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艾 红达

编辑/马咔

半个月前的一场大火,几乎让京阿尼面临重建的困境。

舆论纷纷为京阿尼惋惜。巧合的是暑期档的中国动画电影迎来了一个小高潮,《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上映5天之后,即突破了此前《大圣归来》的票房纪录。

单从票房成绩而言,国产动画电影能取得如此不错的成绩实在是不容易,毕竟过去几年对于国产作品大多数都是“期待越高失望越高”。

目前,我们在剧情片、武侠片等品类已经屡屡获得了国际市场认可,而有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华夏文化在动画作品上影响力却十分有限。

有网友调侃,中国的动画电影只有两个最具有知名度的IP——熊猫和成龙。

这既是无奈也是另一种无声的抗议,大量有影响力的IP并没有从中国走向世界,这样的压力转嫁给国漫从业者必然是不公平的。

最近因为《哪吒》的出现肯定会激起不少人重新燃起对中国动画作品的热情,更会降低对于国漫从业者的质疑,只是这样的情况我们在三年前《大圣归来》出现之后就曾探讨过。

如果抛开产业链的思考,《哪吒》对背后的团队彩条屋影业而言,则更是另一种自我救赎。作为彩条屋影业的投资人光线CEO王长田曾经对彩条屋寄予厚望,声称“我的梦想是拥有一个中国皮克斯集团,占据中国最好的动漫内容的半壁江山”。

目前来看,只有一部《哪吒》交出的成绩单符合他的期待。至于未来呢?产业或许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京阿尼纵火伤亡事件对整个日漫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烧掉了不少作品的原稿,同时也失去了一批年轻的动画家。

此次因疑似抄袭被烧毁的第一动画室位于日本京都市,是京阿尼最为重要的核心工作室。据悉,京阿尼今年至明年企划的五部动画新作资料全部被烧毁,同时原定在7月19日要公布Free剧场版2020夏的续报,也将中止。前几日已上映的《Free!男子游泳部》系列的第三弹,获得了93.0的满意度分数,此时宣布中止续报无疑损失惨重。

京阿尼在日本业界享负盛名正是因为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为了将TV动画做到接近剧场版的质量,京阿尼采用了非常严苛的内部训练机制。正是这样的团队,从分镜、原画、背景到后期摄影和CG特效都一丝不苟,以虔诚的姿态作画,才诞生了今天的京阿尼。但这一把大火,烧掉了京阿尼的希望,也给日本动漫界带来了不小的打击,未来能否再看见京阿尼的优质作品也打上了问号。

整个日本动画作品能持续保持高产背后都有一整套成熟的创作流程。

京阿尼接下来不得不面临“灾后重建”,除了对于产品的恢复更重要是对于团队的重建,对于内容创意产业而言,这样的伤害是从内到外的。

熟悉创作的人都知道,毁掉原著带来的伤害是多么大。

京阿尼备受关注除了产品价值之外,更关键是其作品已成为日本的文化产业输出到全球,在2D动漫领域日本毫无疑问是世界第一,而这个产业更是日本重要的GDP来源。

日本动画产业发展受二战影响,战后的日本重新构思自己的核心产业价值输出。

作为二战的受害国,而我们在恢复发展后面临更大的问题在经济建设,而整个文化产业在广博的土地上发展相对滞后,从60后到80后,接触到的动画、动漫作品依然逃不了《葫芦娃》、《黑猫警长》等。

虽然,现在00们拥有了《熊出没》、《喜羊羊》等作品,但是对整个产业而言收效甚微。

单独作品从制作而言并不在日本、欧美之下,但是整体产业依然处在摸索阶段。

首当其冲的是对于整体的认识还有待提升。在我国动漫就是动画,但实际上动漫文化包含动漫、漫画、游戏、小说。

有别于中国的小说,日本为何动漫产业如此火热与其热衷于另一种通俗文学载体——“轻小说”密切关联。

轻小说的特色在于多使用读者口语书写,因此有更高的传播效率,通常使用动漫风格作为插画,也多被动漫化。比如神番《刀剑神域》,由网络连载长篇小说而被人们熟知,实体化后,人气持续走高,又进行了漫画化和动漫化,最后游戏化。

