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总部办公楼位于北京市朝外大街,1996年正式投入使用,是中国外交部办公,举办新闻发布会,会见各国大使及代表的场所。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在世界上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外交部总部办公楼已逐渐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办公楼之一。

总理夜点名

1949年11月,在当年段祺瑞执政府外交部旧址院前(北京东单外交部街31号)挂起了新中国外交部的牌子。8日入夜后,周恩来来到了他在二楼的办公室。周恩来问道:“没有我在西花厅的办公室大,却比那边还阔气。我说要因陋就简的,为什么要搞得这么豪华?”李克农笑了:“总理,这是旧物利用,这些红木古董都是北洋政府外交部的。” 周恩来说:“我今天告诉你们,在我当外交部长的任内不得建造新的外交部大楼,也不许增添更多的房子和办公用具,这些就很好嘛!一定要勤俭办外交。”

晚上8时整,外交部全体同志集合,周恩来打开花名册,依次点名。“头一个是王稼祥,外交部副部长,我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稼祥同志已经到达莫斯科,举行开馆升旗仪式了。”他又点李克农:“克农副部长现在主持外交部常务工作,老党员、老红军,长期做情报和统战工作。”接着,他点了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章汉夫正从上海赶来。他是20年代的老党员了,早年留过美,后来又留苏,当过省委书记,抗战胜利后曾在香港做外事工作。天津解放,他主持了天津的外事工作。上海刚解放,中央又派他去主持上海的外侨工作。”他又点到王炳南,说:“办公厅主任王炳南留学德国,回国后先在杨虎城将军身边做统战工作。后来就到重庆、南京的中共办事处做外事工作,中共中央外事组成立后,他担任外事组副组长。”“现任东北军区参谋长的伍修权将军,还没有到任。他在军调部跟美国人打过交道,去年解放沈阳也跟原美国领事馆打交道,查出了许多特务用的电台。早年进过莫斯科中山大学,现在由他来主持东欧司。”

他又翻了一页名册:“亚洲司司长沈端先,也就是有名的夏衍。现在还在上海任宣传部长,目前暂由乔冠华代理司长……你们认识龚澎同志吗?她是我们部里情报司司长,乔冠华同志的夫人。(人群里有笑声)有的年轻同志听不惯,过去在国统区、前不久在香港,人们都是称她为‘女士’、‘夫人’的,以后出国去人家还是这么叫。”周恩来将到会的同志一个一个都点到,点到熟人,他还开一两句玩笑。点名过后,外交部的成立大会就开始了。

 将军当大使

新中国首批驻外大使中,将军占了绝大多数。算至1951年6月底为止,新中国所派出的首批驻外大使15人中,绝大部分是从人民解放军各部队或军区调来的兵团级、军级以上的干部,被人们泛称为“将军大使”。

姬鹏飞,又名吉洛,他到外交部是周恩来点的将。杭州解放后,姬鹏飞担任浙江省军区副政委,突然接到中央调令,让他立即赴京去外交部报到,这使他大觉意外。他和夫人许寒冰先去上海,找了老上级粟裕,希望能够不去。粟裕对他说:“吉洛将军,你是军人啊,国家有需要,将军无选择啊。”离开上海前,粟裕还送给他一件大衣,给他夫人买了一身衣料。到外交部报到后,原定他出任新中国首任驻英国大使,后因中英建交谈判久拖不决,他奉命改任驻民主德国使团团长,于1950年10月12日走马上任,递交了国书。

1949年冬天,黄镇受命带领了一批干部筹备组建总政下属的总干部部。正在忙碌时,中央来了调令,要调黄镇、朱霖夫妇去外交部报到。当天晚上,朱霖不高兴了:“你去国外做外交官吧,反正我要在国内干工作。”黄镇说:“你不去怎么行?我岂不成光杆大使了?”

