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上海堡垒》烂的那些人,是因为不了解这些

"科幻",不论在文学抑或影视领域,长期处在边缘地位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无论科幻电影的社会重要性如何,它是"原子能时代的诗",是使我们意识到自己现在是何物和未来将会成为何物的警句。

而今,这首诗终于从遥远的好莱坞传到了中国。

2019年,或许将在中国电影史上能留下特殊的一笔——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从《流浪地球》到《疯狂的外星人》再到如今的《上海堡垒》,这场看似简单的接力赛却远非表面那么容易。

鲁迅先生曾称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

《上海堡垒》做到了:首次将科幻与战争类型相结合,"六年磨一剑",实属不易。说《上海堡垒》烂的那些人,是因为不了解这些

故事发生的时间在"近未来"(西方科幻概念,即我们即将面对的未来)。

人类在探索宇宙时,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能源——"仙藤",并将其带回了地球。

仙藤的出现代替了煤、石油、天然气等原始不可再生能源,极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然而,好景不长,外星文明为了争夺"仙藤",对地球发起了进攻。

儿时仰望的星空,被"外星母舰"所笼罩,这是一个"天空盛开紫色大丽花的时代"。

说《上海堡垒》烂的那些人,是因为不了解这些

面对严峻的形势,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共御外敌。纽约、伦敦、新德里等城市接连受到外星母舰和"捕食者"的袭击,先后化为灰烬。

作为唯一一座拥有仙藤且幸存的城市,上海成为了人类最后的一线希望。

因其上空覆盖着依靠仙藤能量形成的"泡防御系统",故名之"上海堡垒"。

除了能抵御外星母舰"光流轰炸"的防御系统外,上海还有隐藏在黄浦江下的终极武器"上海大炮"。

说《上海堡垒》烂的那些人,是因为不了解这些

整个影片共由四场不同类型,但同样担得起"出色"二字的战争串联起来,无疑这是属于观者视听感官的饕餮盛宴:

说《上海堡垒》烂的那些人,是因为不了解这些

1600多个特效镜头、

15500平方米的实景搭建、

带有巨大压迫感且诡谲的外星母舰、泛着流光的泡防御、科技质感十足的"捕食者"......抛开剧本、演员,单论"视听语言",《上海堡垒》已经值回票价了。

说《上海堡垒》烂的那些人,是因为不了解这些

当然,作为中国第一部科幻战争片,《上海堡垒》值得言说的地方,

除了作为电影艺术最基本的"视听语言"外,还有很多。

1. 与传统好莱坞科幻片相比,灾难发生地的转移——上海

纵观科幻电影的发展史可知,科幻片言说的地点均集中在纽约、华盛顿、伦敦、巴黎等地。换言之,即第一世界及发达国家。

第三世界的国家长久以来处在被遮蔽的位置,从未被言说。

其实,科幻电影灾难的发生地,往往与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中心相重合,即世界权力的中心。

说《上海堡垒》烂的那些人,是因为不了解这些

而《上海堡垒》则赋予"上海"以"人类最后的希望"之名。

无论观影者是否认同这一"权力中心"的转移,总归已经获得了"被言说"的权力。

这或许,便是第三世界国家"他者"身份被剥离的开始。

说《上海堡垒》烂的那些人,是因为不了解这些

2. 科幻战争片的内里——现代寓言

从剧情上看,《上海堡垒》可以一言概括之"地球对抗外星人,争夺新能源之战",但是其内里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现代寓言。

在尼采宣布"上帝已死"后,后工业时代来临,科幻电影则取而代之。

科幻的外衣下,有人类对于未知领域、未来科技的好奇、向往、追求、甚至征服,也有因科技发展而带来的"异化"。

当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便兴起的"末日情结"也一直贯穿其中。在《上海堡垒》中,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说《上海堡垒》烂的那些人,是因为不了解这些

第一, 科技是把双刃剑。因科技的发达,人类带回了"仙藤";"仙藤"再促进人类社会及科技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世界带来了灭顶之灾。

第二, 外星来客的强势入侵,人类主体地位被动摇。

作为外星来客,"捕食者"的命名可谓别有深意。

捕食者,目标清晰在于"食",这是它们存在的唯一欲望。也是正是此欲望,驱使它们无视生命,试图灭亡人类。

说《上海堡垒》烂的那些人,是因为不了解这些

它们的存在,便是现代社会中被"物质资料奴役"的"异化的人"的极端形态。

片中,无人机战队成员以"数字编号"取代其自身名字,可作为辅证。

总而言之,无论是"捕食者"的存在,还是影片高潮部分"上海陆沉"

说《上海堡垒》烂的那些人,是因为不了解这些

这种近未来的"反乌托邦"剧情设定,实际上暗含着现代人对未来的恐惧与焦虑。

3. 爱国主义精神

一座城市之所以重要,不是因为车水马龙,不是因为高楼大厦,而是因为那些为它浴血奋斗的人们"。

无论是以江洋(鹿晗饰)为代表的"灰鹰小队"、巾帼不让须眉死守"仙藤能源基地"的女司令林澜(舒淇饰)、操作终极武器的杨建南司令(高以翔饰),

说《上海堡垒》烂的那些人,是因为不了解这些

抑或是,众多默默无名却在自己岗位奋斗到最后一刻的军人们。

相比"泡防御系统"、"无人机"、"上海大炮",他们都是血肉之躯。

说《上海堡垒》烂的那些人,是因为不了解这些

但毫无疑问,正是这些血肉之躯,才是使上海这座城市成为真正不可击败的"堡垒"。

时隔多年,一句看似中二的"向我开炮"却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

说《上海堡垒》烂的那些人,是因为不了解这些

尽管有很多人可能会吐槽,"携带儿女私情的江洋"怎么能成为"英雄"的存在呢?

可是,谁说"英雄"就不能有血有肉了呢?谁说"英雄"就一定是钢铁侠和超人呢?

他可能是个暗恋"女司令官"毛头小子,在爱情里怯懦犹疑;他可能没有拯救世界的梦想,只想开个摩托车修理店,周末带着媳妇儿兜风。

但是,危险来临时,他们依然会背负起"国家民族大义",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英雄,不是吗?

说《上海堡垒》烂的那些人,是因为不了解这些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是被好莱坞科幻大片养刁口味的一代;

我们也得承认,《上海堡垒》并没有尽善尽美。同时,不可置否,2019年也只是科幻"元年"而已。

这是我们的第一步,却绝不会是我们的最后一步:

它存在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结果",而在于"六年磨一剑"的真诚与坚守。这份勇气,才是真正的"堡垒"。

王仙女的第37篇影视推送,原创文章,爱好观影。内容纯属个人观点欢迎交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