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一切都站在服务客人的角度,晓明哥一时忘记了做自己(《中餐厅》),黄店长一时忘记了团队的困难,忘记了现有条件能做到什么。在午餐会上,其实很明显能看出晓明哥和大家在思维上的分歧了,他并没有否认其他员工意见的合理性,只是他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依旧是“要满足客人”为先,于是就出现了“你的问题你要解决”和“冰箱也可以买”这样令人“头秃”的结论。

中餐厅第三季:赵薇、黄晓明两位店长教我们,要先做好自己

1.

新一季的《中餐厅》播出以来,晓明哥出任店长给大家带来了不同的画风。但是3期过去了,他们还在争执还在磨合,很显然这个新风格并不那么顺利。

在现实生活中,晓明哥有自己的店,相信他并不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那么问题出在哪了呢?

其实从第一季中就能看出来,晓明哥是个服务型的人,在他的世界里满满的都是“你需要什么”“我可以为你做什么”。

客人稍一不耐烦,他立马感同身受的不安了起来;客人提的要求他都要尽力去做,有时在一桌逗留太久甚至忽略了其他客人;小孩子一闹脾气他也是立刻递上礼物。

可是,这种无条件的服务精神带到第三季,带到店长的位置,很显然就不合适了。

在节目里我们看到热情的晓明哥只顾着揽客,上下楼梯还帮忙带孩子的客人搬婴儿车,他完全忘记了只安排备了24人份的餐。最后没菜可卖了,他第一反应就是责怪为什么菜没备够。

这不并不是说他推脱责任,只是在问题发生的第一时刻,他首先想到的是,等待了很久的客人不能吃不到东西。

一中午的忙碌过去了,很显然套餐并没有缓解大家的忙乱。

中餐厅第三季:赵薇、黄晓明两位店长教我们,要先做好自己

在午餐会上,其实很明显能看出晓明哥和大家在思维上的分歧了,他并没有否认其他员工意见的合理性,只是他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依旧是“要满足客人”为先,于是就出现了“你的问题你要解决”和“冰箱也可以买”这样令人“头秃”的结论。

所以,一切都站在服务客人的角度,晓明哥一时忘记了做自己(《中餐厅》),黄店长一时忘记了团队的困难,忘记了现有条件能做到什么。

2.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赵薇店长带领下的《中餐厅》,从一开始就定下了一个基调,首先要做自己。

也就是餐厅首先要有个清晰的自我定位,然后去实现这个定位,这样才能扎实的吸引更多客人。

中餐厅第三季:赵薇、黄晓明两位店长教我们,要先做好自己

在晓明哥指出了大家的问题和不足时,赵薇店长则是直接霸气的说“其实没必要说这么多”。

的确,每个人都会在反省中意识到自己的失误,给予空间让大家成为更好的自己,然后才有更好的我们(《中餐厅》)。

同时,也会收获好评。

中餐厅第三季:赵薇、黄晓明两位店长教我们,要先做好自己

那么,晓明哥的服务为先原则客人满意吗?事实上,一切还是基于餐厅首先是个好的餐厅,反之,等不来的烦了,等不了的走了。

中餐厅第三季:赵薇、黄晓明两位店长教我们,要先做好自己

3.

在我们的工作中,失去自我的迎合,往往也不是对方想要的。

记得去年的时候,朋友的公司推出新产品,邀请我列席他们新品宣传片的招标会。几轮筛选下来,我本以为最后选中的会是那个服务态度好、积极配合他们的要求做修改的团队,可朋友选择的是那个坚持自己设计理念的团队。

他的理由也相当简单“我不擅长宣传片这个东西,所以我才去找专业团队来做,我是会有我的想法,但是我更希望专业人士能带给我更专业的建议”。

其实在整个推荐的过程中,那个被选中的团队也并非一点都没做妥协,只是他们会把甲方的要求融入到他们的设计中,突兀的也会给出合理解释。

而那个只是积极配合修改的团队,则是一步步的把甲方的要求都安插在了作品中,成品完全看不出他们最初设计的影子。

其实我看到在成品展示的环节里,朋友已经对这个作品皱眉了,只是我以为他会被对方的态度打动,但其实没有,他要的是满意的成品。

我想,这个团队就是输在了没有坚持自己吧。

所以,如果晓明哥可以先给餐厅做个定位,再把解决问题的方向转变为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餐厅,那他一定会是个更优秀的店长。

而我们,在迷茫或者遇到瓶颈时,也要先做好自己,然后再精进为更好的自己。这样无论是在团队中,还是个人作战,一定都会带来更好的成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