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原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读乐亭》杂志

本文原发表时间为2004年

题图来自本站,仅为配图

1946年秋,冀东军区文工团去乐亭城里进行宣传演出,向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宣传保卫和平,反美蒋进攻解放区,号召青年人参加人民解放军,演出在知识界和学生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由刘大为作词,周方作曲,为乐亭中学谱写了校歌。歌名《乐亭中学校歌》。歌曲如下:

我们背靠着雄伟的燕山,

面向着辽阔的海岸,

听滦河流水在叫啸,

看渤海掀起怒涛狂澜。

团结紧张,

活泼严肃,

乐亭县的优秀儿女,

学习锻炼,

劳动生产,

新中国的建设骨干。

理论实际,

密切联系,

学与用,打成一片。

我们学校就是社会,

就是工厂田园。

同学们!努力学习,

让新民主主义教育实现;

同学们!积极工作,

让新民主主义社会实现。

乐亭中学是由全县各中学组成的一所学校。在抗日时期,昌(黎)乐(亭)县抗日中学十分活跃,在昌乐县知识界抗日救国会领导下,成立了七月剧社,抗中有部分同学参加了七月剧社。《乐亭中学校歌》问世之后在学校教唱,进行抗日演出活动,深受欢迎和好评,轰动了乐亭城。日本投降之后,有许多抗中同学转入乐亭中学就读。这些同学是乐亭最高学府的骨干,政治素质高,是乐亭县的优秀儿女,。冀东军区文工团的知名作家刘大为和音乐家周方,为乐亭中学创作的校歌,对学校鼓舞颇大,增强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凝聚力,赢得全县各界的赞誉。因而当时文工团很快在乐亭中学和各分校招收了一、二百文艺兵,成为冀东军区鲁迅艺术学校的学员。有力地加强了冀东军区文艺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当年,有不少青年学生唱着校歌走向革命,积极投入了保卫和平,反顽自卫的战场。

《乐亭中学校歌》是一部政治教科书,是青年人正确人生观的基石和力量,为青年学生指明了前进方向。半个多世纪之前,校歌的两位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她当时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今天我们重温校歌,仍然十分亲切,动听。它像一首近期作品,给人们活力,给人们力量,给人鼓舞,使人奋进。这首歌,曲调流畅,旋律优美;乡土味浓,亲切易唱;红红火火,热烈高亢;坚定有力,催人向上,受到广大师生的赞赏。当年,有一位乐亭中学毕业生杨宗藩,以后去了台湾,他思念家乡,经常唱起《乐亭中学校歌》:“我们背靠着雄伟的燕山,面向着辽阔的海岸,听!滦河流水在叫啸,看!渤海掀起怒涛狂澜。团结紧张,活泼严肃,乐亭县的优秀儿女,学习锻炼,劳动生产,新中国的建设骨干。理论实际,密切联系,学与用,打成一片。我们学校就是社会,就是工厂田园。同学们!努力学习,新民主主义教育实现;同学们!积极工作,让新民主主义社会实现。”这是多么美丽的语言啊!这首优美的《乐亭中学校歌》总在杨宗藩胸中荡漾。他怀念祖国,盼望两岸人民和平统一早日实现!乐亭中学校歌影响深远,至今还在海外流传。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今年是《乐亭中学校歌》诞生五十七周年。在这欢庆的日子里,我们虽然已进入了古稀之年,现在唱起校歌,仍然心潮澎湃,信心满怀。就使我们回到了第二个春天。我们念念不忘和衷心感谢校歌的曲作者、我的良师益友、知名军旅音乐家周方。他才华超众,成绩斐然,业绩辉煌,享誉军内外。但不幸积劳成疾,身患重病,十年前在广州谢世,同学们和广大战友都深切怀念他。他英魂长在,品德高尚,纯净无瑕,光彩照人!在欢庆《乐亭中学校歌》诞生五十七周年的时候,我们衷心感谢和亲切祝愿敬爱的老前辈、我的启蒙老师、著名军旅作家、《乐亭中学校歌》词作者刘大为同志,幸福安康,老当益壮,青春常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创辉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