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孝寺位于越秀区光孝路109号的光孝寺,是羊城八大古迹之一。

据《光孝寺志》记载,光孝寺最初是南越王赵佗第三代子孙赵建德的住宅;三国时吴国都尉虞翻因忠谏吴王被贬广州住在此地,当时广州叫交州,虞翻不但讲学传授,还为《老子》《论语》《国语》作注,多种植柯子树,当时被称为虞苑,虞翻后人以宅为寺,命名“制止寺”;东晋时期,西域名僧昙摩耶舍来广州弘法时,在此建了大雄宝殿;唐宋时期,该寺改为“报恩广教寺”;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改名光孝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唐仪凤元年(676年),高僧慧能曾在该寺的菩提树下受戒,后为禅宗六祖,使光孝寺在中国的佛教历史上建立了重要的地位。历史悠久的光孝寺,除高僧慧能外,南北朝时天竺高僧达摩和唐代高僧鉴真禅师都曾在此讲学,更使光孝寺名声远播。

光孝寺是广州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所以,在当地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之说。

光孝寺建筑结构严谨,殿宇雄伟壮观,特别是文物史迹众多。如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南朝时达摩开凿的洗钵泉,唐朝的瘗发塔、石经幢,南汉的千佛铁塔,宋、明时期的六祖殿、卧佛殿,以及碑刻、佛像、河子树、菩提树等,都是珍贵的佛教遗迹遗物。


光孝寺——为什么说“未有老广州,先有光孝寺”?


寺庙大门

光孝寺——为什么说“未有老广州,先有光孝寺”?


大雄宝殿

光孝寺——为什么说“未有老广州,先有光孝寺”?


洗钵泉

光孝寺——为什么说“未有老广州,先有光孝寺”?


瘗发塔

光孝寺——为什么说“未有老广州,先有光孝寺”?


菩提树

光孝寺——为什么说“未有老广州,先有光孝寺”?


放生池上的“树坚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