上文谈到的四个文化产品的相互合作发展为日本动漫奠定了基础,一方面扩大了IP的影响力,更促使了大众对IP多次消费,催生了周边产品以及IP衍生品,为日本经济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此外,日本动漫行业的次元壁当然不止于此,打破次元壁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交流实现于“圣地巡礼”。

日本动漫作品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实点取景,当作品火爆后,许多动漫爱好者都会去取景地旅游,因此日本旅行社便设计了“圣地巡礼”的观光路线。比如16年上映的《你的名字》,15大取景地,带火了当地的旅游业。

围绕这一系列的核心就是“IP”,这也是整个日漫走向世界重要的载体。

据日本动画协会发布的《2018年日本动漫产业报告》,2017年日本动画市场超过2万亿日元。除了传统的动漫产业业务之外而海外业务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其中单销往美国的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就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4倍。

日漫成为GDP的重要产业这是目前国漫想要学习的样式,但是要想达成日漫的产业规模单靠产量和数量来堆积肯定能快速获得不错的成绩,放长远来看,国漫还得建立起自己一套成熟的产业体系。

日本动漫的开放是国漫的太阳,如果没有看过太阳,或许中国的动漫迷可以忍受黑暗,可以对接近满屏的圣光黑牧马赛克熟视无睹,也可以看着《熊出没》和《喜羊羊》而不觉三观崩塌。

早期,中国动画市场并不成熟,抄袭是复制成功最快的途径。比如《大嘴巴嘟嘟》,完全抄袭日本1998年出品的动画《蜡笔小新》,部分分镜头的场景、人物动作、台词完全一致,唯一的差别是在画质上做了减法。

讽刺的是,《蜡笔小新》原定位为成人漫画,在前期有许多关于性暗示的描述,其主角是年仅5岁的幼儿园小男孩小新,他调皮且好色,喜欢漂亮姐姐,是本作品的亮点。

而《大嘴巴嘟嘟》作为国产《蜡笔小新》为了迎合国内市场,舍弃了“成人”的部分,显得拘束且平庸,这部抄袭的作品注定不会在国内市场获得成功。

自2016年开放二胎政策后,2019年中国动画低幼受众人数激增。据《2019年中国动画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的国产动画播放量TOP15中,目标定位为低幼儿童的动画占比60%,儿童仍为国产动画的主要受众。

此时,中国动画已经在逐渐摸索自己的方向,出现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优秀”作品。这两部动画受到儿童的追捧,但却因三观不正受到质疑。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羊群被定义为正义的一方,因此几乎每一集都是以狼的失败告终。这种失衡是不分是非的,即使羊群代表正义掠夺灰太狼的财产也是正确的。《熊出没》中,熊大熊二作为主角,单方面“霸凌”伐木工光头强,只因光头强被定义为“恶”。

日本动漫中对社会和人性的讨论,在中国的作品中是稀缺的。相比之下,日漫《哆啦A梦》原刊登于《小学1-4年级生》杂志,但这部作品传递出对反战、环保、教育等思考,即使是面对小学生的作品,也不会因为低龄向而放弃。

儿童动画的道路因为受众原因限制了发展,但面向12+青少年的动漫却至今未能跳脱出抄袭。比如腾讯打造的《全职高手》,作为炙手可热的大IP,开播仅仅24小时,就创下了点击过亿的历史记录,但随后便被网友曝出分镜、配乐抄袭日本知名动漫《噬魂师》、《Fate/Zero》。

面对频出的抄袭,对国漫仍充满期望的观众不禁想问,国漫在“抄袭”的路上一走,什么时候才能回头?