他们带着两个警卫员、两个大包袱、两箱书,还有5个孩子从总政到外交部来报到了。

次日,调外交部的将军们都来了,袁仲贤、姬鹏飞、耿飙、韩念龙等,一见面大家都乐了。当时,还宣布了黄镇是调干班的支部书记。他笑着指指朱霖说:“我当支部书记也没办法,做不通人家的思想工作。”袁仲贤就对朱霖说:“你不要生气。我们办外交,依我看都是为了党的利益而‘演戏’。将来,我们男的穿上西装革履,是‘演戏’;你们女的穿上旗袍、高跟鞋,拎着个小包包,也是‘演戏’。”朱霖被袁仲贤给说笑了。

半年后的1950年7月,黄镇带着部下及夫人朱霖在内的一行6人,乘上了开往苏联的国际列车。他要在莫斯科转车,前往布达佩斯,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耿飙是惟一自己开着吉普车来报到的将军。刚报到不久,周恩来总理找他谈话说:“在这批首任驻外大使的将军中,中央准备任命你为驻联合国的军事代表。”不久,因新中国进入联大的问题当时还难以解决,耿飙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瑞典王国首任特命全权大使,于1950年9月抵达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在任期内,他还与当时当选联合国秘书长的瑞典人达格·哈马舍尔德交上了朋友。后来,促成了哈马舍尔德1955年元月访问北京,与周恩来举行会晤,使其成为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位联合国秘书长。

 递交国书的“隔壁戏”

将军们到外交部报到后,周恩来让大家连家眷一起集中在新华饭店住下,开始举办大使培训班。培训班在外交部街的老礼堂上课,请了国内的学者、专家给大家讲国际法;举行了外交文书展览,展出了照会、国书、会谈纪要、备忘录、双边协议……还请毛岸英给大家讲在苏联留学的所见所闻与各种体会;也请了苏联驻华大使罗申、罗马尼亚驻华大使鲁登科、匈牙利驻华大使埃夫朗科等,给大家上课,由毛岸英担任翻译。培训班还组织参观东交民巷的苏联驻华大使馆,并集中学习穿西装、打领带,学习跳舞,请老外交人员讲外交礼节。还去北京饭店学摆刀弄叉吃西餐,学怎么摆台,怎么安排主人、客人的位置等。

1950年3月10日下午,经周恩来同意,安排大家在勤政殿旁边的小房里,透过窗户纸的小窟窿,观看罗马尼亚首任驻华大使提奥多拉·鲁登科递交国书的全过程。

仪式开始前,周恩来前来检查,他只准每人用铅笔戳个小洞,说让外国人看见殿堂里这儿那儿一排大窟窿,不雅观。

仪式结束后,这些即将出国当大使的将军们就热烈地议论起来,他们得出了两点共识:其一,致辞应有充分准备,预先有个腹稿;其二,我们首次递交之前,多预习几次走步子、站立的位置、呈递的姿势,等等。有人就建议何不趁热打铁,当场就来演习演习。于是,大家就在勤政殿里的小屋中,你当元首、我呈国书地轮流预演起来。这时,周恩来走进来了,笑着说:“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毛主席听说你们在这里观礼,很高兴,要接见你们。”他领着大家走进大厅,毛泽东很高兴地站了起来,跟大家逐一寒暄握手。他问黄镇:“你原来那个黄士元的名字,不是很好吗,改它做什么?”黄镇说:“我脾气不好,需要提醒自己‘镇静’。”毛泽东说:“黄镇这个名字也不错。《楚辞》中说,白玉兮为镇,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可改其节。派你出去,是要完璧归赵喽。”

有的同志提出,我们不懂外语,怕搞不好外交工作。毛主席说,现在我们的高级干部中懂外语的很少,那也不能不派大使啊!暂时不懂外语,也可以当好大使。汉代的班超、张骞不是也不懂外语吗?但他们出使西域,非但能够不辱使命,而且功绩卓著。他又幽默地说:将军当大使好,好在哪里?首先,你们出去我们放心,因为你们不会跑掉。毛泽东说这“不会跑掉”的话,是因为当时新闻刚报道了某国驻外使节叛逃。周总理笑着插话:革命军人嘛,政治觉悟高,立场坚定,纪律性强。

在接见中,毛泽东很认真地说:“你们这些将军出国当大使,不算转业,可以保留军籍。恩来,你看怎么样?”周恩来点头说:“同意。”

接见快结束时,周恩来郑重地提醒大家:外事工作授权有限,所以你们要经常向国内请示汇报,外交无小事,切不可掉以轻心。

陈敦德/文

来源:《新华月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