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言:“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而读伟大人物的传记,就是以名人的经历对照自己的人生,最高效获取人生经验的一种方式。

阅读传记是很多著名人物的习惯,查理·芒格就以阅读传记而为人津津乐道:“我认为,如果你想把一些伟大的有用的思想教给人们的话,传记是一种更易于使人们将思想创立者的生活与人格联系在一起的方式。”

今天,湛庐君为你精选了以下8部人物传记,他们的故事也许不可复制,但是他们的经历和理念却能给我们无限启示。借他们的思想,挖掘属于你的价值金矿。

01

格林斯潘传

[美] 塞巴斯蒂安·马拉比 | 著

巴曙松 / 陈剑 / 张悦 | 译

2016年,这本击败《阿里巴巴》《百岁人生》等所有其他入围的好书,一举拿下有着图书界奥斯卡之称的金融时报·麦肯锡年度最佳商业图书奖。这也是有史以来,传记类图书首次获此殊荣。

美联储前主席本·伯南克、世界银行前行长罗伯特·佐立克、英国央行前行长默文·金等经济掌舵者们集体力荐。

你既可以把它当做一部传记来读,也可以把它作为你的经济史、货币政策的启蒙读本,它是你应对经济危机的反思录,更是一本宏观的经济读物。

02

鞋狗

[美] 菲尔·奈特 | 著

毛大庆 | 译

在《鞋狗》中,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亲自讲述了耐克“从0到1”的过程:作为一位美国俄勒冈州的普通人,他出于对跑步的热爱决定进入跑鞋销售领域,从50美元起步,带领一支个性古怪的“杂牌军”,游走于随时破产的边缘,却最终缔造了一个强大的体育商业帝国,让耐克标志成为少数几个可以被全世界人毫不费力认出的商标之一。

创业过程中,合作伙伴的背叛、开户银行的翻脸、竞争对手的构陷、国家权力的紧逼、狡猾的融资技巧、粗犷放纵的企业文化、近乎不要命的扩张策略……菲尔·奈特用朴实、幽默的语言,真实袒露了一群“鞋狗”创业路上的挚爱、执着与疯狂。

03

黑石的选择

[美] 彼得·彼得森 | 著

施轶 | 译

黑石集团创始人彼得·彼得森以睿智、老练的文笔描述了他非凡的生命故事,他是一个真正的“巨人”:他是投资银行家、政治家、美联储官员、慈善家、反对财政赤字的公众人士,他更是“全球私募之王”黑石集团的创始人,管理过4340亿美元的资产。

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卡尼市的彼得森,8岁时就在父亲希腊餐馆的收银台前帮工,大学毕业后25岁的他就做了市场研究公司Market Facts公司的副总裁,后接受尼克松邀请,出任总统国际经济事务助理,被誉为“尼克松政府经济领域的基辛格”,之后转任美国商务部长,再之后又在危难时刻出任雷曼兄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悬崖边解救了雷曼兄弟,从此开始了他的投资银行家生涯。

后来他以4个人和40万美元创建了黑石公司,并把它发展成了全球私募投资领域巨头。巴菲特赞誉这本书:“彼得森的旅程是一个了不起的故事,他的书展现了他在商业和生活上坦诚的态度,令人耳目一新。”

04

最高职责

[美] 切斯利·萨伦伯格 / [美] 杰夫·扎斯洛 | 著

杨元元 | 译

萨伦伯格,被誉为缔造了“哈得孙河奇迹”的传奇机长,2009年1月15日,他将引擎熄火的飞机成功迫降于哈得孙河上,机上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幸免遇难。他那漂亮的行动不仅避免了灾难的发生,同时也让他成了世人眼中的英雄,同时再次点燃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激情。

《最高职责》讲述了传奇机长切斯利·萨伦伯格的故事,一个充满了奉献精神、希望以及时刻准备着接受挑战的故事。书中讲述了萨伦伯格孩童时期、在空军服役期间以及成为民航业一名机长时的非凡飞行经历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及从中学到的人生哲理。萨伦伯格的故事提醒我们,即使在充斥着战争以及经济不确定性的时期,仍然有值得我们去奋斗的事情——那就是我们要时刻准备着迎接生命中随时会出现的挑战。

05

毫无保留

[美] 小比尔·马里奥特 / [美] 凯蒂·安·布朗 | 著

陈磊 | 译

如今,万豪国际集团通过19个酒店品牌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管理近4300家酒店,拥有众多员工,并被《财富》杂志评为酒店行业中最值得敬仰的企业和最理想工作的企业之一。马里奥特家族是如何做到的?

