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有一个观点:语文教育一定要多阅读,语文素养并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读出来的。

有人说:“读书多了,语文水平自然就上去了。”

有人说:“爱读书的学生语文成绩也不会差。”

……

要求加大阅读量的观点并没有错,但是,我们也必须懂得,语文素养,绝不可能仅仅靠增加阅读量就能提升,阅读的质量远比阅读的数量更重要!

今天的“浙江家长学校”专栏,走进浙江家长学校⑫《我的孩子爱阅读,为什么语文成绩却不好?》,聆听杭州市时代小学 徐雅娣的课堂,学习如何引导孩子有效地进行深入阅读!

课前预习

听课前当然是要为大家

介绍一下今天的主讲教师↓↓↓

徐雅娣

有着二十多年班主任经验的老师,在家庭教育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曾经撰写多篇有关于青少年儿童成长的案例,并或各层级的奖励,近期开展有关于“从小培养儿童爱上阅读”的课题研究,课题的成果在相关的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认真听讲

《引导孩子深入阅读的有效路径》

主讲人:徐雅娣 杭州市时代小学

没有流量的朋友也不要着急,小编也为大家简单地整理了文字版的讲课要点,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记住啊!

许多家长会有相同的困惑:

“平时我们很重视阅读,孩子也很喜欢阅读,怎么每次语文考试都是阅读题失分很多呢?”“我的孩子读了很多课外书,怎么作文还是写不好?”

主要的原因:孩子没有学会用真正有效的方式进行阅读!

学会正确的阅读方式有多重要:

学会正确的阅读方式来阅读,不仅能让孩子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更能帮助孩子走向成功的人生。

大受孩子们青睐的书籍,一般是卡通、漫画、故事、小说等。他们看书关注的只是故事的情节,囫囵吞枣;书读过后,吸收和消化不良,有营养的东西留下的不多。长此以往,孩子们就算是看再多的书,对于提高语文素养那也是无济于事的。

什么是正确的阅读方式:

研究表明,正确的阅读应该是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式。

学会这样的方式,孩子在阅读中既有量的积累,也会有质的飞跃。两种方式相辅相成,可以增强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开拓思维的广阔性,加强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

引导孩子有效阅读的4条有效路径:

有效阅读的路径一:和孩子一起大声朗读

大声朗读会集中注意力,能使大脑排空一切干扰因素,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的状态,这有利于记忆;大声朗读可以把情绪最广泛地调动起来,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在诵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

那么,读什么?读读孩子的语文课本,读一些经典美文,读读古诗词、文言文。

有效阅读的路径二:联想式批注,发散阅读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习惯。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弄懂不理解的词语;遇到喜欢的语段和句子,可以划一划;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把一段话读成一个词语,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还要鼓励孩子在阅读中把有疑惑的地方打上问号;读着书中的内容,启发孩子想到书外的世界,鼓励孩子写下自己“联想式的批注”。

有效阅读的路径三:画画思维导图,创新阅读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鼓励孩子画画思维导图,这能让孩子通过思辨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而不是简单的接受知识和观念的灌输。

孩子对于图象、色彩的敏感和喜爱程度远远超过大人。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可以让孩子进行一次深入地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像是完成了一次与作者的对话,不仅能够发现之前被忽略的一些情节,而且能够对关键词的提炼对文章有了更完整、更深层次的理解,对自己的感受也有了更多的分享与表达。

有效阅读的路径四:主题式阅读,立见成效

孩子在学校学习,常常要写作文,而作文又是孩子感到痛苦的一项任务,可以针对孩子近期要写的某一类主题作文时,推荐孩子阅读同类主题的优秀文章或名家作品,对启发孩子更开阔的写作思路非常有益,同时,阅读到的好词佳句也能给习作增光添彩。

课后总结

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大量有效的深入阅读,能够在无意识中成就这个孩子一生的思维底子和文化底蕴。

正确的阅读方式影响孩子一生,家长要用四种有效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来源:教育之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