候,他与导师反复商量题目,最终终于确定了普鲁塔克作为题目,这个题目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因为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所以基本上都要先翻译,所以他选择了这个题目也基本上就选择了延期了。后面的两年,他主要做翻译工作,翻译了很多原始文献和国外研究相关研究论文。一开始,简直是大海捞针,后来新出了一本英文本的普鲁塔克研究指南,这本书对他来说真是太有用了。但是工作量仍是是太大了。而且再论文的构思上他和老师也有一些不同的意见。老师要求很高,总是感觉不能令导师满意。2015年我毕业了。他还要继续奋战,我记的和他一起搬的家。搬进师大对面的一个小房子里,一个房间四张床位,那床摇摇晃晃的,下铺被占了,他只能暂时睡上铺,更要命的,旁边有个新疆烧烤店,天天烟熏缭绕,不知道他如何再哪里安眠的。当时我没有帮他找学校里的宿舍,为此还和我冷却了一段时间。延期期间没有补助,也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不过他对学术还是很有追求的,每天都去师大图书馆度日。就这样一直再坚持,一直再坚持。论文终于开始慢慢有一些头绪了。这段时间他是如何度过的,他的心理历程又是如何的?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对于他的执着和坚持表示钦佩。2018年,读博六年之后,这位仁兄终于毕业了。毕业后他到了一个师范大学的历史系可以继续追求学问之路。

延伸阅读:我和考研的故事

2006年的那个冬天,我第一次考研。那一次,我复习的很好。还记的,在大四的那个上半学期,我在青岛大学师范学院3楼的那个大教室里,认真的复习,不停的抄资料。从10月1日,我通宵去网吧之后,我就开始了这艰苦的复习。那时候,每天在教室里,我都能看到盛,邹,都能看到孙,还有许多和我一样,在认真复习的人。我不停的抄着各种题,我抄完了王桧林先生的现代史上的所有的题,然后我开始抄书,我把1999年的近代史研究第5期抄了一遍,我看到那些文章,终于知道了一点什么教学术。我托人要到了川大近五年的题,每道题我都认真的去做。后来我又把辞海的近代史辞典抄了一遍,就这样,我不停的抄,最后抄了那种28页的小本子,足足有30本。所以,我是胸有成竹的走向考场的。我的这次考研,在青岛19中考的。两天考完了,我也是胸有成竹的走出来的,出来之后,我沿着台东三路的步行街走着,但是,我感觉充满了希望,还记的当时我甚至夸张的跟毛说,我会考到390分,如果我少了这个分数,我少一分就跟他一百元。就这样,两天的考研结束了。我感觉一切都是很好的,我感觉我的努力会得到回报。我感觉我的政治可以考80分以上,我的英语可以考70分以上,我的专业课肯定可以考240分以上,所以,我感觉不考到390,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我走在台东三路的步行街上,感觉我终于可以小小的反一下身了,这一次我没有发挥失常,这一次我没有像高考的前夜那样失眠,在考场上无限的绝望,这一次,没有了数学考试,我不会想高考的数学考试那样,那么简单的选择题都会错五道,那么简单的填空题只做对一道,大题基本上没有一道做完整的。高考失利的阴影重要可以被我远远的抛在脑后了。这就是我的第一次考研时的感觉,那时候,我积极,我自信,我感到我终于就要跨入学术的大门。但是,考研的这两天,其实仅仅是一个开始。后来,我知道,或许我错了。当初试的成绩出来,当那357分摆在我面前,我发现我确实错了。我不能想象,为什么我的专业课成绩会那么低,因为那些题,前几年都考过,我也做过,我感觉我做的就是不能得满分,90分以上也是完全可以的。我对于考试是有十足的把握的,我对于我能考什么样子,能考多少分,我都是心理很清楚的,因为从来,没有一次考试成绩会离我估计的分数相差上下10分以上。这一次,我错了,我以为我考的很好,但是,错了。我的成绩证明了我错了。所以,我怀着有点悲伤的情绪,去川大参加复试,当然,我还是抱有一丝的希望,希望能在复试里打一个翻身仗。但是我错了。我还记的复试是王东杰和另一位女老师主持的,他们问我,毕业论文写什么。我说要写的《近代史研究》研究,他们好像对这个题目有些发愣,我说本来我想写历史研究研究,但是后来我发现这个太大了,我收集不起所有的《历史研究》,所以我就写《近代史研究》研究,我为此,花了600元,从近代史所订购了99年到05年的《近代史研究》杂志,我还在文化市场的旧书摊上,买了一位老先生的很多本79年到95年间的《近代史研究》,因此,我感觉,这个还是可以做的。我想吸引他们。在英语口语考试中,我对王说i want to become a great historsian.但是,我做的并不够。所以我还是没有得到公费的名额。所以我踌躇了,我犹豫了,要花每年6千,去成都读一个研究生,还要有很多的生活费,而我其什么也没有,这样值的吗?所以,就在这样的踌躇中,我最终没有去上学。我最终没有去天府之国。

