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将的说法,由来已久。五,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着特殊意义,是故色有五色,味有五味,德有五德,取齐备、圆满之意。虎将者,勇将也。五虎将,即战绩最为辉煌、功勋最为卓著,代表阵营中最高战力的五员大将之合称。

国人最为熟悉的五虎将,毫无疑问是蜀汉的关张赵马黄。五人初次并称五虎将发生于建安二十四年,而早在他们之前二十余年前,董卓便率领麾下诸将进兵洛阳,更兼执掌禁兵,军势力煊赫,名震天下。作为汉末群雄中的第一个霸主,董卓帐下精兵强将如云。那么,笔者也就图个热闹,为董太师评个五虎将。

想要进入五虎将名单,第一,需要有史书而非演义记录在案的战绩支撑;第二,在董卓军中需要有足够的名望和地位。还应明确董卓集团的权力层次,笔者结合史料和个人见解,将董卓手下将领从上至下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董卓同族,担任军职的有董卓胞弟董旻、侄子董璜。另有董承、董越二人,史书对于他们和董卓的具体关系没有明说,但笔者倾向于把他们定位为与董卓亲缘关系较远的同族。这个层级主要被安排执掌禁军或者拱卫京师,没有足够的实战记录,因此排除在五虎将的评选之外。

第二个层次是董卓在世时几个手握重兵的中郎将,包括董卓女婿牛辅、辽东人徐荣、武威人段煨、凉州大人胡轸、杨定。与董卓相约为父子的温侯吕布,也属于这个层级,在西凉人为主的董卓军中资历略低,但却受到董卓的亲近,常伴左右。

第三个层次是受中郎将统帅的校尉级军官,包括后来搞出大动静的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还有《三国演义》里给马超送经验、正史里语焉不详的李蒙、王方。

第四个层级,其他曾混迹于董卓军中的将领。这个层级很复杂,有受招安的白波帅杨奉、韩暹等,有正史中被孙坚(不是关羽)斩杀的都督华雄,还有帮助吕布诛杀董卓,后来又被吕布处死的李肃。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成为五子良将的张辽也曾统属于董卓,但他并未参与董卓任何重要的军事行动,声名不显。这个层级在董卓阵营是最不重要的,略去不表。

这样的话,五个名额只能从第二、第三层级中诞生。

只知道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快来瞧瞧董卓麾下五虎将

吕布

第一个名额先给飞将吕布。笔者选择吕布并不是因为他在演义和后世艺术作品武力第一的形象,而是因为他在三国史中的地位实在是太重要了。吕布后来自立门户,网罗了一大批人才,还能与未来曹魏、蜀汉两的开国君主争锋,且屡有胜绩。吕布壮士,善战无前(陈宫语),虎将之名,天下共知。吕布曾任丁原主簿,还曾"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详见笔者旧文),可见吕布很多人印象中的有勇无谋之辈,而是勇冠三军,粗有谋略。

只知道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快来瞧瞧董卓麾下五虎将

徐荣

第二个名额给徐荣。这位和温侯吕布一样属于非凉州派,其事迹记载不多,却出现于董卓、吕布、曹操、孙坚、公孙度等诸多汉末牛人的传记中。他曾破曹操于汴水,败孙坚于梁东,关东诸侯联军唯二能打的统帅,全部惨败于徐荣手下。董卓被王允、吕布联手除掉后,徐荣效力于朝廷,被派遣迎击李傕、郭汜等昔日同僚,遭胡轸背叛,孤军奋战而死。

只知道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快来瞧瞧董卓麾下五虎将

李傕、郭汜

下面有请李傕、郭汜这对难兄难弟,均系根正苗红的凉州人氏。这两个人原本都是牛辅的手下校尉,但后来偕同张济、樊稠等兵犯长安,复制了一遍董卓的事迹而名声大振。李傕素有知兵之名,曾在中牟击败剿灭黄巾的汉末名将朱儁。郭汜则与李傕齐名,当时侍中刘艾就认为李傕、郭汜用兵作战的能力在孙坚之上。然而势利使人争,李傕杀死樊稠,张济出走,与郭汜互相攻伐。李、郭二将穷兵黩武,凶暴过于董卓,最终死于内斗。

只知道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快来瞧瞧董卓麾下五虎将

段煨

五虎将的最后一位,不管论资历、论地位,都应该是太子党牛辅。然而翻看其人事迹,打仗打不过白波军,死得还窝囊,唉,完全和"虎"挨不上边啊。胡轸、杨定都是西凉大人,地位是够了,但胡轸是个坑货,多次因为坑同僚而置战士于不顾,杨定也是一路货色;张济、樊稠、李蒙、王方,李傕郭汜举事时属于从属地位,最后全部死得不明不白。最后还是段煨击败李傕,结束了李、郭之乱;并且其人镇抚地方,勤修农业,造福百姓,与经常纵兵抢掠、逞凶作恶的陇西诸将有很大的不同。段煨是董卓麾下诸将中少见的有德之人,最后得善终。

笔者心目中的董卓五虎将即吕布、徐荣、李傕、郭汜、段煨五人,各位读者有没有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