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以“规范数据治理、打造数字银行”为主题的中国数字银行论坛2019年夏季论坛在桂林举办,论坛由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和桂林银行主办,金融壹账通承办。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执行副理事长、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发表了主题为“搭建数据治理平台 助推银行数字转型”的演讲,他表示,数字化转型是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良好的数据治理,才能逐步构建起完备的数字银行体系。中小银行可以借助第三方科技公司的力量,突破限制加快转型。

观点摘录如下

数字化转型是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源于三个方面:首先,从国家的战略层面来看,“十三五”规划提及要加快数字中国的建设,而数字银行是数字中国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次,从全球范围银行数字化的进程来看,目前数字银行发展非常快,有统计显示,国际上每年银行在税前投入用于数字转型差不多占到税前利润的17%~20%,如果实现数字转型,净资产收益率会保持在8%~9%,反之会跌至5.2%左右;第三,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业务萎缩、客户分流、不良率增加、经营管理和数据安全问题等,都需要更加紧迫地实现数字营销、数据风控、数据运营以及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

国内一些转型零售做得较好的银行仍然不能免除管理上的很多痛点,这与数据管理不到位有关,没有底层的数据平台就容易造成组织的割裂和管理的错位。

要解决上述这些痛点,全盘的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数据治理是数字银行转型的基础,也是逃不过的一个重要阶段。完整的银行数据体系应该覆盖三个层面,一是底层的数据基础层,二是数据的应用层,三是数据经营决策层。

银行在数据基础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方面:一是数据分散、杂乱、割裂,没有全局的数据观;二是数据收集靠传统靠目前的手工、渠道单一,模式落后,效率很低;三是数据的标准不统一,缺乏分析工具、数据应用很难;四是技术的系统比较落后,难以满足数据管理的需求,存在数据安全和风险的隐患,包括对客户需求不能快速反应。

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认识是关键,战略是重点,要在高度重视的基础上,从战略的角度去安排数据治理。其次,要保持长期可持续的投入,不能急功近利,要在规划的基础上去分步实施。此外,也可借助第三方科技公司的力量,来突破自身人才、资金、场景这些方面的限制,更加快速有效地推动中国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借力比拥有完整技术更适合中小银行转型需求,这就像中国人的住房观念一样“中国人有一个习惯,就是要做大而全,或者小而全,但其实国际金融界更常见的是借力,美国一家数据公司能为2000多家保险公司提供数据产品和数据支持,随着科技的进步,追求大而全或小而全,都会陷入承受不住的境地,这就像我们的住房观念一样,国外以租房为主,同样能带来生活品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