这就是我第一次的考研。在此之后,我开始找工作,但是,就像其他人一样,对我来说,工作就是那么的难找,怎么样,也没有找到一个好一点的工作,我像大部分人一样,考老师,考公务员,考专业资格证书。但是,没有什么作用。我最终,还是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考研上了。于是,在经过了2年周,2008年我又踏入了考研的考场。这一次,我报的北大。为什么要报北大呢?因为我想,既然没有出路了,要找到出路,还是应该向最高处看齐,所以我就报了北大。这一次,考场是在我们学校青岛一中,这里留下了我太多的回忆,这里留下了我六年的中学岁月,也就是在这里高考的失败不时的会折磨我。在未进考场的时候,我碰见了低二级的师妹李侃,她也要考北大,但是她考得是北大国际关系。这次的考研,由于在黄岛工作,所以不像第一次准备的那么充分。但是我仍然记的我在上完夜班后在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校区度过的那些复习的日子。我依然记的,我坐在18路公交车上不停的在打瞌睡,我依然记的我在理工大学的教室里不停的在抄写着一些什么。在不断的翻看北师大出的那本历史学专业基础的考研书。由于这一次历史学是统一考试。所以,我当时也是非常的没有低。因为要考的太多,不比第一次考研,只要看近代史的东西就可以了。但是,我还是怀着自信,迈入了青岛一中的考场,我相信,考试曾经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他一定还会在后来再次改变我的生活轨迹,在哪里跌倒,就应该在哪里爬起来。我尽了我当时能尽的最大的力,我考了355分,初次考历史学通考,历史考了210分。但是,很不幸,我还是没有爬起来。初试之后,08年的3月我第一次来到了北京,第一次来到了北京大学历史学院。但是,在复试中,我被罗志田问的哑口无言。我发现,我不知道的实在太多,正如后来我在跟杨老师的信中说的那样,参加复试的老师认为我基础太差。所以,在北大的考研的激烈的竞争中,我又一次的失败了。但是,我还记的,在复试的最后时候,房主任的话,小伙子,人生都会有很多不顺的时候。就这样,在等待了一个月后,最后的结果出来了,我没有考上。这就是我的第二次考研。

最后来说一下我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考研吧。这一次的准备,与上两次相比,基本上可以说没有准备。考研前,丢了工作,丢了饭碗,领了失业证,拿着失业金,所以这次考研前期,我是在极端郁闷中度过的。考前一个月,我还每天睡到12点。但是,就在考前的半个月,我有了一点觉悟,我感觉我应该反抗绝望,于是我背着书包,拿着书,去青岛市图书馆。我又一次拿起了那本北师大版的考研书,又一次拿起了那个高教的英语复习材料。把真题又做了一遍。就这样,我就在图书馆,吃着泡面,看着书,度过了最后一次考研前的那段岁月。然后,又是在冬天的寒风当中,我又一次的踏入了考研的考场。这一次,考场又发生了转移,这一次,是在青岛二中,青岛市最好的学校里。这一次的考研,天气特别冷,考研前一天,还下了一场雪。所以在二中的时候,地面上还有不少的积雪。而考完试,我也已经快冻僵了。中午的时候,只有到香港中路上的大商场里去取暖,就是书城旁边的那个,一时想不起名字来了。(对,叫麦凯乐。)在那里我暖和了过来,然后下午继续去二中考试。09年的题,尤其是历史题,比08年的难了不少,所以我都不知道自己答了些什么。这是我最没有底的一次考试,我以为这次可能考不过去了。基本没有复习,答的也那么差。但是,这次,或许是上帝照顾了我一下。我每次考公务员,考老师,都没有上线,就是差0.5分也上不了线,但是,考研的初试,我却总能上线。而这次,当初试的成绩出来,竟然只比分数线多了一分。历史只考了180分。这个正好是北师大历史的最低分数线。就这样,我得以再次进京。这一次,复试我非常的谨慎,不在扯什么我又自己的想法,不在扯我有什么新意见。按部就班的回答老师的问题。我要感谢朱老师,张老师,耿老师,他们认可了,我的成绩,在复试的5个人中排第一。终于,我得以进入了师大,而且是公费的。当我从主楼出来,这句话,我跟很多人都说过了。我在研究生的宿舍楼下,突然天空中就飘起了雪花,估计可能会有很多人还记的当时确实是飘起了雪花。我感觉,终于,这一次上帝不在拒绝我的努力,终于这一次,老天重新给我了一次机会。我记的一首歌,里面有一句,就是老天请你给我机会,但是我在火车上总是听成,老天一再给我机会。

这就是我与考研的故事。这些故事,埋藏在我的心中,已经很久,很久。今天正逢另一次考研结束之时,谨以这些故事来纪念我曾经的考研岁月。然而,我的路还依然的漫长,昨晚与陈一起看完了北京人在纽约,陈说男人无论在哪里都要有能力,而能力,是要磨练的,而现在正式磨炼能力的好时机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