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老子关于“德”的定义是,人的言行容止合乎道的,就有德。所以,人的行为合乎道的要求,就叫上德。

《老子》全书5000多字,说来说去就两个字,包含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空间宇宙万事万物。不光老子、道家围绕这两个字做文章,三教、诸子无不围绕这两个字做文章,所不同的是,有的讲整体,有的讲局部,有的讲宇宙规律,有的讲做人规矩,有的讲治人之术,有的讲兴利之策。

这两个字就是——道、德。其中的“道”,就是《易经》之“道”,即“易道”。在《易经》的拓展和发挥方面,毫无疑问,老子是主帅。

道是什么?

《老子》开篇第一句开宗明义:“道可道非常道”,然后围绕这个“道”进行了纲领性论述,并认为“道”是不可言、不可名的;这个不可言、不可名的存在,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可以用“无”和“有”来表述。那么,这个玄而又玄的“道”究竟为何物?

老子没有急于回答,直到第25章才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把道视为宇宙的本体,这个本体先天地而存在,是天地万物之所出,且不因天地万物的生灭而生灭,它是永恒的。

《易经》有“三易”即“简易”“变易”和“不易”,不易,就是道,道就是不易,它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宇宙有更迭,人类有代谢,禽兽有生死,植物有枯荣,而道永恒。

道为天地之母,天地万物因道而存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好像天地万物的母亲。道与母亲相同之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母亲生育子女,道化生万物,但都不偏私据为己有;虽然有功德于所生,但绝不居功自傲。

但有一点是不同的,母亲生育了子女,会倾注一生的心血呵护子女,为了子女可以舍身赴死。而道却不是这样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虽然对万物有所施为,有阳光雨露、风滋雨润、春生夏长的抚爱,也有雷击洪灾、酷暑严寒、千劫万难的摧残,但绝不偏私于任何事物,也不干涉万事万物的自然循环、生灭枯荣。

道给了万事万物各自生存的条件,也给了每一个人不同的成长空间,呈现出千姿百态,自由绽放的生生之态,这是道的本意。人之善恶、成败、平凡与伟大,都是自己作为的结果。不管你在意与否,道就在那里,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喜不怒,顺道而为之,则成;反之则败。

“德”是什么?

道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若存若亡,恍兮惚兮,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它看不见摸不着、无声无味,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整个过程。

如何感触它、把握它、利用它?老子21章说: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老子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大德之人的行为容止,是循道而行的。“道”这一神奇事物,虽是惚惚恍恍的,但恍惚之中却有实物。虽是幽隐深远的,但是其中却有最精微的物质——精气。这最精微的精气是真实存在的,其中蕴含着“道”的信息。

自古以来,“道”这个名称一直存在,借助于它,可以认识天地万物的起始。我凭什么知道万物的起始情形呢?就是凭借上面所描述的“道”。

老子是在告诉我们,道为体,德为用。就是说,道是宇宙万物之本体、本原,德是道在事物身上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合道”的完美人格。“孔德(大德)”之人是道的载体,是道的体现。

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德”就是行道而有所”得“,得道者就是德。人的身上每时每刻都有道,人体内部运行以及言行举止都是道的作用结果:经脉血气的运行,思维想象的产生,都是道的作用。没有道,人就活不成。所以,人的行为合乎道的要求,就叫上德;不合乎道的要求,就叫失德。

不管是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还是荀子的人之恶,性本恶,还是佛家的明心见性,这个“性”都是道赋予人类的,只是在不同种类、不同的人身上表现有所不同而已。比如道赋予兽的,是兽性;赋予水的,是水性;赋予人的,就是人性。

尽管孟、荀在人性的本性认知方面意见相左,但是他们强调善恶的出发点在于说明:人的本性原本是善(或恶)的,后来的变化都是源于道的教化不同,以及个体对道的认知差异所致。

所以,老子关于“德”的定义是,人的言行容止合乎道的,就有德。有德之人就是得道之人。因为他把道给体现出来、发扬出来了,得道多助,一顺百顺。相反,一个人身上体现不了道的要求,那很显然他就是失德,失道者寡助,百事不顺。

尊道贵德,才能获得吉祥光明

道是万物本源,天地、圣人跟凡夫俗子一样,都出于道,本质上没什么区别。有区别的是,人们的“德”千差万别,所谓的修道修行,其实修的就是一个德字,无德何以言道?

但是天下就一个道,没有偏私,没有正邪。而德分上下,德有优劣。

因为,道是规范,是标尺,是镜子,人要顺德成道,就要遵循规范,对照标尺,常照镜子,不断调整自己的德行,缺什么补什么,哪里短补哪里,如此,才能叫做“修”道,修德修道就是要走正道。

人生的结果,无论福祸喜悲,都是自作自为的结果。走正道,方可保平安,诸事顺。

而今,很多人以钱为道,以私为德,大道弛而“钱”道盛行,背道而驰,逆天而行,虽有眼前康乐,却难保长久安康。

人有私心,也是本性;人能修己,方可长久。老子没讨论过过人的是非,可能在他看来,人无完人,才需要精进修行的。但不管人有多大差别,只要在正道上,这种差别就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是非方面也只能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合道。

标准自古就有,现在依然有,将来更得有,只是是非的标准生锈了,不灵了,价值观扭曲了,荣辱观混淆了,信仰缺失了,行为违道了。几乎人人都在呼唤良知,呼唤道德的回归,所以老子要人们要及时惊醒,迷途知返,返璞归真。只有心向大道,去私弘道,才能永保福乐康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