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工作评议和专题询问是人大行使监督权的“重器”。两大“重器”并用,会产生怎样的监督效果呢?2018年,漯河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创新监督方式,首次以“评议+询问”的方式,助力破解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整个评议和询问工作历时7个月,涉及15个政府组成部门和驻漯单位,召开各个层面、各种类型的座谈会22场,参加座谈的人大代表99人、企业和项目单位225家,收到各类意见、建议1145条,梳理汇总后转交被评议询问部门反馈意见433条……

问与评:聚焦实体经济发展难题

2018年11月20日上午,漯河市科教文化艺术中心报告厅,发改、住建、工商、财政等15个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市政府组成部门和驻漯单位的“一把手”正襟危坐,接受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的询问。

“针对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和环节繁杂、耗时长的问题,市发改委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予以解决?”张言华委员率先发问,彰显了浓浓的辣味。

“市发改委将聚焦问题,持续发力,以‘钉钉子’精神将‘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市发改委主任龚绍军直面问题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优化投资审批服务,最大幅度减事项,最大限度优流程;规范中介服务事项,编制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建立‘中介服务超市’,公布中介服务规范标准等相关信息数据,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争取早日实现38天完成项目审批……”

“请问市供电公司:如何提高供电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解决季节性拉闸限电和不提前通知直接停电问题?”

“请问市环保局:怎样贯彻落实上级要求,解决好‘一刀切’问题,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

“请问市财政局:如何解决财政杠杆作用发挥、财源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大胆作为、不大胆创新、缺乏抢抓国家政策发展机遇意识的问题?”

“请问市科技局:如何解决我市目前仍然存在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科技扶持政策宣传和落实不及时等现实问题?”

……

一句句发问,剑指环保“一刀切”、企业用电难、办证办事难、政策落地难、部门协作难、资源共享难、贷款融资难、优化服务难等影响和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尽管应询单位已经提前积极准备、梳理总结工作,但依然没想到询问的问题如此深刻而尖锐,深感“压力山大”。

问题绝非空穴来风。在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调查中,有不少企业反映,电力部门经常不提前通知就直接拉闸限电。2018年8月上旬,某集团企业突然停电,且停电十几个小时,给正在运行的精密机器设备造成严重损坏。有几十家企业反映,环保“一刀切”式的关停整顿问题突出。某食品企业因来不及作停产准备,造成生产线上大批有机物料变质腐败。有十几家企业反映,一些部门之间、相关科室之间相互推诿扯皮、不敢担当,让企业左右为难、无所适从……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让实体经济发展束手束脚,也让漯河“中国食品名城”这张名片蒙尘。

紧张的分组审议后,常委会组成人员开始进行满意度测评。根据测评方案,满意票达90%的为优秀单位,满意票达80%的为满意单位,满意票、基本满意票达50%的为基本满意单位,低于50%的为不满意单位。最终,在15个被评议询问部门中,有3个被评为“优秀”,10个被评为“满意”,2个被评为“基本满意”。

作为这场特殊考试的“优秀毕业生”之一,市工商局局长宋耀生并没有放下心里悬着的石头。因为在评议和询问工作专题片中,多个企业“吐槽”,在新《广告法》实施后,工商部门“以罚代管”、“顶格罚款”,没有真正做到规范市场、服务企业和公平公正,令企业谈“罚”色变。宋耀生表示:“我们将以接受评议和询问为新起点,打造优良营商环境,重新树立执法者的公信力和民众的法治信心。”

查与督:打好人大监督“组合拳”

时间回到2018年年初,漯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围绕推进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和“放管服”改革重点工作,认真落实市委关于“认真开展对政府部门的工作评议和专题询问,切实发挥好人大监督作用”的要求,把专题询问和工作评议有机地结合起来,争取获得“1+1>2”的效果。

