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都懂得隐藏智慧,而那些不知收敛的人,结局大多不妙

一个人,锋芒太盛了难免灼伤他人。

想想看,当你将所有的目光和风光都抢尽了,却将挫败和压力留给别人,那么别人在你的光芒的压迫之下,还能够过得自在舒坦吗?

因此,有才却不善于隐匿的人,往往招来更多的嫉恨和磨难。

智者都懂得隐藏智慧,而那些不知收敛的人,结局大多不妙

《论语》中有一段孔子赞人“愚不可及”的话,大意是说:“宁武子这人,当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便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当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便作出一副愚笨的样子。

他的那种聪明是人们可以赶得上的,他的那种愚笨却是没有人能够赶得上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学“傻”比学“智”更难。

西汉的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士,他智慧过人,屡出奇计,为西汉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一次,吕后因刘邦要废掉太子刘盈之事派人求张良帮忙,软硬兼施之下,张良无奈出了主意,让吕后请出商山四皓辅佐太子。

智者都懂得隐藏智慧,而那些不知收敛的人,结局大多不妙

刘邦一直崇敬这四个人,待见他们出山相助太子,大惊失色,自知太子羽翼巳成,不得不放弃了废太子的念头。吕后派人向张良致谢,张良却回绝说:“这都是皇后的高见,与我何干呢?请转奏皇后,此事千万不要再提起了。”

吕后听了使者回报,感叹良久,她对自己的妹妹说:“张良不居功是小,弃智绝俗才是大啊。我先前只知道他智谋超群,今日才知他是深不可测,非我等可以窥伺得了的。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张良对世事的变故一概不问,对求见他的大臣也一律不见。

智者都懂得隐藏智慧,而那些不知收敛的人,结局大多不妙

吕后见他潜心研学道家养生之术,便不以他为患,反而对他愈生钦敬,她派人对张良说:“人的一生,十分短暂,应该及时享乐。听闻你为炼仙术,竟致绝食,何须如此?切不要自寻烦恼了。”

在吕后的一再催促下,张良这才勉强用饭。吕后对其他的大臣或杀或贬,却独对张良关爱有加。

诗云“吕后由来有深妒”,张良在激烈的权力争锋中能够保全自身,就是因为他能够隐藏聪明,不居功自傲,弃智绝俗。

智者都懂得隐藏智慧,而那些不知收敛的人,结局大多不妙

俗话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才能出众不是真智慧,有智慧的人并不显露自己,因为过于显山露水只会让智慧发挥它的副作用,导致“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后果。所以,刻意隐藏智慧往往是智者的第一选择。这其中自有智者对智慧的独特认识,但更多的还是他们对智慧的副作用心存忌惮。

智慧会引人注目,但如果在引人注目之后不能为人效劳,就容易引起他人的嫉妒,所以,智者都懂得隐藏智慧,保全自身。而那些不知收敛的人,他们的结局大多不妙。

智者都懂得隐藏智慧,而那些不知收敛的人,结局大多不妙

因此,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饶人。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藏巧守拙才是长远之道。

智者的才华,不是用来炫耀的。如果一个人天资聪颖,那是他的幸运,而如果他拿自己的幸运去让别人相形见绌,就会遭到对方的疏远甚至嫉妒。聪明的人会把自已的得意放在心里,而不是放在嘴上,更不会把它当作炫耀的资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