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攒劲!青海锅庄舞出草原,亮相上海!

来源:爱西宁社区

天上有多少颗星

锅庄就有多少调

山上有多少棵树

锅庄就有多少词

牦牛身上有多少毛

锅庄就有多少舞姿

9月15日晚,来自青海的“三色班玛”文艺团怀着喜悦的心情,踩着欢快的步伐将青海锅庄舞带到了上海旅游文化节开幕大巡游上,热情奔放、淳厚质朴的风情与文化让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青海锅庄舞走出青海,走向全国。

“三色班玛”文艺团于2015年8月曾获得第四届中国藏族锅庄舞大赛一等奖,2016年8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见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锅庄不仅仅只有舞台上的展现

在青海,它是人们饭后消遣

强身健体的娱乐方式

青海锅庄形式多样,舞姿矫健

具有明显的体育价值和锻炼价值

关于锅庄,请了解一下

……

锅庄:围着火塘跳舞

锅庄舞为什么以'锅庄'命名?

锅庄,是“果卓”的音译,也是非常传神的意译。锅庄原本为帐篷内的火塘,牧区寒冷,人们生活中很多时候都是围绕火塘,煮饭、烧水、聊天、娱乐。

因而锅庄舞,起初是围着石锅而舞的意思。它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

锅庄舞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名字:“果尔谐”“果尔卓”“卓舞”“锅庄”等等。这么多的方言名称足以见青海人民对它有多热爱,但其名称含义基本相同——围成圆圈跳舞。

▲围着篝火欢跳锅庄

男女纷沓,连臂踏歌

锅庄舞的表演形式是什么?

跳锅庄时通常情况下都是男女对半,围圈挽手,轮班唱歌,以歌配舞并伴甩袖等动作,应节踏步,按顺时针方向绕圈而舞,即所谓“男女纷沓,连臂踏歌”。

领唱时一般先由男队起声,然后由女队重唱一遍,依次轮流换唱,边唱边跳,形成欢快热闹的对歌场景。

舞步则随唱腔由慢到快,歌唱一段后,众人齐声呼叫“呀”,然后动作加快,拧腰返身、挥舞双袖,直至在热烈的快板中结束。领舞者“谐本”一般不会随意变化,若需要更换也须是大家公认的嗓音好、歌词熟练且又能压得住阵的人才能有资格出任。

表演

在表演上,锅庄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男女老幼皆可随意加入或退出跳舞队伍。

音乐

锅庄的音乐大多朴素简洁、结构简练,一般由慢歌段和快板段两部分组成,通常情况下快板段落是慢板段落旋律的简化和紧缩。完整的一曲锅庄由“绛谐”(慢歌)、“谐个”(歌头)、“觉谐”(快板)、“谐休”(歌尾)四个部分依次构成。音乐风格淳朴、刚健、激情、豪迈,边跳边唱的歌词很有生活气息,其内容常常是赞美英雄、父母、家乡、美景等。

伴奏

无论是牧区锅庄还是农区锅庄,大多没有乐器伴奏,有的地方以晃动串铃发声作为伴奏乐器。

名称与风俗

锅庄的名称、曲调与动作风格因地区而异。云南迪庆香格里拉锅庄的唱词内容多为表现游牧生活和农耕生活,如朴实浑厚的“织羊毛舞”等;四川阿坝马尔康县则有模仿“孔雀吸水”动作的锅庄。

▲锅庄中的“孔雀吸水”动作

锅庄分类

按照表演场合可分为大锅庄、中锅庄和小锅庄三类:

大锅庄

每逢盛大宗教祭祀活动时表演。男女老少参加完寺庙祭祀活动后,就在寺庙内或寺庙外草坪上跳锅庄,祈祷来世幸福。

中锅庄

通常在民俗传统节日上表演。比如,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期间,群众身着盛装,载歌载舞。舞蹈形式与大锅庄相似。但由于内容不同于大锅庄之宗教背景,因此充满欢乐、幸福的气氛。人们往往通宵达旦地欢歌畅舞,尽兴方归。

小锅庄

常在亲朋好友喜庆之际表演,内容则据当时当地的情景即兴编演。舞步飘逸,兼有谐趣嬉戏的风格。

锅庄对于牧场上的人而言,既是一个重要的“社交”活动机会,也是亲友间表达亲情的方式。在草地生活中,由于与外界隔绝,一个村子里大多都是亲戚。同时,年轻人也利用这个时刻以盛装的方式展示自己。

当然,我们现在跳的锅庄其实属于“新式锅庄”,有音乐伴奏,不再需要自己唱歌。在空旷的草地、广场、小区里,人们通常会自觉的围成一个圆圈,中间放着音响,伴着悠扬的音乐开始旋转不息的舞蹈。

锅庄是青海人民文化生活的缩影,是青藏高原历史进程的沉淀。锅庄舞从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而来,同时也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与渴望。人们用歌舞来消除劳动的疲劳,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锅庄凝聚着青海人民的聪明才智,它是高原儿女的生命与情怀。

话不多说

让我们一起跳起来

感受这旋转不息的舞蹈带来的欢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