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进煜讲述打卡“人民币风景”的经历

23岁的潘进煜有两个梦想,一是帮妈妈洗碗,二是环游世界。

第一个愿望的现实语境,其实是陪伴父母,好在父母尚年轻,给了他可以出去闯荡的自由;于是乎,第二个愿望正在抓紧被实现,打卡人民币上的景点,去到全国多个城市,给自己“间隔年”环游澳洲……用父母钱?纯玩?不存在的!他要纠正人们对旅行的认知偏差,也在打破人们心中只有家庭经济富裕的学生才能拥有“间隔年”的固有观念。

2018年8月底,他结束了自己的“间隔年”,重新回到大学完成学业。

186元人民币之旅

10月10日上午,重庆工商大学半坡上一个环境清幽的咖啡馆里,记者见到了23岁的潘进煜,一见面,这个戴着眼镜、看起来有些害羞的男孩子,就掏出一把钱甩在桌上。100、50、20、10……面值不同的186元人民币依次排开,他的故事也渐渐清晰起来。

如果你仔细看过20元的人民币,就会发现背面的景点是广西桂林山水。2016年1月,大二的潘进煜和学校书法协会的同学边卖春联边旅游,在桂林阳朔,泛舟江面时,有人提醒,这是20元人民币的背面图案,他才赶紧掏出20元钱,让图案和现实景点来了一个合照。

在拉萨拍下人民币上布达拉宫与布达拉宫合影

在奉节县留下夔门与10元人民币上夔门的合影

2016年3月,做兼职工作的他,趁着去出差北京,顺道打卡了100元人民币背面的人民大会堂。同年的7月份,他从四川成都出发,骑行川藏线,一路翻山越岭、突破极限,历时20多天后,到达了西藏布达拉宫,也让自己的50元有了与雄伟的布达拉宫拼合的机会。骑行归来,潘进煜又选择了去巫山支教,支教返程时,他和朋友路过奉节,见识了10元人民币上的三峡夔门美景。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潘进煜的人民币之旅,其实是他某个行程或是计划中的意外,也就是顺路打卡。186元,桂林山水、人民大会堂、布达拉宫,到达每一个地点前,他都在做不同的事,体验不同的生活。

大二开始不用父母钱

与钱有关的旅行,却没有让父母出一分钱。“一抽屉的奖状证书不说,还年年得奖学金。”他的同学张同学向记者透露,潘进煜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此。

刚进大学,潘进煜就和同学做起生意,卖棉被、卖水果,都挣到一些钱。然而,读工商管理的他,没有被卖棉被、卖水果等小生意牵制住,大二开始,他还组建起团队创业做项目,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得到不少证书和奖金,也就是在那时,他觉得自己懂事了,因为,终于可以不用父母的钱了!

这一点,得到潘进煜父亲潘先生的证实,他告诉记者,儿子从大二开始,就几乎没向家里要过钱。

休学去澳洲打工度假

采访途中,一哥们儿给潘进煜打来电话,表示自己第二天调班休息,邀请他出游。“不行,我明天还有选修课。”潘进煜拒绝了。那哥们疑惑:怎么大四了还有选修课?“学分没修够呀,我不是休学了一年嘛,你忘了?”在潘进煜解释下,对方才反应过来。

这样的事情常有,如今在学校,已经难以碰到自己曾经的同学,偶然碰到一两个,也没有了共同话题,因为对方已是研究生,他还在读大四。2017年7月,大三结束,他做了一个决定:休学一年去澳洲打工度假,像国外学生一样,给自己一个间隔年。

买车带着女友环澳旅游

2017年11月,潘进煜和女友李可心一起来到澳大利亚墨尔本。李可心说,他俩一起申请的打工度假签证,她自认是一个有想法但不能坚持的人,但潘进煜的加入,让她看到希望,“他是一个能把计划付诸实践并坚持到底的人。”

潘进煜自驾环澳旅游时,基本是露营

在墨尔本的灯泡厂打工

到达的第二天,潘进煜就找到工作,两周下来,挣到的800元澳币,除了够两人在墨尔本的开销,还有剩余的钱去游览一番。打工赚够钱,就把当地逛一圈,然后换个地方,再继续打工赚钱。李可心告诉记者,墨尔本、罗宾韦尔、悉尼、凯恩斯,几个城市下来,潘进煜和她积攒了一些钱,两人拿出3000元澳币买下一辆车,为环澳游找到代步工具。

八字总结:

拼命赚钱,认真生活

在凯恩斯包装龙虾的工作,从早上7点站到凌晨4点,双脚肿胀得不像自己的;黑夜里,从凯恩斯开车到悉尼,前方突然窜出袋鼠,在距离袋鼠三四米的地方,成功刹车;南纬16度附近,两旁的树木因高温自燃,开车穿行其中,犹如穿越火线。澳洲的一幕幕,潘进煜记得清清楚楚,总结这份经历时,他用了八个字概括:拼命赚钱,认真生活。回顾之余,他还要纠偏,“提到旅游,人们一直断章取义,总爱联想到玩、享受,其实,这个过程中,我们从象牙塔出来去融入社会,见识和学习不同的人用不同角度看世界,才是旅行的主要内容。”

都市热报 记者 朱婷 李化 摄影报道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