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数据的价值已经在不断被发掘和利用,没有人会怀疑数据所蕴藏的能量。

8月8日,以“规范数据治理,打造数字银行”为主题的中国数字银行论坛2019年夏季论坛在桂林举办,论坛由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和桂林银行主办,金融壹账通承办。中国银行业金融科技实验室首席专家、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科技监管部副主任林丽发表了主题为“数据治理顶层架构设计”的演讲,她表示,当前银行业在数据治理的方面已经进入到最后的深水区,银行业正迎来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节点。

现将她的主要观点摘录如下: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银行业的发展模式已经由原来的网点经济、规模扩张、重资产的方式,逐步走到了当今的APP经济和下一步的API经济,在这些交互方式的引领下,有望使金融业真正融入到即将到来的生活多场景时代。”

众所周知,从国外到国内,场景开放银行、超级接口,这种模式已经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方向。这个模式就需要银行进行三步走:第一步,是银行以自己为中心,把银行内部的系统和内部业务整合好,打造各种产品;第二步,逐步开放,除了开放API接口以外,将开放银行的各项功能,通过全面整合和对接,来实现资源互补;第三步,开放数据,这是数字化转型的最终方向,用户可以在不同场景共享多家银行数据,甚至可以把自己在各个银行的数据进行分配,真正从同质化严重的产品中逐步实现向贴近场景化的、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方向发展。

要实现这样的转型,就要建立在数据治理的基础之上,基础做好了,金字塔才能搭得稳健。从数据治理到数据模型、数据资产管理、数据管控,直至数据应用服务,才能形成一个完满的闭环,真正实现数据决策。

数据治理战术具体应从哪些方面入手?银行要围绕流程标准、考核、监督、审计这几个方面来管理。在管理战略架构上,要求自上而下,将数据文化的建设提高至战略高度,并构建清晰的数据治理制度,包括价格制度、问责制度等。在最核心的内部治理环节中,首先要实现统一归口管理,并贯穿于整个数据治理工作的始终。此外,也要在做好数据安全防范工作,实现明确分工,业务部门承担数据安全标准化、产品设计的管理及模型标准化、看技术部门负责统一将标准落地,将数据“找好管好用好”,逐步形成管控体系和服务体系,最后再把整个数据标准化体系建起来。

关于银行业数据治理的目标,从形式上来看,需要做到数据的可视化,诸如数据影响性分析、数据地图,数据全景式视图等多种呈现形式,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的能力和方向。从实质来看,银行最终应具备五个方面的能力:第一数据资源的获取能力,第二数据资源整合能力,第三数据资源应用能力。第四管控能力,第五是服务能力。

目前,前海金融学院和金融壹账通合作,为各个会员单位提供数据治理培训赋能,这个培训包括几个方面,包括解读政策、梳理银行数据现状、问题及痛点,通过数据治理、平台的服务,帮助银行培训数据治理方面的人才和能力,最终帮助银行在工具方面,在数据可视化、基础架构大件方面提供赋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