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发现第76篇:奥雷利亚纳——第一位全程航行亚马逊河的人


奥雷利亚纳探险路线图

弗朗西斯科·德·奥雷利亚纳(Francisco de Orellana,约1511-1546)是西班牙探险家,第一位全程航行亚马逊河的人。

奥雷利亚纳生前被人称为“独眼的叛徒”,死后也颇受非议。单就他的探险成就来讲,他率领一帮毫无经验的人,乘坐用未干的木材匆匆拼造的船只,既无粮食,又无向导,居然能够在危险的亚马逊河里一路漂流,从它的上游一直抵达入海口,然后回到国内向世人揭示这一地理发现,其探险的艰险性和成就的巨大性,在那个时代确实是首屈一指的。那条巨大的河流,正因为他的传奇经历和亲口介绍,才被命名为亚马逊河的。

【人物生平】

地理大发现第76篇:奥雷利亚纳——第一位全程航行亚马逊河的人


奥雷利亚纳画像

奥雷利亚纳画像

奥雷利亚纳约1511年出生于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省的特鲁希略,与秘鲁征服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Francisco pizarro)是同乡,据说两人还有点亲戚关系。由于受到当时广泛流传而又令人着迷的有关新大陆传说的影响,像许多地位卑微而又心有不甘的西班牙人一样,十七八岁的奥雷利亚纳决定到海外新世界去冒险,想以此改变自己的命运。当时在塞维利亚等船出海的人真是一拨又一拨,就这样他来到了西印度,一开始是在尼加拉瓜等地追逐财富,但收获似乎不大。所以当他得知皮萨罗在巴拿马要召集士兵去征服富庶的印加帝国后——尤其是这位司令还是他的同乡兼亲戚,就毫不犹豫地加入过来。

此后奥雷利亚纳跟着皮萨罗一路探险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1535年,他在征服基多地区的一次战斗中眼睛受伤,成了一个独眼龙。1537年成功地建立了圣地亚哥·德瓜亚基尔城镇,即现在厄瓜多尔的最大海港瓜亚基尔。次年,由于在皮萨罗与阿尔马格罗(Diego de Almagro)两个主要征服者之间的内斗中站队跟得紧,在击败后者的盐水湖一役中出了大力,更被皮萨罗视为心腹。因此被封予波尔托维霍与库拉塔之地(Puerto Viejo and Culata,今厄瓜多尔的整个沿海地区),成为瓜亚基尔的统治者。奥雷利亚纳终于实现了当初来新大陆的奋斗目标,成为一个既有地位、又有财富的人。当然他并不会安心于此,因为西班牙征服者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狂热性格——换句话说,就是对黄金财宝具有无止境的渴求。不久他又动身参加了为寻找“肉桂之乡(Canelas,卡内拉斯)”而进行的一次以多灾多难而闻名的探险远征。如果不是那次探险,他在历史上肯定不会如此有名。

【跟随冈萨罗探险】

1540年,皮萨罗封弟弟冈萨罗·皮萨罗(Gonzalo Pizarro)为基多(Quito)总督。冈萨罗向奥雷利亚纳发出了通知,要求给予支援。此人曾报告说,一旦找到香料,就可以使成千上万印第安人改变信仰,“大大为上帝效劳,……王室就可以取得极大的利润,增加很多财产。从这项新的事业还可以指望得到很多别的好处,发现很多别的秘密”。

奥雷利亚纳接到通知后立即着手准备,召集人马。他拿出了四万金比索——可能是他的全部财产,用以购买马匹、服装、补给。光那些马匹就是一笔巨额财富,当时新大陆的马匹大多是从西班牙国内运来的,每匹至少要值三、四千比索。然后他率领二十三名同样梦想发财的西班牙人上路,赶到基多,方知冈萨罗于1541年2月已经动身,只好在后面急急追赶。在翻越寒冷而又险峻的安第斯山脉时,遭受了巨大损失,有几个西班牙同伴被寒风吹冻而死。十四匹马只剩下了三匹,服装、给养几乎一点不剩,他的财产就此损失殆尽。翻过高山来到了低地,气候急剧变化,严寒继之以酷热,让他们透不过气来。好不容易才在苏马科火山附近的莫蒂(Moti)赶上贡萨罗的队伍,后者的处境也强不了多少。

