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秘最美小镇,发现上海乡村别样之美!

作为2018上海旅游节的主体活动,《寻秘最美小镇——淘“最”攻略》颁奖典礼明天中午就将在金山的枫泾古镇举行,届时,“最水乡”“最有味”“最文艺”“最乡音”“最人文”“最活力”“最用心”和“最惬意”这八大奖项,将一一揭晓!

“话匣子”将通过阿基米德FM和网易新闻,对颁奖仪式进行全程音、视频直播。同时,话匣妹还将带您领略枫泾古镇的古桥、老街、美食与非遗传承,零距离感受特色小镇的独特魅力。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寻秘最美小镇》全媒体新闻行动一晃已经走过了一年半时间,话匣君话匣妹深入探访了上海近20个各具特色的小镇,在“寻秘”过程中,带着花粉们一块结识了许多“小镇达人”。明天的活动,就邀请到了其中八位,来当颁奖嘉宾。现在就来向您介绍一下他们的故事。

张洪生

张洪生先生是松江泗泾十锦细锣鼓的传承人。泗泾镇的江南丝竹历史悠久,当时的小青班、吹打班生意兴隆,丝竹之音和锣鼓之声不绝于耳。在1986年民间文艺普查中,泗泾镇发现了“十锦细锣鼓”曲谱,组建了“十锦”演出队。“十锦”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在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最大特色在于它的锣鼓的演奏技法和特殊的器具配置,它有非常独具个性化的演奏“口诀”。2008年6月,“泗泾十锦细锣鼓”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话匣妹最觉有趣的是,演出“十锦”的众多乐器中,最要紧的竟是一面“破锣”。关于这“破锣”还有一番传说,原是常年累月的练习演出时,偶然敲破,谁料这敲出的音调竟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张洪生是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喜欢音乐,10岁起学习二胡、扬琴,16岁进入松江县沪剧团担任音乐演奏工作。1986年起一直从事《十锦》的整理、排练、演出活动,并拜第五代传人刘关元老先生为师。2005年后,培养了唐家昌、马彩霞、沈炳云、陆梅芳等人,在泗泾小学内开设“十锦”兴趣班,传承十锦。

孙大名

话匣妹在闵行浦江镇的“寻秘”中,偶然在热闹的召稼楼古镇发现了一处静谧之地。两开间的店铺里,满是主人家各处觅得或自己亲手制作的各式折扇。交谈下来才发现,原来店主——人称“孙公”的孙大名学过书法、国画、油画,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对古旧老扇子产生了浓厚兴趣,从工作近十年的医院辞职,投身于折扇艺术。近三十年来,孙大名从江浙两地的制扇老艺人,和明代、清代、民国时期的老扇骨中,吸取精华,开创了孙氏明式折扇。

扇文化经过千年岁月的陶洗,淋浴着历史长河的风雨,阅尽人间沧桑巨变,韵味十足,内涵深远。一扇面诗写道“寸尺之地,千里江山,花草飘零,浮云流动,小溪奔流,树木呻吟,风雨呼号,百子嬉春,气势宏伟,千恣百态”,这正是折扇艺术的魅力所在。作为孙氏折扇的掌门人,孙公——大名先生的作品,曾被收录入国家集邮总公司发行的中华文化名家艺术成就邮票卡纪念珍藏册内。

曹秀文

曹秀文是金山农民画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艺术风格大胆夸张,色彩反差强烈,却又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她曾获得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山农民画技术)代表性传承人、全国三八红旗手,上海工匠等称号,其作品多次在海外展出,代表作品参加过2010年上海世博会,并被中国民间艺术博物馆收藏。谁能想到,她曾是一名采药姑娘?

曺秀文自幼受家庭氛围熏陶,对色彩、造型有浓厚的兴趣,曾受上海画家韩和平的指导,也是第一批金山农民画社的成员。“以纸作布,笔作针,颜料当线,画自己的生活。”这句话写实了她的人生转变。在不断提升自身画技的过程中,她坚持于自己的艺术理念,细心观察身边的生活,执笔向前,最终创作了一幅幅如《过年》《春意》这般精美的农民画作,其中《渔家乐》更是被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看中并纳入收藏。

潘益飞

人称“海湾鸟叔”,十几年专注于拍摄海湾森林公园里栖息繁衍的飞鸟。每天清晨上班前、傍晚下班后,潘益飞总会带上“长枪短炮”,到森林公园里拍上一会儿才过瘾。他是“农垦二代”,三岁时便随着父母来到这里的农场。小时候,周围满是沼泽芦苇。眼看着农垦人在这里一步一步围垦,使海湾发生了沧海桑田之变。

