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交领右衽,褒衣大袖,无扣结缨,斯为汉服。尽管汉服千变万化,但它的演变始终是沿着一定的形态进行的,唯一不变的就是交领右衽、褒衣宽袖和无扣结缨。

长见识了!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汉服。

长见识了!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汉服。

一袭豆青色汉服

清新素雅之极

衬托出东方女性特有的柔美

端庄典雅,高贵大气

长见识了!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汉服。

汉服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瑰宝,在历史上出现的款式多不胜数。尽管汉服千变万化,但它的演变始终是沿着一定的形态进行的,唯一不变的就是交领右衽、褒衣宽袖和无扣结缨。

交领右衽

汉服中左侧衣襟与右侧衣襟交叉于胸前,形成的领口交叉,就叫做“交领”。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称之为“右衽”。中国历来的“以右为尊”,因此,汉服也一直尊崇这个原则,无论经过多少次的更改,还是保持着“交领右衽”的传统。

长见识了!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汉服。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素纱禅衣,印证了古代汉服“交领右衽”

古代中原汉族服装衣襟向右,以“右衽”谓华夏风习,“左衽”一般指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论语·宪问》里孔子表扬了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功抵御了北方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扰,说道“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里的左衽指北方少数民族的装着习惯。可见,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服饰习俗,汉服是右衽,北方少数民族是左衽,这一习俗神圣不可侵犯。

长见识了!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汉服。

在汉族传统习俗中,死者之服用左衽。《礼记·丧大记》记载说:“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左衽,结绞不纽。”《通典》中也说:“凡衣死者,左衽。”因此,汉服一般都是尊崇“右衽”原则。

长见识了!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汉服。

褒衣宽袖

汉服的袖子又称“袂”,其造型在整个世界民族服装史中都是比较独特的。袖子,其实都是圆袂,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袖宽且长”是汉服袖型的显著特点,宽袖能显示出雍容大度、典雅、庄重、飘逸灵动的风采。

长见识了!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汉服。

汉服袖子的宽窄长短很有讲究。袖长要“回肘过腕”,裁剪时要留出胳膊能回过弯的余地,这样胳膊弯曲时袖子长度不受影响,当着装者曲臂时,这种大袖就会形成优美的流线。或于人的举手投足之间,或于临风屹立之时,宽博的衣袖便为人平添了古朴和谐、潇洒飘逸的风韵。

长见识了!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汉服。

无扣结缨

结缨即系带,属于“隐扣”。汉服的哲学是顺应自然,用裁剪余料做成缨带连接衣片,几乎不用扣子,更不用拉链、按扣等等。几根细细的带子,一左一右在腋下系扎,一内一外就牢牢的固定了衣襟,可松可紧,便于调节,望之飘然若仙,同时还有利于腹部的保暖。

长见识了!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汉服。

另外一种是腰间的大带和长带子,它不仅有实用性,而且有装饰性,另外还有象征性意义,象征着权力。

长见识了!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汉服。

交领右衽,褒衣大袖,无扣结缨,斯为汉服。

不得不赞叹,汉服文化博大精深,原来真正的汉服是这样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