合并队伍后,又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跋涉,跨越了许多沼泽和山涧,他们终于发现了成片的肉桂树林。这种树上长着珍贵的肉桂皮,对于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来说都是一种奢侈品。按说目的已经达到,该回家了。可是不久前贡萨罗曾在路上偶然遇到一些土著,听说再往前走十来天的路程就是一片盛产黄金的富饶土地,而且居住着人口众多的民族。难道那就是传说中的“埃多拉多”(El Dorado,黄金国)?据说它的国王全身上下都涂满了黄金!贡萨罗毫不迟疑,下令继续前进。他们一头撞进广袤无边的原始森林,就此倒了大霉。

地理大发现第76篇:奥雷利亚纳——第一位全程航行亚马逊河的人


传说黄金国的首都Manoa位于Parima湖畔

即使是现在,要在亚马逊河流域深处的莽林中行走,也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何况当时那些一无所知的西班牙人!森林里无数参天大树遮盖着天空,底下暗无天日。到处都是藤条缠绕,寸步难行——每走一步都不得不用斧头在前面劈开一条通路。大雨一下就是好几个星期,浑身没有一处干的地方。气温出奇的炎热,成群的蚊虫疯狂地在身边叮咬。

贡萨罗从基多出发时带领着大约三百五十名西班牙人,其中有一百五十名全副武装的骑兵。那些平时穿在身上显得既威武又华丽的铠甲,此时却成了十足的累赘,要把他们活活压死。宝贵的坐骑最后也宰杀吃完了,接着就只好以树皮草根充饥,有时不得不吃那些令人作呕的蟾蜍、蛇虫。他们被劳累和痛苦搞得筋疲力尽,在疾病、饥饿和失望中苦苦挣扎。探险队伍的人数急剧减少,约一百四十名西班牙人陆续倒毙。就这样他们艰苦地行走了十个月之久,最后到达了科卡(Coca)河畔。

这条河只是亚马逊河的一条支流的支流,但在那些西班牙人眼里看来还是一条比较宽大的河流。贡萨罗决定在这里建造一艘帆船,用来运送病弱人员和物资装备。那些面黄肌瘦、体力衰弱的人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把船造好。木料可以就地取材,但是要费力砍伐、加工、搬运。钉子得用马蹄铁来改造锻打,防水涂料就用树胶替代,填缝物用的是撕碎的衣服等。把这些材料粗糙地安装在一起,终于造出了一艘“双桅帆船”,实际上不过是一条有一个简陋草顶的“木筏”。最后还煞有介事地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圣佩得罗”号(San Pedro)。不过船体倒也足够坚固,可以装载探险队伍的半数人员,至少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实用的了。

地理大发现第76篇:奥雷利亚纳——第一位全程航行亚马逊河的人


建造圣佩德罗号

奥雷利亚纳被任命为这条宝贵船只的指挥官。接着人船齐头并进,沿着科卡河向前移动。又经过若干星期的跋涉,走了约五十里格(league,每里格为5572米)的距离,来到了科卡河与纳波(Napo)河的汇合处。他们实在走不动了,就在那里停了下来。贡萨罗决定派奥雷利亚纳率船先行,到前方去打探情况,最主要的是寻找食物。贡萨罗完全信任这位部下,告诫他到下游去不要超过十二天,一旦搞到食物就马上返回。

【漂流亚马逊河】

地理大发现第76篇:奥雷利亚纳——第一位全程航行亚马逊河的人


亚马逊河流域图

1541年12月26日,奥雷利亚纳带领五十七名同伴,把船驶向河中心,湍急的水流立即把船推向了前方,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余下的人在岸边搭起了一个临时营地,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奥雷利亚纳等人身上,焦急不安地等待着。

奥雷利亚纳的队伍中有一位叫做加斯帕尔·德卡尔瓦哈尔(Gaspar de Carvajal)的神父,在其日记中记下了这次探险的全程经历。根据他的记载,他们的船顺着纳波河的激流飞速而下,根本连方向都把握不准,不到几天的功夫,就被冲到了离分手之处好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然而一路上所见,尽是一片蛮荒之地,莫说为留在营地上的同伴寻找给养,就连自己的口粮都解决不了,饿得不行,最后连马鞍上的皮革和皮带都煮着吃掉了。奥雷利亚纳等人一边与激流搏斗,一边眼巴巴地望着前方的两岸,希望能够出现奇迹。终于在1542年1月3日遇到了第一个印第安人村落,即被称为阿帕利亚(Aparia)的村子。他们在这里恢复了点元气,然后船行到与另一条支流库拉赖(Curaray)河的汇合处,在那里停了下来,就应该何去何从的问题进行了一番热烈的讨论。