潘益飞的心底一直有一种激情,要用镜头记录家乡之美,以鸟类这种生灵,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了追踪拍摄一窝初生的白鹭,他从“胎教”开始做准备,爬到距离鸟窝十米距离的大树上,一蹲就是一天。渐渐地,大白鹭不再把他当成威胁,能在他的镜头下来去自如。潘益飞得以记录下这窝小白鹭从破壳到展翅飞翔的全过程。那年的6月底,潘益飞凭经验知道小白鹭翅膀硬了,快能飞了,就整天整天地守候在旁,最终幸运地就捕捉到了这展翅的瞬间。

程美华

在中国地毯行业,程美华是一个黄道婆一样的开拓革新者。她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将中国传统的手工丝毯做到极致。1954年,她出生于江苏如皋一个技术工人家庭。由于勤奋好学又心灵手巧,26岁就已成为工艺丝毯厂技术骨干,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上海,指导创办金山丝毯厂。程美华也从当年的编织工,逐渐成长为中国现代丝毯艺术的开拓者之一。

40多年来,她从普通技术工人成长为工程师、上海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地毯专家。她成功研发出了第一幅中国现代艺术挂毯。上世纪八十年代,她代表中国丝毯技术员参加在欧洲召开的国际地毯博览会,现场展示丝毯制作,由此打开欧洲市场;她曾在困境中坚守、奋进,令金山丝毯厂成为上海唯一一家手工丝毯企业。她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打破常规,将东方现代丝毯艺术水准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

姚德达

他总是穿戴整整齐齐,手里提着包,笑容满面,他到的地方,总会引来许多人,村里的老人和孩子更是常常盼着他的身影,因为他到了哪里,故事就到了哪里,有跌宕起伏的,有妙趣横生的,也有催人泪下的…….

他叫姚德达,车墩镇上鼎鼎大名的会讲故事的“姚爷爷”,多年前他退休后,就开始了自己的“讲故事之旅”,东门村、南门村、联民村、华阳村……一个个村落转着圈的走,他口袋里装的都是车墩故事。

有当地人抗日的故事,也有这里的居民明朝抗击倭寇的过往,有关于车墩鱼米之乡的历史,也有特意编来给孩子们听的关于车墩的花花草草,小猫小狗的故事。姚爷爷的心愿只有一个,他想让车墩人更爱自己的故土,他想让刚刚来到这里的新车墩人,因为他的故事而熟悉这里爱上这里,把这里当作第二个故乡…….

梅国庆

诗歌文化在宝山顾村镇早有传统,因而也诞生了一批“顾村诗人”,他们因共同的爱好而结缘。梅国庆,山东人,1969出生,居住上海,上海顾村诗社成员。从事图书出版销售工作。酷爱诗歌,中学开始习作,作品散见于网络及当地诗刊。诗观:坚守真我,良心写作。让人性沐浴在阳光下,让生活充满诗意。

梅国庆对诗歌的爱好得到了传承。他的孩子现就读于顾村中学,自幼习诗,诗歌创作有《画家园》《雪宝宝》等。

周宝才

最近,一幅8米长的《清明上河图》惊艳了众人,这是奉贤乡土纸艺非遗传承人周宝才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刻纸”的方式诠释《清明上河图》,来描绘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作品遵循原作,共刻制了各色人物八百四十个,牛、骡、驴等牲畜六十多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八艘,树木一百七十余颗。房屋桥梁、城楼等建筑更是高低错落,连绵不绝,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整幅作品中,周宝才最满意的要数画卷中部热闹的虹桥。虹桥横跨汴河的南北两岸,两头都连接着街道,南岸房屋店铺比较稠密。桥下一艘船正待穿过桥洞,船舱里的妇女趴在窗上往外看,而桥上有许多看热闹的人群。桥上桥下,连成一片,生动地体现出当时的场景。而要刻出这座桥可不容易。周宝才说:“一天功夫下来也只能刻10厘米。因为实在是太小了,瓦楞比芝麻还小,一个人只有1厘米左右。”

周宝才小时候就酷爱绘画、写字和刻纸。退休以后,他重新拿起了小小的刻纸刀,全身心投入到这一方精致的世界中。每周,他都会抽出三天时间,去奉城镇塘外中学、头桥小学、奉城成校和奉城“阳光之家”,给学生们上一堂免费的刻纸课。老人表示,希望尽自己所能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贡献一点力量。

小镇之美,镇里人最懂

颁奖嘉宾的故事已如此精彩

上海各个小镇的美食美景、传统技艺

自然更是不容错过

明天中午1点

《寻秘最美小镇——淘“最”攻略》

就将在水乡枫泾古戏台揭晓悬念

赶紧扫描下方海报中的二维码

预约直播吧!

本次评选由

光明莫斯利安

特别支持

让你体验美景美食的同时

还能收获满满的健康生活

版权声明: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