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0年之後,中國的動畫產業雖然整體規模還很小,但呈現出井噴式的發展之勢,特別是近10年來國產動畫片的發展尤爲迅猛。稍有不同的是,國產動畫票房在2016年達到頂峯,而美術聯考人數卻在下降,原因在於隨着2014年給藝考降溫的改革措施出臺,報考人數逐年降少。

創造國產動畫片多個第一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徹底火了!

截至8月5日16點40分,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達到24.42億,超越《捉妖記》(24.40億元),不僅創造了國內動畫電影新的票房紀錄,還進入內地票房總榜前十!

更重要的是,幾乎每個看過《哪吒》的人都對該片大加讚賞!不少藝考生及家長紛紛表示,繼《大聖歸來》後《哪吒》票房、口碑爆表,或助推美術、表演、播音等多個藝考專業繼續走熱!

影視熱帶動藝考持續升溫

《哪吒》的火爆,再一次讓人們驚呼國產動畫片的崛起!要知道,上一部引爆觀影熱潮的國產動畫電影是2015年暑期檔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該片累積實現票房9.56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隨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華文化藝術的繁榮復興已成爲必然。

很顯然,與命運抗爭,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正好符合時代的要求,具有深刻的文化影響力和感召力,既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又引導社會成員建構正確價值觀,《哪吒》不火都不可能!

藝考界發現,我國藝考自1952年實行以來,1965年被廢除,1977年得以恢復以來,影視熱與藝考熱似乎存在較大關係。

改革開放後,特別是本世紀初以來,黨和國家明確將文化產業定位爲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這讓包括藝術教育在內的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得到不斷強化。同時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也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的文化藝術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以電影爲例,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年產電影僅幾十部,而到2018年年產電影高達902部!

中國電影行業票房也從2003年的10億元增長到了2018年609億多元,成爲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

除了電影外,音樂等行業的發展速度同樣驚人。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隨着國內網絡音樂版權環境的不斷完善,我國在線音樂行業市場規模正在迅速壯大。

2015年全國在線音樂市場規模達到75億元,2017年292.3億元,預計2020年達到847.6億元。

與文化藝術產業繁榮相應的是,社會對於藝術人才需求的增長,導致藝考熱的持續高溫不退!

2002年開始藝考熱興起,全國藝考生人數從當年的3.2萬人一路猛增至2013年100萬餘人,12年間增加了31倍。全國設置藝術類專業的高校,也從597所增加到1679所。

從院校來看,不管是北電、央美、中戲、上戲,還是其他藝術院校,在2015-2017年,受藝考改革影響,全國藝考報考人數稍有下降外,2018年開始觸底反彈,直到今報考人數各校均創歷史之最,報錄比再創新高。

國產動畫崛起 美術藝考熱

在影視熱的帶動下,國產動畫影視自然不甘落後。

動畫產業作爲一種古老而又新興的產業,在中國正在快速起步並發展。說它古老,是因爲幾千年前的皮影戲等等就已經是一種古老的動畫;說它新,是因爲21世紀的動漫新媒體剛剛發展,在全球發展迅猛。

2000年之後,中國的動畫產業雖然整體規模還很小,但呈現出井噴式的發展之勢,特別是近10年來國產動畫片的發展尤爲迅猛。

據統計,2012年,全國生產放映動畫電影33部,票房4.7億元;2013年,雖然片數降到26部,但是票房卻上升到超過6.6億元;2014年,全年有30部國產動畫電影上映,總票房已經超過12億元;

2015年,國產動畫電影共上映41部,票房升到了20.54億元;2016年國產動畫電影上映42部,票房23.8億元;2017年,國產動畫電影的數量下滑,數量爲39部(重映的有10部),票房爲13.53億元;2018年,國產動畫電影上映38部,票房也有所回升,達到了16.85億元。

從統計來看,國產動畫電影從2012年起票房總量一路上揚,2016年達到巔峯後,在2017年首次出現了下滑,但在2018年後又開始回升。

藝考界分析發現,國產動畫電影票房跟美術藝考聯考人數的變化極爲相似。

稍有不同的是,國產動畫票房在2016年達到頂峯,而美術聯考人數卻在下降,原因在於隨着2014年給藝考降溫的改革措施出臺,報考人數逐年降少。

但到2017年仍有高達近47萬人。2018年止跌反彈,直到2019年再創歷史新高,達到驚人的56萬餘人。據預測,2020年全國參加美術聯考的人數有望突破60萬人。

國產動畫行業潛力巨大

綜合分析表明,雖然我國的動畫產業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但是動畫產業的發展潛力十分巨大。