此时距营地已将近有二百里格,贡萨罗嘱咐的期限也要到了。给养固然没有搞到,而想要在奔泻的河水里逆流返航,恐怕也是不可能的事。弃船上岸返回?想起来就是一件要命的事情。奥雷利亚纳思索再三,觉得既然不能顺利返回,何不就此顺流直下?反正河流总归要流进大海,正好驾船驶过那些从未被人知晓的广阔土地。他们将“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毫不犹豫地为国王陛下效劳,毅然前去寻找那些地区的财富”。然后直达入海口,穿过大西洋回国,向国王请求赐予作出这些探险和发现所应得的荣誉和报酬。奥雷利亚纳就在那里公开宣布了自己的想法,结果得到了同伴们的热切赞同。那些人欢迎一切能够把他们带出目前困境的方法,何况还有那样美妙的前景在等待着他们。只是他们竟然忘记了那些还在营地上苦苦等待的同伴们,毫不在意地将那些不幸之人抛弃在这恐怖的原始森林里!

现在,奥雷利亚纳正式成为这帮冒险之徒的独立指挥官。据说他派了三个人回营地,向贡萨罗报告此事。但是,仅凭数人又怎么可能徒步穿越那么远的距离,安全返回营地呢?实际上更为可靠的说法是,他们之中有一位出身名门的骑士,出于道义和良心,极力反对这种做法。因此奥雷利亚纳把他赶出队伍,扔在了荒野之中。此人名叫桑切斯·德巴尔加斯,他孤零零地在森林里绝望挣扎,行将就毙之际,却意外地遇到了贡萨罗的一群人。原来贡萨罗等人在营地之处眼巴巴地等待了好几个星期,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没有一点奥雷利亚纳的消息。由于实在忍受不了这种坐等的悬念,再加上搞不到吃的东西而无法立足,贡萨罗决定带着他那帮饥饿的部下沿着河岸向前行进。当初奥雷利亚纳一伙人坐船几天驶过的路程,他们却足足走了两个月的时间,结果意外而又幸运地在密林中遇到了巴尔加斯。

当他们从巴尔加斯口中得知一切真相时,由于恐惧而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实。此时多亏指挥官贡萨罗积极发挥了领导才能,费尽口舌鼓舞士气,挽救了那些绝望的部下。他们掉转头来,找了一条稍稍朝北的路线,朝着估计中的基多方向返回。又是一段苦难的行程,比来时更加痛苦,不断有人饿倒或病倒在地,被弃之不顾,任由孤独地死去,或被巨蟒、猛兽吞食。他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居然一步步地走回了基多的圣弗朗西斯科城。时间是1534年6月,幸存者只有八十人!贡萨罗来到教堂里向上帝作感恩祈祷,同时由于控制不住心中郁结的仇恨,因而向西班牙国内写了一封信,控告他那位忘恩负义的部下的背叛行为。

回过头再来看奥雷利亚纳。他此时自然体会不到老上级的怨恨心情,正在踌躇满志地进行属于他的探险事业。为着保险起见,奥雷利亚纳又另外造了一艘船,而且也煞有介事地给它取了个“维多利亚”号(ictoria)的名字。然后双船齐发,顺流直下。河水飞快地向前奔流,眼前的纳波河越来越宽了。1542年2月12日的早晨,他们突然进入了一片宽广的水域,“宽阔如同海洋一般”。卡尔瓦哈尔记载道,那里的水流大极了,“控制了整条河流,好像要把它吞下去似的。水头又急又宽,看到那么多树木在水中奔泻,在这里越走越是害怕”。他们驶进的这条巨大的洪流,正是亚马逊河的上游马腊尼翁(Maranon)河。“ Maranon”的意思是“迷宫”,因为那里地理环境之复杂,“是惟有上帝才能解开的马腊尼翁"。

奥雷利亚纳的船被这条大河的洪流向前推动,一直不停地漂流而去。他们兴奋而又不安地望着前方,可是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大河两边仍然只有密布的森林,完全是人迹罕至之地。沿途又有几条支流注入大河之中,河水越发汹涌浑杂。5月,他们流经了被称作马契帕洛(Machipalo)部落的领地,在大约西经69°的地方,西班牙人上岸寻找食物,与部落土著发生了一次小冲突,被迫逃走。5月18日,在特立尼达河(Rio de la Trinidad,今巴西的茹鲁瓦河)流入这条大河之处,他们终于又遇到了一个村庄,从这里开始就是属于奥马瓜(Omagua)部落的领地了。大河两边的印第安人村庄和人口逐渐多了起来,奥雷利亚纳一路给它们起了名字,像洛萨村(Pueblo de la Loza)、波波斯村(Pueblo de los bobos)、维西奥索村(Pueblo Vicioso)等等。可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埃多拉多”(El Dorado)究竟在哪里呢?

