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公示2014-2016年度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结果。全国95家一级博物馆参评,8家获评“优秀”。其中,江苏独占两席,分别为南京博物院和苏州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南京博物院积极探索陈列展览办展新模式,给观众以美感和启迪。“南都繁会·苏韵流芳——南京博物院基本陈列”“温·婉——中国古代女性文物大展”获评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国汉代文明的故事”" 帝国盛世——沙俄与大清的黄金时代 " “浪漫苏格兰·诗意江南”等文化交流展为公众搭建了一座东西方文化与艺术的桥梁;“青藤白阳——陈淳、徐渭书画艺术特展”“走进养心殿——大清的家国天下”“穆夏——欧洲新艺术运动瑰宝”等专题特展一经推出,好评如潮。

近年来,南博开展大量江苏考古工作。其中,“顺山集遗址”“扬州隋炀帝墓考古发掘”“兴化-东台蒋庄良渚文化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此外,南博还借力新技术手段,通过“考古直播”,带领观众近距离走进远古人类遗址。“江苏宿迁泗洪梅花镇赵庄遗址考古”现场直播就是南博的首次尝试,当时直播观众数高达5万人。

南博牵头建设江苏省博物馆商店联盟,开设30家联盟商店,扩大联盟的辐射度和影响力。自2012年至今,南博结合展览、藏品开发了2000多种文创产品,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示范单位”。

南博积极策划针对不同年龄层的社交活动,让博物馆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雏鹰假日小队”专场活动、“行走博物馆”游学活动、“透物见史”主题夏令营等活动让孩子们一起探索、发现、感受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南博创新传播方式,多措并举活化馆藏。从国际博物馆日的“倾听”“讲述”再到今年的“舞动一座博物馆”,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通过参加《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受众广泛的节目,让馆藏文物真正“鲜活”起来,把文物背后的故事和承载的中华文明分享给年轻群体。

苏州博物馆

“苏博现象”尽显苏州特色

苏州博物馆的展览体系中包括以馆藏书画为重点的系列书画特展、现当代艺术展系列学术展览“苏艺天工”大师系列展览以及交流展览。“吴门四家”系列学术展览演绎了明代苏州文人的创作以及生平、交游,受到广泛关注。“清代苏州藏家”系列学术展览,汇集顾氏、吴氏、潘氏三大收藏世家的旧藏,讲述收藏家族的兴衰,阐释清代苏州文化与文人生活。

苏博将各类社会教育活动按照形式、内容纳入“@苏博”体系之下,以建筑、展览、文物和苏州地域文化为立足点,逐步构建出“艺术@苏博”“印象@苏博”“聆听@苏博”“乐学@苏博”“悦读@苏博”“对话@苏博”“悠游@苏博”以及文博论坛等数个系列。之后进一步推出“知行@苏州”主题教育活动,利用文博讲座、艺术课程和体验活动等多种形式让观众和市民更加了解姑苏文化之美。

苏博的文创产品充分体现馆藏文物本身的元素和亮点,尽显“苏州特色”。“国宝味道”饼干的创意来自于苏博的镇馆之宝“秘色瓷莲花碗”,“山水间·文具置物座”源于苏博内的片石假山山水园,过云楼“烟云过眼”书签,以苏州过云楼匾额上所题的“烟云过眼”四个字为设计元素......文创销售则采取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的渠道,给观众带来更加多元便捷的审美。

编辑:邓敏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