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百年老店加速倒闭,“匠人”神话会破灭吗?

Photo by Clay Banks on Unsplash

1.企业总有一死

日本百年老店多,世人皆知。但他们的日子过得好吗?《参考消息》最近援引日本媒体的一则报道称,2018年拥有100年以上历史的老牌企业的倒闭数量为465家,刷新了本世纪以来的最高纪录。日本一家调查公司发现,仅从倒闭数来看,2018年度同比增加28%。百年老店日子不好过,并非始于2018年。时间前移一年,类似的报道也曾晃人眼目。诸如日本百年老店《2017年破产数量创历史之最》的标题,依旧停留在网络空间里。只能说,百年老店的积弊已久,如今是加速离场。总结这些老店倒闭的原因,基本上就是两条:

1.经营益发艰难,不得不倒;

2.无人接班,难以为继(很多时候也包含着经营困难的因素)。胜败乃兵家常事,生死乃企业常事。企业总有一死,或岁数大点,或岁数轻点,不足为奇。日本的百年老店多为家族企业,也多为中小企业。在企业全球竞争的背景下,偏向传统行业的日本百年老店遭遇困难,并不难想象。日本的年轻一代不愿接班,不愿被捆绑在家族的事业中,跟中国家族企业的现状也很相似。

日本百年老店加速倒闭,“匠人”神话会破灭吗?

Photo by Clay Banks on Unsplash

2.摒弃农耕文明的思维模式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写过一本有名的书,书名为《乌合之众》,研究的是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群体中的个人,往往会呈现情绪化、无异议甚至低智商等倾向。勒庞认为,这就是“乌合之众”。一谈起日本的百年老店,很多人开口闭口就是“匠心精神”;一谈起百年老店,很多人就鼓吹子承父业,延续传统,就觉得这代表着成功和方向。这里的“很多人”,常常就掉入了“乌合之众”的陷阱中。“乌合之众”这个词不中听,但一针见血。为什么非要做百年老店?为什么非要子承父业?中国古代的皇朝,都是子承父业的。再能生育的皇帝,皇子也就那么有限的几个,从有限的范围内挑选出统治国家的君主——无论如何,从配置资源的角度,几乎不会是最优解。子承父业,本质上是农耕文明的思维模式。按照这样的模式,治理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的选人依据,是血缘,而不是能力与志趣。“子”有足够的能力么?有足够的意愿么?答案,常常是否定的。所以,有学者说,成功的父辈,常常把自己的梦想变成了下一代的“黑洞”。下一代钻进了父母安排好的道路中,被父辈的梦想所捆绑。一些乖巧的下一代,为了家族的“责任”,挺身而出,担当要角。但他们真有能力维系和传承么?当新生代的日本青年,不再被“匠心精神”所束缚,不再被传承家族事业的荣光所蛊惑,他们选择不接班、做自己时,许多百年老店难以为继了。倒就倒吧,也没什么。

日本百年老店加速倒闭,“匠人”神话会破灭吗?

Photo by Louie Martinez on Unsplash

3.“老”,就一定好吗?

大概两年前,我参加上海《解放日报》和一家品牌研究机构合办的一场论坛,讨论上海的老字号品牌问题。我当时做了一个发言,大意是新的魔都需要新的品牌面孔。有的老字号品牌很有活力,很有创新精神,依然在时代的前沿打拼;但更多的老字号品牌,死气沉沉,人力资源根本跟不上现代企业的创新需求——如果这样的企业,一定要传承,一定要维持,那不符合市场的规律。我的基本观点是开放的,对于老的企业,能创新的请继续创新;跟不上趟的,那就关门、倒闭,在企业的墓园中被埋葬。很多企业主都振臂高呼过,我们要做“百年老店”!特别是家族企业,不少掌门人都有这个情怀。可是,过度追求企业长寿,是否一定符合企业内在的生命周期?况且,“老”就一定好吗?“老”这个字,本身就代表了一种颓势。为什么非要沉浸在老态的语境里,不去拥抱更年轻、更有活力的生命呢?在今天这个时代,科技的力量加快了企业新陈代谢的速度。企业在不断变异,在突破,甚至成长为我们所无法预知的样子。包括公司制度本身,也在变。相比而言,能成为“百年老店”的,往往是非常传统的行业,是尖端科技没有抵达或无意颠覆之处。这些企业,多半也很难做大规模。他们,其实很难与这个时代共振了。所以,我对日本“百年老店”的加速倒闭,丝毫不觉得意外。规律这件事,你无法回避和抗拒。

至于有人从文化的角度吟唱几句留恋的挽歌,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 The End -

撰文 汪晓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