在日本、美國、英國、韓國等地,動畫產業已成爲第一大產業或支柱產業。相比於海外成熟市場,國內動畫產業的“存在感”偏低。

以2018年爲例,我國國產電影1082部,其中動畫片51部,動畫電影票房佔國產電影總票房比例不超過10%。

中國TOP20電影中沒有動畫片,且鮮有票房突破5億元的國產動畫電影。而日本TOP20電影中動畫片佔六席,票房佔比33%;美國TOP20電影中動畫電影占五席,票房佔比24%。

爲此,國家相關部門頒佈措施大力發展動畫產業。

比如,早在2004年4月,國家廣電總局出臺了《關於發展我國影視動畫產業的若干意見》,強調:“應致力於促進國產動畫的創作生產和產業發展,不斷提高國產動畫節目播放比例,全天播出的總時長不得低於總播出時長50%,其中國產動畫節目比例不得低於60%。”原文化部也要求力爭在5至10年,我國躋身世界動漫大國和強國列。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動畫片長期執拗於“給小孩子看的”的觀點束縛中,讓我國的電影都趨向於一種低齡化的發展趨勢。

而現在這一狀況正在改變,比如彩條屋在2016年—2018年出品製作的《大魚海棠》、《大護法》、《昨日青空》三部成人導向的動畫電影外,2019年元旦,動畫片《白蛇緣起》更是有了極大的突破,打破了“孩童化”的年齡限制。

《白蛇緣起》以唯美的東方魔幻和西方的技術結合,贏得觀衆好評,豆瓣上給出了8.0分的高評價,雖然票房止步4.4億元,但是卻讓我們看到了國漫“成人化”的開始,這是令人欣喜的突破和蛻變。

正是全體動畫業界的共同努力,我國整個動畫產業的產值迅速上升。據統計,2011年,我國動畫產業產值僅爲470.85億元;到了2013年,動畫產業有了顯著提升,產值首次突破了1000億元;到了2016年,我國動畫產業更是達到了1328億元!2018年,動畫產業總產值突破 1747億元,潛力巨大。

這些藝考專業將大有可爲

隨着國產動畫的崛起,大量優質的熱門作品必將井噴式湧現。我們可以想見,經歷了《哪吒》這波熱潮後,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產動畫投入製作中。

爲了滿足國內動畫產業的發展,不少高校都開設有動畫專業。動畫專業屬於藝術學中的戲劇與影視學類,是一種綜合藝術門類。它是集合了繪畫、漫畫、電影、數字媒體、攝影、音樂、文學等衆多藝術門類於一身的藝術表現形式。

國內動畫片資深投資人鍾麗芳曾指出,一部優秀的動畫片應該展現強大的世界觀,並提供足夠多的延展空間和發展空間,動畫片的創作立意不僅要符合當前主流價值觀,還要預估未來十年的變化方向。每部作品在故事層面達到要求後,再進入實際的創作階段。

實際創作階段的第一步,就是需要大量展現故事的美術畫。據介紹,一般5分鐘左右的片子,總作畫量大概在800張左右。這要很強的手繪功底,而且需要付出大量密集艱辛的勞動。在專業人士看來,這項工作不但要創造力和繪畫的能力,更不能缺少工作的熱情和耐心。

動畫片的爆發需要大量配音演員。據介紹全國職業配音演員主要分佈在北京、上海、廣州、長春等城市,總共也就不到1000人。特別是隨着動畫片、動漫、遊戲等作品的倍增,市場對配音需求日益加大,相比之下,國內配音行業人才稀缺,培養一批新的配音演員刻不容緩。

目前,國內院校開設的配音相關專業大多開設在表演系或播音系,常見的表現形式爲,播音主持藝術(影視配音方向)或表演藝術(配音方向)。其課程內容,除了傳授基本的語言基礎和配音技巧外,舞臺表演、配音實戰、演技課、聲樂、形體等等都會涉及。

值得藝考生們注意的是,業內人士更贊成配音作爲表演藝術而不是播音的一部分。因爲播音本身是用一個相對平整、工整和圓潤的音色,以一定的速率、調性來播報文字;配音則需要配音員代入到角色中,用聲音進行表演和演繹,與角色融爲一體。

有業內專家指出,我國動畫產業缺少經典原創內容,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缺失。統計表明,國內動畫行業的從業人員僅有6萬人左右,而全國需求多達60萬人。

中國要發展自己的動畫產業,急需培養出大量優秀的原創人才,風格和內涵都需要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才能讓動漫產業有一個蓬勃發展的機會。

近來年,好在隨着一批優秀動畫影視片的帶動下,中國動畫教育也開始朝着多元化、應用型、高層次方向發展。我們相信,這必然會帶動影視表演、美術、播音、編導、音樂等相關藝術專業繼續走熱。

齊白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