6月3日,奥雷利亚纳到达了从左边流入的一条大支流的河口,河水“黑得如同墨水”,他就把它命名为“黑河”(Rio Negro),直到今天还叫这个名字。经过这股黑色水流的汇入,水势稍微缓和下来,河面越来越宽广开阔,土地也越来越肥沃富庶。6月5日,他们遇到了一个规模很大的村庄,沿着河岸延伸有数公里。村庄的广场上有一座巨大的木雕神像,两只“凶猛的狮子”(显然西班牙人把从未见过的美洲豹误认成了狮子)脚下踩着“有围栏的木城”。“狮子”神像之间有个洞穴,用以在祭奠仪式时灌注部落酿制的吉开酒(chicha)。据说这座雕像象征着部落守护之神、亚马孙河的统治者。在广场附近的“神庙”里,土著祭司身穿五彩斑斓的鹦鹉羽衣,手舞足蹈,敬献牺牲。这番奇异景象,令奥雷利亚纳等人大开眼界。不过那些土著人看到他们后,一个个手拿武器,朝船上大声呼喊,似乎不太欢迎这些外来者。西班牙人不敢久留,生怕遭遇不测,急急驾船向前逃走。

为了获取补给,他们于6月7日上岸,抢劫了一个较小的村庄,然后迅速溜走。因为当天是天主教的圣体节,这个倒霉的村庄竟然就被强盗们叫做“圣体节村”(Corpus Christi Village)。第二天,他们又漂过了从右边汇入的一条巨大支流,奥雷利亚纳称之为“大河”(río Grande),其实就是现在的马代腊(Madeira)河。再往前去,北岸出现了一排排的房子。突然,他们在岸边发现了一些类似于绞刑架的东西,上面挂着许多人头。由于这一骇人景象实在令人难忘,西班牙人就将这块土地称为“枭首台省”(Province of the Gibbets)。往后他们又进行了几次抢劫活动,6月14日在抢劫一个较大的村庄得手后,奥雷利亚纳竟下令放火,还得意洋洋地把它称为“燃烧的村镇”(Pueblo de los Quemados)。干了这桩好事后,他们被水流和强风迅速带往前方,于6月21日在北岸发现了一座“房子泛着白色”的村镇。村镇的中央有一条大街,两边整齐地排列着一间间房屋。由于不能上岸进行一番“享受”,他们只好把它命名为“有街的村镇”(Pueblo de la Calle),聊表关注之情。第二天这个地方就远离不见了。

6月24日,大风停息下来,于是他们又找个地方上岸干那老行当,悄悄地摸到旁边的印第安人村落,抢劫了那里的粮食和家禽。可是这次与往常似乎有些不同,村庄里静悄悄的,沉寂得令人害怕。突然,大批手持大刀、长矛的土著人从四周冲了出来,朝他们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最令人感到惊异的是,人群中冲在前面的是一些“浅肤色的女人”,全身几乎一丝不挂,头上披着长长的头发,手拿强弓硬弩,个个凶猛强悍。西班牙人惊惶失措,吓得往后就逃。印第安人紧跟着追到岸边,一阵阵箭雨向船上射去,使得那两艘船“看起来像豪猪一样”。那位可敬的卡尔瓦哈尔神父被射中了一只眼睛,变成了和他的指挥官一样的独眼龙。事后他满怀激情地写道:“最后,我们的人打死了七、八个‘亚马逊女战士’,因此他们就仓皇逃走了。”实际上那些印第安人很快就再次出现,并且划着独木舟在后面尾随追赶,一直到脱离他们的部落领土范围之外,西班牙人才得以脱身。