《毫无保留》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万豪掌门人小比尔·马里奥特如何依靠一流的服务、正直的品质、忠诚的性格和卓越的领导力,从 “路边摊”跻身全球酒店业,入选财富全球500强名录企业。

06

道金斯传(全2册)

[英] 理查德·道金斯 | 著

魏薇 | 译

自传上部《一个科学家的养成》以时间为顺序,理查德·道金斯自述了从自己在非洲的童年生活,回到英国之后的求学生涯,在牛津攻读研究生以及早期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的情况,直到1976年出版成名作《自私的基因》过程。作者以真挚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众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自传下部《我的科学生涯》以主题为线索,分别讲述了自己在牛津执教的39年里,参加学术会议、在圣诞大讲堂讲课、撰写科普著作、拍摄纪录片、创办西蒙尼公共科普讲座等人生经历。作者一生撰写了12本科普著作,这些作品编织的主题,体现了一个生物学家的世界观。

《自私的基因》出版经历了哪些波折?非洲的童年生活对道金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牛津是如何影响了道金斯的一生?道金斯与他的妻子是如何相识相知的?道金斯是如何评价挚友史蒂芬·平克和贾雷德·戴蒙德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尽在此书!

07

双脑记

[美] 迈克尔·加扎尼加 | 著

罗路 | 译

在《双脑记》一书中,“认知神经科学之父”加扎尼加讲述了自己充满激情的科研人生,以及一段历时半个世纪的探索之旅:大脑的两侧半球是如何分工与合作的,人类的意识又是产生于何处?

加扎尼加以一个关于人类意识本质的伟大发现为背景,以“科研是如何做成的”为主题,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 于科学、友谊、 人生的迷人故事。

书中不光有裂脑理论的形成之路,有认知神经科学从诞生到繁荣的曲折历程,也有他那群战友的身影——数量庞大的病人、朋友以及家人,他们与加扎尼加并肩同行,共同完成了这场科学大冒险。

08

躁郁之心(全2册)

[美] 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 | 著

聂晶 | 译

全球躁郁症专家杰米森经典之作,以患者和研究者双重身份撕开躁郁症真相,DNA之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詹姆斯·沃森力荐。

在《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上)这本书中,杰米森记录了自己从初次躁郁症发作,到本书完成的近30年中,与躁郁症共处的点点滴滴。本书呈现的是一种完全发自内心的感悟和体验,让一个深受躁狂和抑郁双重情感障碍折磨的病人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看到一个游走在兴奋和低沉边缘的痛苦灵魂,帮我们真正走进躁郁症病人的内心。

在《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下)这本书中,杰米森满怀深情地回忆了她与丈夫近20 年的生活,以及丈夫患癌症、病故前前后后的经历与情感变化。一个躁郁症患者的家庭生活是什么样的?是否时常要面临分崩离析或疾病带来的绝望?杰米森在书中回忆了她与丈夫的生活,包括两人如何想办法应对躁郁症这个“恶魔”,如何让情绪保持稳定,又如何面对死亡即将来临的事实。这其中,有浪漫的往事和温馨的时刻,也有棘手的、令人无奈的、疲惫不堪的时刻,杰米森的躁郁症,理查德的癌症,让他们的心情与希望像过山车一样起起落落。

#今日互动

你的人生榜样是谁?

欢迎在留言区与湛庐君分享

-END-

新媒体编辑/Lily

· · · 大家都在看 · · ·

11More More11

人生的分水岭,有时就看你是否拥有精英思维

不要相信"蓝色谎言",它会让我们脱离理性

深度思考,你需要克服这4个误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