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有一个疑问,学霸这么厉害,是否也上补习班呢?近日,广东高考放榜,在采访中,记者就此询问了多地高分考生,答案是爱补习的学霸大有人在。如珠海的三位进入全省前二十的学霸均表示曾上过补习班,广州的唐闻也表示,一直都有补习。不过也有学霸明确拒绝补习班,东莞三名接受采访的文理科前二十名考生表示, 他们从来没有上过校外补习班。他们表示平时跟上老师的步伐,有条理有步骤地去学就可以了。 

大多学霸“爱补习”,这其实是“全民补习”的缩影。“补习”已经从传统意义的“补”,变为了不同学习层次学生为提高学习成绩,保持或提高竞争优势的途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调查中也有学霸不选择补习,之前有的媒体对高考“状元”的调查也显示,有部分状元是没有择校、没有补课的,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因为我国当前的升学考试评价制度,对少数学生来说,本来就是是比较适应的,这部分就是高考考试高分的学生,而更多的学生其实并不适合这一制度,更明确地说,我国基础教育,在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中,是90%的学生陪着10%的学生玩。但现在就是高的分10%学生也陷入沉重的学业压力中,是需要深入反思,推进评价体系改革的。  众所周知,我国教育的问题是单一评价体系的问题,单一评价体系,不是说这一评价体系就没有任何存在价值,而是这一评价体系不适合拿来评价所有学生。目前的高考升学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用单一的分数标准,来评价所有学生。这一分数评价体系,对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是比较适应的,而对于其他没有学习方面特长的学生,却并不适合。就拿奥数来说,从全世界范围看,有5~10%的学生有数学兴趣、特长,他们选择学习奥数,很正常,而对于其他没有数学兴趣、爱好的学生来说,选择奥数却很痛苦。但为了参与竞争,却不得不选。而就是对于那5%有兴趣特长的学生,如果学奥数不是发展兴趣,而是为获得竞赛成绩,增加升学砝码,也可能影响其兴趣发展。 

学霸选择补习的问题正在这里。按理,他们学习能力通常比较强,对当前的考试评价体系应该比较适应,绝大多数不应该再进行学科补习,而应该多发展自己的学科兴趣。但当第一名都要选择补习时,还有多少学生敢不补习呢?当然,高分学生选择补习,还有现实的学校教育问题。在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之下,我国中小学学校教育也千校一面,所有学校都对学生提出一样的要求。因此,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纠结:在学校里,有的学生觉得学习很轻松,认为老师布置的题并不多,而有的学生觉得学习很累,感觉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那么,究竟是太多还是太少?与之对应,就有学霸“吃不饱”,普通学生“跟不上”的问题,“吃不饱”的要到校外补课,“跟不上”的也要到校外补课。这是单一评价体系才会有的问题,如果实行多元教育、个性教育,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而我国大多数培训机构,都是以个性化教育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在美国,高中有对学生要求严、很多学生都把上名校作为目标的私立高中,也有要求不高的公立高中,公立高中中,有给学生很大自由空间的学校,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自由选择不同难度的课程,也有针对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的军事化管理学校。大学对申请者进行多元评价,名校的评价指标项目就有16项之多,统一测试分数只是一项指标。这就是多元教育,每所学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模式,而学生则结合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不是数学不好,却非要被逼着学数学,数学好是人才,体育好、音乐好照样是人才。简单地说,我国是单一评价,单一成才通道,美国是多元评价,多元成才通道。

而只有单一的评价,注重学生个性、兴趣、特长的多元评价,把所有学生赶上一条跑道竞技,教育变为竞技教育。在竞技教育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一般来说,不会有特别大的学业困难,他们甚至觉得每周考试也很“快乐”,但其实,他们要保持始终领先的位置,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而学习能力一般,甚至根本就不喜欢某门科目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分数、名次,就必须强化训练。 

每年高考放放榜,高分学生的学习心得:,都受到追捧。这是因为,所有学生、家长都希望能成为高分段学生。从个体奋斗角度看,这是目前评价体系下的现实选择。然而,从所有学生的成长看,最终能考出前10%的成绩,进入所谓的好大学的,永远只有10%,而在这一过程中,不论是高分学生,还是低分学生,都存在一定程度失去自我,牺牲个性、兴趣的问题,还有很多学生因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被认为是“失败者”。就包括获得高分、进入名校的学生,他们本来在学业之外,可用更多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可是,却为了获得高分,一直花时间在做题、应试训练上。朱清时先生曾谈到,高二才是原生态的学生,很多中学高二就已经学完,高三就一直在复习、反复操练,这对已经掌握知识的学生来说,是时间的浪费。

最近,教育部部长遇到要扭转“玩命中学,快乐大学”这一现象,除了加强大学本科教育外,还必须改革我国的升学评价制度。高考公布成绩后,媒体热衷调查高分学生,让高分学生谈心得。不得不说,这迎合的是对高分的渴求,高分者也多半会带着成功者的姿态来谈过去的学习,显得很轻松,即便补课,也会说“爱补习”,这不能反映学生群体的真实问题。还有90%是非高分学生群体,他们的学习生存状态更值得关注。在单一评价体系之下,去调查这些学生,他们的学习压力,可能更能说明问题。必须意识到,我国基础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单一评价体系,因此才有“状元”之说,才追逐高分,才有只关注知识教育而忽视其他十分重要的教育,才有学校的千校一面,以及很多学生被赶上一个成才通道的压力、焦虑与无奈。不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高分学生的成功故事,只会让很多家长感慨“别人家的孩子”,以及增加整个社会的高考焦虑,择校和补习都只是焦虑的出口而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