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果能和皇室沾亲带故,那么家族一定显赫。并不是所有的皇亲都能显赫富贵,有时皇亲也是宫廷的斗争的牺牲品。有时甚至死的莫名其妙,还当了冤死鬼。

汉朝就有一个大臣,他既是皇帝的连襟,又是当朝丞相,却因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满门抄斩,落了个可悲可吧的结果。

他是皇帝连襟,皇帝给他升官反而不想干,10年后家族遭殃被灭门

胡人后裔

此位汉朝大臣就是汉朝不未为人知的丞相公孙贺,他是胡人后裔,祖上是北部游牧部落义渠人。公孙贺的父亲公孙浑邪是汉景帝时期的大臣。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公孙浑邪平叛有功,被汉景帝授予义曲侯。

公孙贺年少也立有战功,被封为太子舍人之职。而此时太子就是胶东王刘彻。刘彻当皇帝后直接把公孙贺升为太仆一职。后来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受宠,而且卫青也成为汉朝打击匈奴的战将,汉武帝很高兴,除了升卫青职务外,还把卫子夫的姐姐卫君孺许配给公孙贺,从此公孙贺与汉武帝就是连襟关系。这种皇亲使公孙贺更受汉武帝宠爱。

他是皇帝连襟,皇帝给他升官反而不想干,10年后家族遭殃被灭门

后来公孙贺与卫青一起出击匈奴,虽然没有立什么大功,但他拜将封侯,成为汉朝举足轻重的命官。

在汉朝胡人后裔并不多,但公孙贺能做到大官,除了自身的能力外,主还是皇亲这层关系。公孙贺虽然与金日僤同为胡人后裔,但他就不如金日僤谨慎了。

不受相印

公元103年,丞相石庆病逝,此时汉武帝把公孙贺叫来,让公孙贺担任丞相一职。本来升官是好事,但公孙贺一听让他当丞相,顿时就紧张了,他连忙向汉武帝辞谢,他不想当丞相。

他是皇帝连襟,皇帝给他升官反而不想干,10年后家族遭殃被灭门

汉武帝很生气,认为公孙贺不识抬举,让他当丞相还不干。其实不能全怪公孙贺,因为石庆之前的三个丞相李蔡、庄青翟、赵周都因为获罪被杀,即使石庆这样谨慎的官员也受到汉武帝责骂。公孙贺生怕干不好也获罪。

汉武帝生气走后,公孙贺只得接受了丞相一职。公孙贺长期跟在汉武帝身边,知道汉武帝的脾气性格。特别是汉武帝北伐匈奴成功后,汉武帝也换了一个人样子,公孙贺也摸不透汉武帝性格了。反正只要跟着汉武帝工作,想糊弄汉武帝恐怕很难。

他是皇帝连襟,皇帝给他升官反而不想干,10年后家族遭殃被灭门

儿子犯法

公孙贺当上丞相后,处处小心谨慎,生怕犯错而被汉武帝怪罪。此时公孙贺在朝中成为人人羡慕的大官,因为他的儿子也成为太仆,爷俩一同成为汉朝重臣,这在历史上很少见。

公孙贺虽然小心谨慎,但他的儿子公孙敬声就不低调了,他仗着姨妈是皇后,在朝中为非作歹,什么事都敢干。他甚至还挪用北军的军饷190万钱,不久这件事败露了,公孙敬声被抓下狱。

他是皇帝连襟,皇帝给他升官反而不想干,10年后家族遭殃被灭门

公孙贺很上火,他本来想安安稳稳做好工作,没想到儿子如此坑爹,居然犯法了。以汉武帝的性格,公孙贺担心儿子被杀。于是想尽办法救儿子,但又不能利用手中权力。正巧汉武帝要抓一名“侠士”朱安世,但就是抓不到。公孙贺借机请命去抓朱安世,但请求皇帝到时释放儿子。汉武帝当即答应。

神秘盗贼

哪来的“侠士”值得汉武帝如此重视?这个“侠士”是朱安世,对于朱安世的资料,汉朝连他的生死都没记载,显然是历史上的小人物。而汉朝所谓的“侠士”,并不是打抱不平之人。汉朝所指的“侠”是带有黑社会性质一个词,并不是真正的“大侠”。但朱安世能引起汉武帝重视下令去抓,足以看出朱安世也是一个厉害人物。但史料并没有对朱安世具体记载。

公孙贺救子心切,很快就抓住了朱安世,献给汉武帝。但抓朱安世时,朱安世居然哈哈大笑,一点都没有怕死的感觉。那么朱安世为什么笑呢?

他是皇帝连襟,皇帝给他升官反而不想干,10年后家族遭殃被灭门

满门遭殃

刚才我们说了,汉武帝下令抓捕的朱安世可能会隐藏很多秘密,但在朱安世上到底有什么样的“犯法的事”,没有人说得清楚。

朱安世为什么被抓而笑呢?据有关史料记载,朱安世被抓后,他立即笑起来。原来朱安世找到公孙贺身上的污点。有的史料则记载,朱安世对公孙贺进行了诬蔑。朱安世就在狱中写了一份揭发公孙贺的信。

朱安世向汉武帝反则,公孙敬声不仅挪用公款,而且与阳信公主私通。公孙敬声甚至在家里“行巫蛊诅咒天子之事”。就这两件事,任何一件都是杀头。

他是皇帝连襟,皇帝给他升官反而不想干,10年后家族遭殃被灭门

汉武帝大怒,命人去调查,不久公孙贺以“并冠以兴利弟子宾客不顾黎民死活等多条罪名”的罪名也进入狱,不久父子二人双双被杀,而且满门抄斩。

后来把“大侠”朱安世比作巫蛊之乱的始作俑者,是他引发了这场乱局。但再仔细看,其实公孙敬声才是“巫蛊之乱”引发者。试想:公孙敬声低调谦虚不贪钱,或许就不会有这件事。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