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psos的调研,中国移动支付的普及率高达77%,位居全球第一。而在中国众多的高校里,校园卡,缴费大厅等传统支付方式仍然占据主流地位。对于学生来说,相较于缺少交互的传统校园卡,手机显然是一个更为方便的选择。

对于支付平台来说,校园是尚未落地的重要场景。对于校方来说,使用微信或支付宝提供的支付系统和设施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减少IT费用。除了被取代的传统校园卡提供方,电子校园卡似乎是一个多赢的选择。

事实上,支付宝已经进入了中国的300多所高校。云瓣科技CTO李杰认为,移动支付会在明年年底成为大部分高校的“标配”。

36氪最近接触到的云瓣科技,是一家帮助支付平台搭建校园支付生态的公司。根据李杰的介绍,公司之前的主营业务是为高校定制开发H5页面、微主页等服务,曾经为800多所高校接入了QQ智慧校园和微信开放平台服务。与高校长期的合作是云瓣能够迅速抓住市场机会,和支付宝、微信、翼支付、银联等多家支付平台达成合作的原因。

截至2018年9月,云瓣科技主要提供的产品及运营情况如下:

云瓣电子校园卡:在校师生、教职工、可以使用电子校园卡完成在食堂商超消费、刷门禁、借还图书、签到、查询成绩等日常操作;校方可以实现对校园卡发卡权限、场景使用权限、入驻商户的实时自主管理。累计发卡100万张,覆盖150多个学校。

云瓣缴费大厅: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和支付宝完成学费、水费、电费、网费、考试费等费用的缴纳;校方可根据实际需求自主创建、编辑缴费项,还可依据收费需求设立分级管理员实现不同部门的独立收费功能和查账功能。覆盖100多个学校,单月流水超过2亿元。

云瓣商家中心:为高校食堂、商超、财务处提供一站式接入服务和云瓣商家APP,可以提供实时订单语音播报、查账、历史对账等功能。覆盖了160个学校的食堂和财务处,直接管理和运营6000多台POS收银机,每天约产生60万笔订单,流水400万左右。

云瓣科技进入的部分高校

中国大概有3000所高等院校,每个学校每年会产生3-4个亿的流水,市场空间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相当可观。根据李杰的介绍,每进入一所学校,支付平台会支付3-5万的开户费用,并根据每月流水和缴费支付2%-3% 的返佣。

但是相应地,进入高校的渠道成本也很高。云瓣进入学校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云瓣之前合作过的高校;二是支付平台,主要是支付宝,提供的渠道资源;三是校内的门禁卡和电气化设备提供商提供的渠道。其中第三种方式占大多数。所以,扣除渠道成本后,云瓣这部分业务的利润空间其实非常有限。

李杰解释,云瓣的利润空间并不局限于搭建支付体系,长期依赖巨头补贴也是不现实的。云瓣的未来发展更多着眼于为电子校园卡的拓展场景提供接口。

目前,云瓣已经和多家校园服务提供商达成了合作,如智能门禁和签到系统(微光互联)、智慧淋浴(中卡科技)、共享雨伞(漂流伞)、共享洗衣(企鹅洗衣)、自动售卖机(魔盒CITYBOX)、人脸识别校园智能管控(魔点科技)、图书馆管理系统(痕迹科技)、高校业务流程自定义平台(轻流)、高校智慧生活服务平台(Golive.青橄榄)、高校就业平台(云研科技)、天猫校园店(四顾校园)等。这些企业会按照使用次数(如共享洗衣)或者布局点位(如漂流伞)给云瓣支付费用。

校园支付生态的其他竞争者包括知校,腾讯微校,蝉鸣等公司。李杰认为,云瓣主要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是支持的支付平台多,云瓣是竞争者中唯一同时支持支付宝、微信、翼支付和银联支付的公司;二是渠道优势,云瓣电子校园卡覆盖到的学校数目是竞争对手的1.5-2倍,这在短期内是很难被超越的。

目前,云瓣的团队共有30人,其中60% 的成员负责研发,40% 负责市场和运营。

云瓣科技正在寻求融资,计划融资800万,主要用途是团队扩张,业务改进和更多校园场景的整合。其中业务改进和拓展的方向主要包括两点,一是更完善的渠道管理和售后服务,二是提供数据深度分析和挖掘服务,帮助学校和支付平台更好地进行决策。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