“抄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从实际来看,作品可以抄袭,但是价值观却无法复制。

抄袭是提升产量的重要方法,另外还有人一批人渴望模仿日漫构建符合自己商业、文化、影响力俱全的作品。

例如腾讯、网易这也的互联网公司,最初通过研发游戏产品获益颇丰,而今发现游戏行业与整个文化产业紧密相关,现在正利用以互联网为平台为核心,聚集IP创作方和消费衍生方,围绕游戏、影视剧、网大、网据、衍生品的产品开发,获得行业外的收入。

拿腾讯来举例,目前的IP作品收效并不明显。《通灵妃》为例,B站评分8.8分。原漫画纯玛丽苏且毫无营养可言,动漫化后,走了沙雕玛丽苏路线,凭借着魔性OP出名,魔改后的剧情几乎没有,为了听OP的网友甚至多于观看正片的网友。此外,反观一部日漫全剧严格24分钟,周更,片头片尾总时长3分钟。《通灵妃》全剧20分钟左右,片头片尾共5分钟,广告等无关内容3分钟!甚至因画质原因停播1多个月!

为了保证质量而停更是国漫的正常操作。动画作品的创作周期长、成本高、前期投入大。与成熟的日本动漫产业相比,国漫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广告收入、用户付费和授权收入,缺少产业链支持的国漫显得力不从心。

避免受到广告的限制,此类作品也在琢磨打入二次元圈层,日式手游作为跳板成为了新方向。

腾讯游戏制作的国漫IP改编的游戏《狐妖小红娘》、《一人之下》等,便是借以日漫《火隐忍者》、《拳皇》等头部IP吸引受众,进而发展国产IP。

同样,网易游戏通过推出日本《初音速》、《魔法经书目录》等IP加大二次元领域的布局,再推出国产《非人学院》、《神都夜行录》等自研发二次元IP产品,使得国产二次元IP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相较于腾讯动漫,网易有着天然优势,网易游戏、网易云阅读、网易云音乐等网易全平台的推广下,高质量且完整的ACG体系更值得期待。

比如网易出品的日式《阴阳师》手游,不仅与《犬夜叉》联动,泛娱乐方面也比较完善,发展了泡面番、动画、漫画、音乐剧、商业街、电台等。遗憾的是,在这款纯日式中鲜有中国元素,无论是画风还是配音都是原汁原味的日式风格。

《阴阳师》的成功或许是多方面的,腾讯游戏在这几年中也尝试打造多款国风“《阴阳师》”,但最终腰斩,未能获得玩家的支持。

互联网公司依靠流量能短时间内推出一款产品获利,也提供了不少试错的机会,只是浪费太多机会之后还能有多少耐心呢?

火爆的《哪吒》,自然接下来会成为巨头重点争抢的IP。国产原创IP打造, 同时将一个老IP写出新情怀,《哪吒》创造了新的话题。

其实《哪吒》早在2015便以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因为丑哪吒而受到忽略,到今年官微正式发布概念海报,也未能在公众中激起水花。

剧情节奏、角色刻画、主题通常国产动画缺乏的核心要素从《哪吒》上来看都有了相应的补充,然而问题仍然是存在的,以目前的技术,打磨一部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尚且需要时间的沉淀。比如《哪吒》集结了国内顶级动画团队,历时三年制作;早期《大圣归来》因资金问题筹备制作共八年;为一观《大鱼海棠》,观众整整等了十二年!

电影的弊端在于时长有限,故事情节无法细化,世界观无法尽然展现,为了强推高潮显得使得后半段略显疲软,而番剧则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循序渐进将观众带入作者庞大的世界观中。但如何将番剧制作出电影的水准,在保证周更的同时又注重质量以及故事情节的承转起伏,是目前国产动画需要克服的难关。

目前,据艾瑞咨询《2019年中国动画行业报告》研究表明,在资本、新媒体和消费人群的多重驱动下,动漫行业总产值达1700多亿,泛二次元用户规模近3.5亿。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加之复杂而繁琐的制作开发流程,自然无法做到一家通吃,因此创意和制作分离,发展专业小工作室细化分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此外,以动画电影和游戏IP作为突破口,为线下产品赋能,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同时也可以为产品在差异化竞争中提供优势,进而带动中国动画市场的发展,促进产业链的形成,也是未来一大发展方向。

把京阿尼的悲惨遭遇和《哪吒》以及整个中国动漫产业放在一起看,除了看到产品的差距,更看到了单一产品的局限性。任何一款称之为作品的产品除了产品本身的好坏,更关键在于价值观的呈现,同时能带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产品线的整体爆发。从长远来看文化是很难用金钱来衡量的,国漫则更需要时间去磨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