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中共山东省委讲师团

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

《理响中国》第二季

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 3月23日19:10

播出第十二期《教育新动能 筑梦新时代》

预告|《理响中国》第二季第十二期:《教育新动能 筑梦新时代》

齐鲁网济南3月22日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教育的发展:“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回望中国教育改革40年,壮阔波澜,厚重博大。高考为中国孩子走进知识殿堂、走向新世界,提供了平等参与和竞争的机会。基础教育改革为农村带去了新气象,带去了新理念。职业教育为孩子开辟了新大路,培养了新人才。教育让中国更出彩,教育让中国更强大,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期《理响中国》——“教育新动能 筑梦新时代”。

一张准考证改变人生轨迹

今年71岁的田浩存是市委党史委原主任,菏泽曹县人,参加过1977年高考,并成功考出了菏泽市文科第一名的好成绩,成功被山东大学录取,在他的身上还有很多传奇般的故事。

预告|《理响中国》第二季第十二期:《教育新动能 筑梦新时代》

“这张准考证,我珍藏了42年。它见证了我们那一代人命运的改变,也见证了我人生的拐点。”在节目里田浩存说起至今仍保存着的那张40多年前的高考准考证,总是滔滔不绝。1966年5月,当年的高考被取消。1967年高中毕业后,田浩存回乡务农,后来,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在这期间,田浩存结了婚,并成了三个孩子的父亲。打那时起,田浩存对高考这一改写人生命运的考试开始变得心灰意冷。

预告|《理响中国》第二季第十二期:《教育新动能 筑梦新时代》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977年10月,一条消息由北京传到全国各地:中断了11年的高考要恢复了。这条消息也传到了29岁的田浩存的耳朵里,但是,他不相信,不想报考。

田浩存的姐姐田浩梅,于1968年从山东工学院毕业,是田家第一个大学生,她专门从定陶县城骑自行车赶到曹县,鼓励弟弟“靠知识改变命运”, 亲人的鼓励,让田浩存下决心报名应考。

预告|《理响中国》第二季第十二期:《教育新动能 筑梦新时代》

报名之后,距离那场著名的冬季高考只有不到一个月了,田浩存熬夜苦战,一晚上也就睡两个小时。有梦想就要奋斗,有奋斗就有快乐,那时浑身有用不完的劲。1978年春节过后,田浩存接到了山东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可喜的是,十年过后,循着父亲的足迹,大儿子田霖以菏泽文科第一名的成绩再次考取山东大学,两人成为“父子校友”。

预告|《理响中国》第二季第十二期:《教育新动能 筑梦新时代》

理响观察员吴学兰说,一张准考证是田浩存老人用高考改变人生最好的见证。高考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改变了国家的命运,高考制度的恢复,使中国的人才培养重新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高考为中国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返乡女大学生讲述乡村教育的沧桑巨变

黄河滩区曾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郓城县李集镇地处黄河滩区,距县城30公里,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这里的经济十分落后,教育水平也跟不上县城的节奏。9年前,破旧的校舍和严重老龄化的教师队伍,一度让回老家郓城县李集镇任教的女大学生李艳华无比绝望。

预告|《理响中国》第二季第十二期:《教育新动能 筑梦新时代》

1989年,李艳华刚入校时,学校只有两排砖瓦房,教室的大梁是松木的,天气热时,攀上大梁的蚂蚁掉下来咬得李艳华和同学们满脸都是红疙瘩。

预告|《理响中国》第二季第十二期:《教育新动能 筑梦新时代》

2010年,大学毕业的李艳华回到母校任教。20年过去了,可母校依然破旧如初,李艳华十分失望。最让他绝望的是,自己班级里的孩子竟然有大多数没有进过城。学校的美术、音乐等课程,需要临时赶鸭子上架,找其他老师客串。

可喜可贺的是,2010年,李集镇第一实验小学迎来蜕变。学校在翻新既有校舍的基础上,加盖新校舍,建操场。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纷纷建起,李艳华的教师生涯翻开了新的篇章。

预告|《理响中国》第二季第十二期:《教育新动能 筑梦新时代》

随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李艳华兴奋地说,在这儿教学还给“分房”,每月还能领补贴,现在就连城里的许多老师也都争着来。破解教育发展不均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政府可以说下了大力气。2014年,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全面改薄”工程在山东启动以来,城乡小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新形势下做好教育工作指明了奋斗目标和正确方向。

技术学校里走出来的“大国工匠”

王进是国网山东电力线路检修班的副班长,在他的身上有很多标签和殊荣。2019年1月18日,王进当选2018年“大国工匠十大年度人物”,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齐鲁大工匠、全国十大“最 美职工”。作为电力工人代表,他还获邀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观礼活动,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

预告|《理响中国》第二季第十二期:《教育新动能 筑梦新时代》

而取得不凡成绩的王进,只是一名技术学校的毕业生。1998年,王进毕业于临沂电力学校。当年王进是中专生,上完初中直接上的职业院校,当时没想那么多,成绩不算特别突出和优秀,当时只想着当一名电力工人也挺好。

由于父母都在电力系统工作,所以极力反对儿子继续从事电力系统工作。但王进对电力系统工作十分热衷,一直就是瞒着父母干工作,一直瞒了10年。到 2011年那次660千伏带电作业,只能事前跟父母摊牌。

预告|《理响中国》第二季第十二期:《教育新动能 筑梦新时代》

当今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大家实现人生价值的观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转变。而山东的高职教育,在全国更是走在了前列。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习近平同志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多次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十三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闪电新闻记者 冯鲁鹏 济南报道

相关文章