这次奇特而危险的遭遇给西班牙人留下的印象未免太过深刻,那些骁勇善战的印第安人仿佛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亚马逊族人一般。据说该族居于黑海南岸,境内全部都是女人,禁止男子居留。她们个个英勇尚武,视死如归,成为千古流传的神话主题。由于这一番联想,“亚马逊女战士”(Amazons)的名头重出江湖,被安到了万里之外的印第安人身上,经过西班牙人的一番介绍,变得家喻户晓了。更有甚之者——奥雷利亚纳心想,既然船下的大河流经了亚马逊族的国土,何不就把它叫做亚马逊河呢?——这条巨大的河流就此被称作亚马逊河。奥雷利亚纳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会因这条大河而名垂青史,因为他一个劲地只是想着黄金国里的黄金,而当务之急是尽早走出危险地带,最好不要再碰到那些凶猛的“亚马逊女战士”。

受了这次教训后,奥雷利亚纳小心多了,再也不敢随便上岸,只在非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全副武装、小心翼翼地去寻找补给。6、7月之际,他们在亚马逊河的下游遇到了一个巨大的河心岛,但岛上好战的土著似乎并不好惹,只好环绕而去。7月中旬,他们接近了兴谷(Xingu)河,附近的土地非常肥沃,人口稠密,“埃多拉多”是否就隐藏在那里呢?因此一些西班牙人下了船,准备与土著人友好相处,在那里居留下来。事实证明这只是痴心妄想,他们很快就被部落战士赶了回来,并朝帆船发起了攻击。其实那里是阿利普纳(Arripuna)部落的领地,哪有什么黄金国。奥雷利亚纳等人却毫不知情,还以为把它给错过了呢。

8月2日,奥雷利亚纳忽然发现河面向两边大大分开,原来他们终于到达了亚马逊河的入海口。河口分布着许多小岛,两艘船在里面穿行,突然遭到了一阵毒箭的攻击,这里居住的竟然是更为凶猛的加勒比人。奥雷利亚纳指挥着船向右飞快逃走,于8月6日在马腊若(Marajo)岛北部靠岸。他们在那里呆了一段时间,对船只进行了修理,然后于26日面对大西洋朝北进发——此时距他们从纳波河出发正好是八个月的时间。而当时五十七人的队伍,此时只剩下了四十三人,其余的人不是被饥饿和疾病折磨而死,就是在与印第安人的冲突中受伤致死。但与贡萨罗队伍的惨状相比,却仍然算是很幸运的了。

另外,他们身后的那条宽达275公里的大河河口,实际上在几十年前就已被另一位西班牙人发现。此人名叫亚涅斯·平松,曾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那次航海中的一位船长。后来平松单独航海探险,于1500年来到了这条大河的入海口。当时他望着这里水波浩渺的情景,还以为是一片广阔的海水,所以就将其命名为“圣玛利亚淡水海”。此后四十余年无人问津,直到此时才被予以正名,自然是奥雷利亚纳等人的一大功绩了。

【辗转回国】

进入大西洋后,奥雷利亚纳沿着南美大陆海岸行驶,中途两艘船失散。奥雷利亚纳和卡尔瓦哈尔乘坐的“维多利亚”号在穿越特立尼达岛和委内瑞拉陆地之间的危险海域时,被围困了一周的时间,最后于9月11日到达了西班牙的殖民地库巴瓜岛。这个小岛是它北边的著名珍珠产地马加里塔岛的补给基地,西班牙人已在此经营了数十年,是个热闹非凡的地方。在岛上的新加的斯(Nueva Cadiz)港,奥雷利亚纳和“圣佩得罗”号重新会合,后者是在两天前到达这里的。经过一番休整后,他们就此分手,各奔前程。有的留在了加勒比海的安的列斯群岛上,有的辗转经过巴拿马地峡又回到了基多和秘鲁,还有一些人仍然跟随着奥雷利亚纳。奥雷利亚纳自然要回到西班牙国内,满怀信心地找国王去领奖呢。

地理大发现第76篇:奥雷利亚纳——第一位全程航行亚马逊河的人


托尔德西拉斯条约

由于在横越大西洋的途中遭遇了风暴,他首先在葡萄牙上了岸。葡萄牙国王若昂三世对他表示出了高度的热情,许以高官厚禄,允诺资助他再到亚马逊河探险,条件就是奥雷利亚纳转而为葡萄牙服务。根据1496年葡、西两国签订的《托尔德西拉斯条约》规定,亚马逊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并不属葡萄牙所有。但他们既然已经在巴西海岸立足,为什么就不能向它的内陆扩张领土呢?现在遇到了这位从亚马逊河密林中钻出来的西班牙人,可真是个绝好的机会,所以葡萄牙国王才会有这样的表示。不过,奥雷利亚纳显然是彬彬有礼地谢绝了这番好意,坚决地要回到西班牙去。虽然上次他背叛了上级,这次却没有背叛祖国,总算保持了自己身为西班牙征服者的荣誉。

