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古代驿站通信,即使快马加鞭也少则几周多则几月,信息传递十分缓慢。现代通信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人们即使身处地球两边,也能实现视频网络通话。

但在我国偏远山区或出海航行的小伙伴,依然不能普及通信网络,甚至因为通信信号中断而迷失在茫茫大海中。

不过这些问题,不日都会被解决。

据报道,我国航天科工的一名研发人员表示,公司的“飞云”近太空飞行工程已取得重大进展。

喜讯!我国又一架“明星”无人机亮相,西方因技术太难而放弃研发

据悉,“飞云”工程是利用太阳能无人机携带通信设备,在大气层中的无云层作为更稳定、更持久的通信平台,来实现偏远地区的网络覆盖。

据了解,太阳能无人机通信,以其无污染、低成本、高效性的美好前景,赢得各国争先投入研发。

英国是最早进入太阳能无人机项目的国家之一,科研成果“西风”试飞实现了长达14天的空中飞行。从此之后,各大通信公司,如谷歌、脸书等纷纷展开了研究。

喜讯!我国又一架“明星”无人机亮相,西方因技术太难而放弃研发

不过,太阳能无人机的科研项目因为种种困难,而始终没有太大突破,人造卫星技术却一直不断发展,一些国家逐渐放弃太阳能无人机项目,转向卫星通信研究。

当然,除中国外,太阳能无人机近年在我国成为各大通讯公司、高校团队积极研究的项目,2017年,西北工业大学率先取得突破,实现长达16小时的飞行。

我国的研究人员在太阳能无人机的科研中,也遇到许多难题,例如,如何实现太阳能到动能的转换、用什么材料构造机体等。

喜讯!我国又一架“明星”无人机亮相,西方因技术太难而放弃研发

“太阳能无人机”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就是把太阳能转化成动能供无人机飞行,太阳能和无人机都是近年来我国重点研究的项目,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我国利用光伏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力的技术已经成熟。

在太阳能无人机如何提供动力的问题上,我国添加了最新研究的锂硫电池,它可以储存电能供应大功率发动机,实现电能到动能的转化,“明星”无人机“飞云”在设计时,把光伏电池做成薄体材料,覆盖在机翼上,以其宽广的表面积吸收更多的光能。

喜讯!我国又一架“明星”无人机亮相,西方因技术太难而放弃研发

实现只要有光照,就有源源不断的能量,且其储备的能量也可以使无人机在夜晚运转。在机体材料方面,无人机的机身采用超轻复合材料,完成后机体体重不超过一吨。

据悉,在100多次近地飞行后,科工技术人员计划在2020年操作“飞云”到空气稀薄的高空试飞。一旦试飞完成,将是我国无人机项目的又一大突破,到时候农村渔民伙伴们,再也不用担心迷路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关注我们,每天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