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老子關於“德”的定義是,人的言行容止合乎道的,就有德。所以,人的行爲合乎道的要求,就叫上德。

《老子》全書5000多字,說來說去就兩個字,包含了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空間宇宙萬事萬物。不光老子、道家圍繞這兩個字做文章,三教、諸子無不圍繞這兩個字做文章,所不同的是,有的講整體,有的講局部,有的講宇宙規律,有的講做人規矩,有的講治人之術,有的講興利之策。

這兩個字就是——道、德。其中的“道”,就是《易經》之“道”,即“易道”。在《易經》的拓展和發揮方面,毫無疑問,老子是主帥。

道是什麼?

《老子》開篇第一句開宗明義:“道可道非常道”,然後圍繞這個“道”進行了綱領性論述,並認爲“道”是不可言、不可名的;這個不可言、不可名的存在,是天地萬物的本原,可以用“無”和“有”來表述。那麼,這個玄而又玄的“道”究竟爲何物?

老子沒有急於回答,直到第25章才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爲之名曰大。”

老子把道視爲宇宙的本體,這個本體先天地而存在,是天地萬物之所出,且不因天地萬物的生滅而生滅,它是永恆的。

《易經》有“三易”即“簡易”“變易”和“不易”,不易,就是道,道就是不易,它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宇宙有更迭,人類有代謝,禽獸有生死,植物有枯榮,而道永恆。

道爲天地之母,天地萬物因道而存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就好像天地萬物的母親。道與母親相同之處是:“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母親生育子女,道化生萬物,但都不偏私據爲己有;雖然有功德於所生,但絕不居功自傲。

但有一點是不同的,母親生育了子女,會傾注一生的心血呵護子女,爲了子女可以捨身赴死。而道卻不是這樣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道雖然對萬物有所施爲,有陽光雨露、風滋雨潤、春生夏長的撫愛,也有雷擊洪災、酷暑嚴寒、千劫萬難的摧殘,但絕不偏私於任何事物,也不干涉萬事萬物的自然循環、生滅枯榮。

道給了萬事萬物各自生存的條件,也給了每一個人不同的成長空間,呈現出千姿百態,自由綻放的生生之態,這是道的本意。人之善惡、成敗、平凡與偉大,都是自己作爲的結果。不管你在意與否,道就在那裏,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喜不怒,順道而爲之,則成;反之則敗。

“德”是什麼?

道是無狀之狀,無物之象,若存若亡,恍兮惚兮,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它看不見摸不着、無聲無味,卻實實在在地存在於萬事萬物發展變化的整個過程。

如何感觸它、把握它、利用它?老子21章說: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爲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衆甫。吾何以知衆甫之狀哉?以此。

老子這段話的大意是說:大德之人的行爲容止,是循道而行的。“道”這一神奇事物,雖是惚惚恍恍的,但恍惚之中卻有實物。雖是幽隱深遠的,但是其中卻有最精微的物質——精氣。這最精微的精氣是真實存在的,其中蘊含着“道”的信息。

自古以來,“道”這個名稱一直存在,藉助於它,可以認識天地萬物的起始。我憑什麼知道萬物的起始情形呢?就是憑藉上面所描述的“道”。

老子是在告訴我們,道爲體,德爲用。就是說,道是宇宙萬物之本體、本原,德是道在事物身上的具體體現,是一種“合道”的完美人格。“孔德(大德)”之人是道的載體,是道的體現。

道,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德”就是行道而有所”得“,得道者就是德。人的身上每時每刻都有道,人體內部運行以及言行舉止都是道的作用結果:經脈血氣的運行,思維想象的產生,都是道的作用。沒有道,人就活不成。所以,人的行爲合乎道的要求,就叫上德;不合乎道的要求,就叫失德。

不管是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還是荀子的人之惡,性本惡,還是佛家的明心見性,這個“性”都是道賦予人類的,只是在不同種類、不同的人身上表現有所不同而已。比如道賦予獸的,是獸性;賦予水的,是水性;賦予人的,就是人性。

儘管孟、荀在人性的本性認知方面意見相左,但是他們強調善惡的出發點在於說明:人的本性原本是善(或惡)的,後來的變化都是源於道的教化不同,以及個體對道的認知差異所致。

所以,老子關於“德”的定義是,人的言行容止合乎道的,就有德。有德之人就是得道之人。因爲他把道給體現出來、發揚出來了,得道多助,一順百順。相反,一個人身上體現不了道的要求,那很顯然他就是失德,失道者寡助,百事不順。

尊道貴德,才能獲得吉祥光明

道是萬物本源,天地、聖人跟凡夫俗子一樣,都出於道,本質上沒什麼區別。有區別的是,人們的“德”千差萬別,所謂的修道修行,其實修的就是一個德字,無德何以言道?

但是天下就一個道,沒有偏私,沒有正邪。而德分上下,德有優劣。

因爲,道是規範,是標尺,是鏡子,人要順德成道,就要遵循規範,對照標尺,常照鏡子,不斷調整自己的德行,缺什麼補什麼,哪裏短補哪裏,如此,才能叫做“修”道,修德修道就是要走正道。

人生的結果,無論福禍喜悲,都是自作自爲的結果。走正道,方可保平安,諸事順。

而今,很多人以錢爲道,以私爲德,大道弛而“錢”道盛行,背道而馳,逆天而行,雖有眼前康樂,卻難保長久安康。

人有私心,也是本性;人能修己,方可長久。老子沒討論過過人的是非,可能在他看來,人無完人,才需要精進修行的。但不管人有多大差別,只要在正道上,這種差別就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在是非方面也只能有一個標準,那就是:合道。

標準自古就有,現在依然有,將來更得有,只是是非的標準生鏽了,不靈了,價值觀扭曲了,榮辱觀混淆了,信仰缺失了,行爲違道了。幾乎人人都在呼喚良知,呼喚道德的迴歸,所以老子要人們要及時驚醒,迷途知返,返璞歸真。只有心向大道,去私弘道,才能永保福樂康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