1543年5月,奥雷利亚纳来到了西班牙的瓦拉多利德(Valladolid),向国王卡洛斯一世觐见。像当时所有凯旋归来的海外冒险者一样,他被当作了一位英雄,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隆重的接待。但是好景不长,贡萨罗的那封控告信显然起到了作用,奥雷利亚纳很快被逮捕关了起来。多亏了他那雄辩的口才,在法院上滔滔不绝地讲起了离奇的亚马逊河探险经历,那奇特的部落女战士、富庶的印第安村镇、近在眼前却未能进入的黄金国的故事,虽显夸张却很迷人,因而征服了法官和听众,不久就被释放。贡萨罗的满腔仇恨和一番努力算是白费了。

【失败的第二次探险】

经过设在塞维利亚的西印度委员会的慎重审查,九个月后,奥雷利亚纳获准重回亚马逊地区进行征服和殖民。根据当时的惯例,那个地方被授予了一个西班牙的地名,叫做新安达卢西亚(Nueva Andalucia)。王室委任他为新安达卢西亚省的总督,准许建造两艘帆船,招募不少于200人和100匹马的远征队伍,在亚马逊河的河口建造两个城镇。任命于1944年2月18日正式下达,但准备工作却因资金问题和葡萄牙人的暗中破坏而一拖再拖。后来终于找到了船只,而且一下就是四艘,只是他并不知道,其实这是葡萄牙间谍促成的——他们想,既然不能阻止此事,那就干脆在中途破坏吧。不管怎样,奥雷利亚纳终于指挥着装有400人的船队出发了。刚航行到塞维利亚的外港桑卢卡尔,就被港口当局扣留,因为他们发觉这个船队的补给严重不足,而且船员中有太多的非西班牙人。不过,奥雷利亚纳设法于5月11日偷偷溜走,不知不觉他的船队就消失在了大西洋中。

他首先来到加那利群岛,为了获取补给,在那里磨蹭了三个月。然后来到佛得角群岛,又浪费了两个月的时间。这时他的船队就已损失了一艘船,98人病死,另有50人离弃。横渡大西洋时再次遭到重大损失,另一艘船连同上面的77名成员和11匹马永远消失了。圣诞节前,他们终于抵达巴西海岸,并深入到了三角洲内100里格的距离。在那里海船就失去了用武之地,结果搁浅了。由于没有吃的东西,57人活活饿死。奥雷利亚纳就下令造了一艘小船——对这个他可是干出经验来了,然后带着一队人马去寻找粮食,顺便探测一下河流的航道。等他们回来一看,留下的人全都不见了。原来那些人另外造了一艘小船,然后沿着海岸逃到马加里塔岛去了。

这下奥雷利亚纳心里可就有些惶惶然了,身边已经没有多少人,事态严重。不久又发生了更加雪上加霜的事情,他们遭到了印第安人的攻击,共有17人被毒箭射死。奥雷利亚纳心力交瘁,患上了当地热带森林的传染病,于1546年11月的某一天伤心地死去。当初那支颇为壮观的远征队伍,最终生还者只有44人,奥雷利亚纳的冒险事业是以彻底失败而告终了,黄金美梦,归于亚马逊河之泥土。后来亚马逊河流域的大部分土地都被葡萄牙占领,他那种种为国效忠的努力,也算是白费了。

【纪念】

地理大发现第76篇:奥雷利亚纳——第一位全程航行亚马逊河的人


厄瓜多尔奥雷利亚纳省位置图

当初奥雷利亚纳的船出发的地方,即科卡河和那波河的汇合处、贡萨罗的营地所在地,后来建成了一个城镇,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弗朗西斯科-奥雷利亚纳港市(今奥雷利亚纳省首府),现在更提升为一个省份的名称,这应该是对他成就的最佳证明和最好纪念了。


地理大发现第76篇:奥雷利亚纳——第一位全程航行亚马逊河的人


奥雷利亚纳诞辰500周年纪念币背面

为纪念奥雷利亚纳诞辰500周年,西班牙发行金银纪念币一套。正面为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侧面肖像,背面图案左侧为奥雷利亚纳肖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