4月24日,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项工作评议和专题询问动员大会。5月4日~11日,召开各部门接受评议和询问工作动员会。实行台账工作法,对工作任务、完成时限、责任部门、责任人、分管领导等予以明确,对工作事项进一步细化、分解,做到每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见效果;通过《漯河日报》、市电视台、市广播电台、漯河人大网等新闻媒体发布评议和询问公告,公布评议和询问的部门及反映问题的热线电话、电子邮箱、通信地址等,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活动启动之初,在《漯河日报》上发布评议和询问有关具体事项的“答记者问”,开展电视专访活动,15个被评议和询问部门的“一把手”亮明态度、作出承诺。

5月~7月,各评议和询问调查组根据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实行双周报告制度,督促部门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市商务局自查出针对企业开展政策培训宣传不到位等问题31条,征求到对外资企业的跟踪服务需进一步优化等意见32条,开展了整改落实;市质监局梳理出质量提升和计量惠民方面的意见、建议25条,区分不同情况全力整改;市工信委排查出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少、一些问题解决不到位、不彻底等多项问题并拿出整改措施……

市人大常委会以党组(扩大)会、主任(扩大)会、评议和询问工作领导小组会、分包联系部门座谈会、各调查组联络员会等形式,8次听取评议和询问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了解、掌握部门推进情况。6月14日,召开由市编办、市行政服务中心、市委改革办、市监察委等相关单位参加的“放管服”改革工作座谈会,为开展专项调查奠定基础。

8月~10月,市人大常委会把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委托第三方问卷调查确定为“规定动作”,把个别座谈、实地明察、暗访调查确定为“自选动作”,充分调动人大代表、代表小组、县区人大、党政考核部门、部门服务对象和人民群众参与其中。

在工作评议和专题询问推进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三次向市委专题汇报。市委书记蒿慧杰在《中共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专项工作评议和专题询问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上批示:“市人大常委会对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部门开展评议、询问,充分体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发展的责任担当。”

整与改:快马一鞭 助力转轨发展

“骐骥一跃,志在千里。”当前,漯河正快马一鞭,由地域的小版图转轨到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市长刘尚进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会议上郑重承诺:“力争年内把行政许可事项精简到100项以内、企业开办‘一次不用跑,三天全办好’、企业投资审批38天完成,力争实现‘三个最’,即行政审批事项全省最少、审批流程全省最优、服务效率全省最高。”副市长徐汇川表示:“我们将以这次市人大常委会专项工作评议和专题询问为契机,正视问题,深入研究,举一反三,全面整改。”

漯河市人大常委会把收集到的各类问题和意见、建议梳理汇总为433条,形成问题清单,经主任会议研究后,按照“边评边改、以评促改、评改结合”的原则,将问题清单交被评议和询问部门。各部门制订整改方案和具体措施,销号整改。仅简政放权方面,市食药监局就取消市局行政审批事项7项、下放县区局3项,行政审批事项由行政服务大厅直接受理,窗口工作人员由以前的2名增加到5名;市住建委下放行政审批权10项、备案权5项,权责清单中的26项审批类事项全部进驻行政服务大厅。评议询问大会召开之前,市统计局的7项问题中有6项已整改、1项正在协调解决;市政府金融办的16项问题中,12项整改到位,4项正在持续整改;市财政局的26项问题大部分已整改到位。

各部门和单位把接受评议和询问与深入纠“四风”持续转作风行动、“双争”活动、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业务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协同推进,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工作。市规划局针对梳理出的238项“两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项目的规划遗留问题,多次召开协调会议,较好地解决了一批困扰企业多年的难题。市国土局针对查摆出的用地保障、不动产登记办理、土地执法、窗口纪律等方面的11个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

在评议和询问的基础上,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形成《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工作的建议》,提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部门之间配合联动、强化惠企政策宣传落实、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等30条有针对性的具体建议,报市委研究同意后,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定通过,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单位办理落实,相关工委室跟踪督办。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将跟踪督办评议和询问建议,专题听取和审议办理情况报告,确保评议和询问建议落到实处、相关问题得到有效整改。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邵成山表示:“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准人大工作的着力点、结合点,努力发挥人大工作机关、代表机关的优势,依法履行职能,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质量,增强监督实效。”

2018年11月23日,中共漯河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将此次人大评议结果纳入作风建设和“双争”活动考评体系,并作为县级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和领导干部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

原创:杨 艳 白 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