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交替,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如果说商朝还脱不了原始氏族部落的形态,周朝就已经完全建立起了封建社会的基础。

在西周建立之前,殷商统治中原六百余年,在这期间各原始氏族部落集团不断融合、同化,这是文化的进步,社会整体的进步。从殷商时期灿烂的青铜文化也显示出,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时代。

但是殷商时期还处于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过程中。这种商王居于中央,统治四方的形式没有形成确定的统治模式以及权威,所以有商一代内乱外患不止。商王朝也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征讨方国以及解决集团内部王权和神权的尖锐矛盾中。

从第二十代商王武丁之后,商的国势渐渐衰微,西方周族逐渐强大起来。到第二十八代商王帝辛时,商的统治内外交困、分崩离析,“诸侯多叛纣而归西伯”。

武丁墓,高宗是武丁的庙号

到商纣王帝辛的时候大概的形势是:商统治中原地区,此外势力最大的周族以陕西渭河流域为根据地,已经扩张到了山西南部以及河南中部。此外还有北狄,大概的活动区域在山西、陕西两省以北的广大地区,这就是《诗经》里屡次提及的猃狁,一直到周建立,仍然是大患。西部诸羌在甘青到川康一带,西戎部落跟着周族也不断向东南迁移,并且和周族的冲突也不断爆发。《史记》里也记载过,周的先祖公刘率部落居于豳。三百多年后公刘十世孙古公亶父因为和西戎的摩擦才南迁于周原。周朝建立后,和西戎的战争也没停止过。《诗经》里也没少记录周和西戎的战争。比如“赫赫南仲,薄伐西戎。”如果说“秦为西戎”的学术观点成立,那么最后周人的天下还真的就是亡于西戎了。

公认的周之始族为后稷,名弃。《史记*周本纪》记载,后稷的母亲为有邰氏女,名字叫姜嫄。姜嫄为帝喾元妃。有一天姜嫄去野外,看到有巨人的巨大足印,就试着自己也去践踏,于是有孕而生弃。弃,其实就是丢弃的意思。因为觉得这个孩子不祥,所以姜嫄试着几次把孩子给扔了,但是扔不掉。丢于隙巷,连牛马都不肯践踏他;想扔到山林里,人太多,没办法丢在那儿;弃渠中冰上,连飞鸟都来保护弃,不让他受冻。最后弃又被抱回来了。长大后的弃因为长于稼穑,尧以他为农师。到舜为帝时,更加器重弃,吩咐他“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舜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这就是称号和姓氏的由来,所以说后稷是周人的始祖。

仇英画《帝王道统万年图》里的后稷教民稼穑

周人早期活动的泾渭河谷一代从考古 发现的陶器看来属于彩陶文化体系,是夏族文化特征。《诗经*鲁颂*閟宫》里说“赫赫姜嫄,是生后稷,奄有下土,缵禹之绪。”也就是说后稷是夏族。

后稷死了之后,他的儿子不窋继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从此以后,周人和氐羌杂处了很长时间。所以后来武王伐纣时也自称“西土主人”。《孟子》里也说“文王,西夷之人。”

夏后氏去稷不务本,但是迁居到西土的周人首领、不窋的儿子公刘则正相反。公刘“修复后稷之业,务耕种。”反正就是因地取材地让部落强大起来。《诗经》里有一首诗的名字就叫作《公刘》,这首诗里记述了周人的先祖公刘带领部落迁居于豳的过程,歌颂了公刘的伟大功业。

公刘之后又沿续十代,周人的另一个杰出部落首领就是古公亶父。古公亶父“修复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

古公亶父时和西戎的战争不断,戎欲取财物,给了他,又欲取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史记》里记载古公亶父在面对戎不断骚扰的时候说了一段很有名的话。“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古公亶父以为君当利民。如果戎人欲取地与民就和它起了战争,那么不利的还是民,就算战胜了也是损人父子成就自己的君位,不忍心这样。如果戎人利民,那么民在谁又有什么关系?我个人以为,古公亶父说的这话有很深的后世儒家观念印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感觉。于是周人放弃了豳,迁居于了歧山周原。“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歧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

周人真正的强大就是从古公亶父开始的。古公亶父的功绩在于,他适时地避免与戎的战争,保存实力带领部落迁居到了地势非常好的周原,在这儿促进了周族的文明有了一个极大的发展。

周原遗址

《史记*周本纪》记载说“于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这个记载可以和《诗经》里的记载相对应。《诗经》里有一首诗名为《绵》记录古公亶父的事迹。先说“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陶复,就是从山崖上往里挖,挖出洞穴居住,我觉得就是窑洞吧。陶穴,就是从地面往下挖土,挖成地洞居住 。这个时候还没有宫室。这是在古公亶父之前。再接下来说“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古公亶父率领部落晓行露宿,沿着豳之西的水边,行至歧山,娶姜氏之女,在这儿定居下来。在这儿开始营建宫室。“宇”就是宫室的意思。后面又写到“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经过商量筹划,又用龟甲占卜刻辞,觉得这个时候可以开始造房子了,于是在周原筑造房屋。

歧山一带的渭河河谷地区非常丰饶,很适合农业耕种。迁居到此的周人本来就擅长农业耕种,于是从此开始人口繁衍、经济繁荣、武力强大起来。这时的周人成为商的有力劲敌。殷墟甲骨文记录中多有“寇周”的记载,商周之战的频繁就是从这时候开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