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将年度收入预算按项目区分,清华大学并不是受政府资助最多的高校,一条马路之隔的北大才是。清华大学作为全国高等教育支出位列第一的院校,它的高等教育支出比例远低于75所高校平均水平,位列倒数第9名。

在中国,Top1大学有2所,Top3有5所,Top10大学可能有30所。

爱校学子们根据办学规模、国际排名、C刊数量、毕业生质量等一系列指标重新排名,希望自己的母校可以挤进榜单。

全国最有钱大学排行榜:谁最舍得给学生花钱?

图源摄图网

高校收入,可能是影响学校排名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关于部属高校公开部门预算的通知》要求,教育部下属75所院校应于一定时间内公布当年的经费预算。

随着4月末教育部直属的75所高等院校相继公布2019年部门预算,至少“中国最有钱的大学”这一名号之争暂时没有悬念。

那它是谁呢?

谁是最有钱的大学?

无论是本年收入合计还是预算总收入,清华大学都远超其它国内高校,预算总收入更是领先排行榜第二名浙江大学超过100亿元。

作为全国唯一一所预算总收入连续三年超过200亿元的高校,“中国最有钱高校”实至名归!

其他进入预算总收入榜Top10的高校,不是名气与实力兼具的老牌综合性985院校,就是在高校合并潮中迅速扩张的巨无霸型高校。

华科和武大今年也跻身榜单⬇️

全国最有钱大学排行榜:谁最舍得给学生花钱?

总体上看,榜单中多数高校的年度预算经费都有增长,北京大学暴涨超过50%,涨幅也是最大的,收入也由去年的第6来到第3!

北京林业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两所农林类院校的年增长幅度则都超过了40%。同济大学预算总收入尽管下跌,但财政拨款的入部分依然有所增加。

同时,高校预算经费的多少依然和地域发展不平衡和国家财政资源配置有关系。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经费高于西部地区高校,以理工科见长的院校预算经费多于文科类院校,语言和艺术类院校排名则靠后。

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相爱相杀多年。但因为各自学科设置和侧重点不同,年度预算总收入总是理工科多于文史哲。

从1998年到2003年,中央部属高校的财政经费是地方属高校的一倍以上,两者的差距直到2011年才有缩小的趋势。

榜单中,同为211大学,综合性院校,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苏州大学和上海大学的年度预算经费在仅位列60位之后,只比教育部直属的部分财经和农林类专业院校高一点点。

而位于西部地区的“一流大学”云南大学和新疆大学,预算比苏州大学和上海大学要少,跟部分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院校相比更是有不小的差距。

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普通高等教育领域实行“基本支出 + 项目支出”的财政支出模式。其中基本支出是为了维持高校正常运转,而项目支出则是为了实现高校发展。

尽管这一模式对高等教育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有一定的照顾,但地方属高校能获得的项目支出相当有限。

而目前形成的“两级投资,以省为主”的分级管理模式,往往使得财权过多集中在中央一级,地方政府事权责任过多。

反映在普通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上,则表现为各省高校之间、中央高校与地方属高校之间财政经费差异巨大。

钱都哪儿来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

到目前,中国教育的投入来源正在形成一个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面、多渠道融资的格局。

换句话说,尽管政府性财政投入仍然是高校经费来源的主要成分,但高校自己的营收能力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们的收入。

全国最有钱大学排行榜:谁最舍得给学生花钱?

除一般性政府拨款外,高校的另一大收入来源是事业收入。

事业收入主要包括教育事业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两类。前者主要指高校向学生个人或单位收取的学费、住宿费、委托培养费、考试费等收入,后者则包含了高校通过承接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合作、进行科技咨询取得的收入。

如果将年度收入预算按项目区分,清华大学并不是受政府资助最多的高校,一条马路之隔的北大才是!

但如果从高校自身的收入能力来讨论,清华的事业收入不仅是全国最高,更是比第三名的北大多了超过60亿元。

华中科技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者政府拨款数额相差不多,但政府拨款的比例之差却很高。

财政拨款的比列越低,表示高校有着丰富的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来源,对政府拨款的依赖程度自然越低。

全国来看,对财政依赖低于平均水平的往往是地区内强势的工科院校和综合性院校。

这类高校早已名声在外,科研能力强,与相关领域企业有着长期的合作往来,也是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有着不错的自我创收能力。

但某种程度上,特定领域内声誉越好能力越强的高校,常常表现出更强的收入能力。更多的收入又可以帮助高校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和项目资源,反过来进一步增强了高校的实力,马太效应出现。

钱都花哪儿了?

当然,仅仅有钱还不够,能不能把钱花在应该花的地方是更多人关心的话题。

高等教育支出的比例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当年高校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情况。

榜单中,诸如东华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长安大学等学校开始出现在靠前的位置。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这些学校不如家大业大传统豪门和师范类院校一样有众多的附属小学、附属中学。像人大这样明确标明高中教育预算支出的高校并不少见。

与此同时,这些高校也很少承担高等教育之外的外交、国防任务,自然可以把更多的钱投入到高等教育发展上。

全国最有钱大学排行榜:谁最舍得给学生花钱?

清华大学作为全国高等教育支出位列第一的院校,它的高等教育支出比例远低于75所高校平均水平,位列倒数第9名。

抛开高等教育支出,科学研究作为高校的重要功能之一,科学技术的支出同样不可或缺。

通常来说,年度预算表的科学技术支出包含了重点实验室及相关设施支出、高技术研究支出、科技重大专项支出等一系列支出,支出预算值越高,占当年支出比例越高,相应高校承担的科研任务越重。

在这一指标上,清华大学继续以近6亿元的支出名列全国第一,北大紧随其后。

在搜集了75所高校本硕博在校生数据后,我们估算出不同学校的生均支出经费。

整体上看,榜单前列的高校几乎全部来自北上广及周边地区,生均水平绝对额呈现“中部塌陷”特征。这一分布趋势可以由省际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出差异部分解释。

全国最有钱大学排行榜:谁最舍得给学生花钱?

西安交通大学作为唯一一所进入榜单前20的西部高校,比排名第一的清华大学少了近28万元。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等中部地区高校在生均支出榜上也纷纷下滑,武汉大学跌至榜单第27位。

清华大学依然牢牢占据第一,比排名第十的南开大学多出两倍。

上海交大和北京大学位列榜单第二、三名,但与清华的差距超过了10万元。这也意味着同为985高校,清华每个学生获得的经费支持大约可以培养4名武大学生。

一个同样残酷的现实是,在榜单最末的合肥工业大学,每位学生2019年获得的预算支出约为5.3万元,约占排名第一的清华大学的1/8。

当清华的学生在实验室里人手一台毕设器材的时候,合肥工业大学的学子们可能还得为谁能使用唯一一台实验设备和行政老师扯皮一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